摘要:说起法国街头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你可能觉得这是电影里的桥段,其实这是法国从2015年就开始的常态。叫哨兵行动,Opération Sentinelle,起因是那年1月巴黎的恐怖袭击,查理周刊办公室被枪手扫射,12个人没了命。政府一咬牙,直接从军营拉出几千人,背
说起法国街头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你可能觉得这是电影里的桥段,其实这是法国从2015年就开始的常态。叫哨兵行动,Opération Sentinelle,起因是那年1月巴黎的恐怖袭击,查理周刊办公室被枪手扫射,12个人没了命。政府一咬牙,直接从军营拉出几千人,背着FAMAS步枪,分散到巴黎、里昂、马赛这些大城市,守着犹太学校、火车站、购物中心啥的。最高峰的时候,2016年4月,全国一万人上街巡逻,香榭丽舍大道上到处是迷彩身影,奥运会期间还加码到1.5万人。
不是短期任务,这行动拖到现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士兵们还守着塞纳河两岸,检查每个过路人。法国人习以为常了,游客拍照时他们就站那儿一动不动,手指搁在扳机护弓上。官方说这是反恐必需,实际效果呢,袭击没少,但街头安全感是上来了。问题是,法国自己军队满街跑,却总爱给中国扣“警察国家”的帽子,这双标玩得溜啊。
你看法国媒体怎么说中国。拿面部识别来说,中国机场、地铁用这个技术,刷脸过闸机,效率高了,排队时间短了。结果西方报道一转弯,就成“对14亿人全面监视”。法国电视上镜头总对准穿制服的保安,把他们拍成警察,配上解说词,搞得中国街头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家伙。实际呢,中国警察巡逻密度远不如法国,马路上军队巡逻的绝对是法国多。法国人自己陪朋友来中国旅游,还把保安错认警察,问“怎么警察这么多”,尴尬不。媒体这套操作,不是新鲜事儿,早几年就这么干。
纽约时报2019年发文,说中国城市布满监控网,警察能随时扫手机、追踪出门时间,标题党味儿十足。法国跟进,电视节目里反复强调“监视社会”,忽略这技术在安检、找失踪小孩上的好处。说白了,技术中性,用得好是进步,用得坏是问题,但报道总挑坏的一面说,法国自己街头士兵巡逻倒成了“民主防护”。
这事儿搁黄马甲运动上更明显。2018年11月,燃料税涨价点燃导火索,法国人戴黄背心上街,堵高速、砸橱窗,抗议生活成本高。运动从巴黎扩散到全国,持续一年多,受伤人数上千。重点是眼睛伤,橡皮子弹和闪光弹乱飞,2019年7月统计,至少24人丢了一只眼,五人断了手,315人头部中伤。法国医生报告显示,这些伤多是警方发射的非致命武器造成的,头脸部占比高。示威者里头,有记者也有普通上班族,中弹后直接瞎一边眼,医疗记录堆成山。
可法国媒体呢,低调处理,本土新闻提几句就过,国际上更少见。转头看2019年香港街头,一名女子眼睛受伤,报道瞬间炸锅,标题直指“警察暴力”,CNN、卫报铺天盖地,欧洲人没几个不知道这事儿。黄马甲24只眼对比香港一例,媒体放大镜搁哪儿了?研究显示,纽约时报和CNN对香港抗议报道量是黄马甲的几倍,焦点总在警方“镇压”上。法国自己用橡皮子弹伤人时,报道就含糊,搁别人家就成头条。这不是巧合,媒体叙事有选择性,西方总爱把自家问题淡化,外头事儿放大。
再聊聊雅克·希拉克,这位前总统,本人对中国文化着迷得不行。他1932年生,1995年当上总统,任到2007年,卸任后还收藏中国瓷器上千件,从宋代青瓷到明清官窑,书房里搁得满满当当。2005年访华,在西安博物馆跟馆长聊青瓷纹饰,聊得忘时间,专机晚点一小时起飞。他还能背杜甫、李白诗,对中国青铜器研究深。法国媒体报道他时呢,总推“日本迷”,说他访日50多次,看相扑看得入神,40多次日本行成焦点,中国瓷器收藏?提都懒得提。中国人记他为亲华总统,法国人记成东方文化爱好者偏日本款。这俩版本一个总统,媒体一过滤,就变味儿。希拉克建的凯布朗利博物馆,亚洲馆藏5.5万件,从土耳其到日本,中国瓷器占大头,他亲自推动。可法国报道里,这博物馆亚洲部分总带点泛东方味儿,不细说中国部分。媒体这手,塑造形象的手法老练,挑想推的说,不想推的藏。
