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险招”成了!中国1年多搞定电磁弹射,这项技术甩美15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8:12 1

摘要:电磁弹射真有那么难?看看美国的经历,似乎答案是肯定的。2017年服役的福特号,光电磁弹射系统测试就耗了3年5个月,可服役后麻烦不断——2021年首次部署仅2个月就因弹射故障提前返航,截至2024年,其弹射系统累计出现107次严重故障,平均每弹射400架次就会停

电磁弹射真有那么难?看看美国的经历,似乎答案是肯定的。2017年服役的福特号,光电磁弹射系统测试就耗了3年5个月,可服役后麻烦不断——2021年首次部署仅2个月就因弹射故障提前返航,截至2024年,其弹射系统累计出现107次严重故障,平均每弹射400架次就会停摆。更糟的是第二艘肯尼迪号,从2019年开始测试至今5年9个月,连完整的海试都没完成,更别提形成战斗力。

可这个“定论”很快被中国打破。我国福建舰2024年5月首次海试,仅用1年4个月,就在2025年9月22日通过央视直播,完成世界首次五代隐形战机弹射壮举——歼-35、歼-15T、空警-600三型战机在15分钟内完成全甲板弹射循环,每架次间隔不超过5分钟,全程零故障。要知道,福特号至今都没实现F-35C的稳定弹射,更别说三型机协同作业了。

这一切的核心,是“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院士用半生硬闯出来的路。2004年,当他提出要跳过蒸汽弹射、直接攻关电磁弹射时,国内外一片质疑:当时中国连蒸汽弹射的密封阀技术都没完全掌握,美国已在电磁领域摸爬滚打20年,这步“跨级跳”简直是天方夜谭。可马院士偏不信邪,带着团队钻进实验室,连春节都在啃公式。最艰难时,团队为验证储能装置性能,连续72小时守在测试台旁,每人兜里揣着葡萄糖注射液,饿了就喝一口,困了就趴在设备旁眯会儿。

有件事至今让科研人员热血沸腾:2010年,电磁弹射原理样机首次测试时,弹射力突然超出预期30%,设备发出刺耳异响。马院士一把推开想断电的助手,盯着数据屏大喊:“别停!记录下所有参数!”最终靠这次“险测”,他们发现了美军交流电系统没解决的“应力突变”问题,为后来的中压直流方案埋下关键伏笔。那时他常对团队说:“美国人走不通的路,不代表我们走不通,咱们要做就做能打仗的技术!”

福建舰的弹射选型,更藏着马院士的“执拗”。按照“小步快跑”的稳妥思路,最初设计方案选定技术成熟的蒸汽弹射——毕竟美国在电磁上栽的跟头摆在那,没人想冒风险。可马院士拿着3000多次地面弹射测试数据,一次次找