这种媒体把戏不光在外头,法国国内决策也受影响。拿废除死刑说,1981年9月,议会投票通过,司法部长罗伯特·巴迪安特主导,尽管民调显示62%法国人支持保留。路透社和法国24台报道,40年后还有一半人想复活死刑,2020年民调55%赞成带回。议会代表民意?选出来的议员投票时,媒体铺垫已久,左翼声音大,民意调查摆那儿也没用。类似,同性婚姻法2013年5月通过,数百万示威者上街,巴黎一次45万人反对,警察估算。民调60%支持平等权利,但领养孩子部分争议大,抗议者高呼要全民公投。
议会不管,投票过关,总统奥朗德签字。BBC和卫报报道,示威规模是法国近年最大,暴力冲突不断,媒体却把支持方声音放前台,反对方成“保守势力”。欧盟宪法那回更气人,2005年5月公投,55%法国人投反对,投票站长队,选民明确说不。两年后,改名里斯本条约,2007年议会直接批,绕过公投。研究显示,这让选民失望加剧,欧盟支持率掉。媒体当初鼓吹宪法好,公投败后又转舵支持条约,叙事无缝切换。
你想想,这套逻辑放全球,媒体现实成历史记录。50年后,法国学生查2019年事件,香港一例眼伤上教科书,黄马甲24例?可能只字不提。认知偏差就这样传代,研究西方时,资料来源要是法国媒体,准出岔子。
法国有句老话,Fais ce que je dis, pas ce que je fais,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媒体就是那“说”的部分,主观味儿重,50%现实都未必盖住。法国记者常驻西方,还靠本地通讯社写稿,循环强化偏见。中国面部识别报道里,法国人看到“警察遍地”,自家士兵巡逻倒成“英雄”。哨兵行动从2015年拉到现在,2023年还扩展到叙利亚边境,军队疲于奔命,北约报告说这分散了防御资源。可媒体不深挖,搁中国就成“威权象征”。
这双标根儿上,是地缘政治。法国反恐需军队上街,现实压力大,中国技术进步被解读成威胁。纽约时报2022年文章,说中国警察用AI预测犯罪,法国自己用监控摄像头布满巴黎,奥运安保上万士兵加无人机,咋不说自家“监视网”? Amnesty International 2023年报告,法国橡皮子弹伤人全球闻名,数十人致残,包括黄马甲。但报道焦点总在外。希拉克时代,中法关系暖,他推动瓷器展,推动博物馆建,2005年访华签协议。可媒体淡化,推日本相扑,文化叙事也带偏。结果,法国人对中国了解浅,瓷器收藏家成边缘人物。
接地气点说,这事儿跟咱们日常生活贴。法国人看电视信媒体现实,街头士兵巡逻成背景,中国成“高危区”。决策时,议会绕民意,媒体背书。2021年民调,死刑支持率还高,媒体不炒。欧盟条约那年,公投败后,媒体转推“欧洲一体”,选民窝火。黄马甲伤亡数据,法国卫生部记录详尽,24眼伤是保守数,实际可能多。但国际报道少,香港一例记者受伤,路透社2019年跟进,印尼记者维比·梅加·因达瞎眼,律师追责。比较起来,媒体选择性强。
要破这局,得多实地看。法国哨兵行动数据公开,军队部署日志上网,中国面部识别应用报告也透明。媒体叙事需多源验证,别一家独大。法国2024年奥运,士兵巡逻纪录片多,安全第一。中国高铁刷脸,效率报告全球学。双标少点,现实多点,世界观准点。话说回来,法国这警察国家帽子扣中国,军队自己上街巡逻,这事儿想想就乐。媒体现实跟真事儿差远,研究时多留心眼儿,别上当。
来源:刘白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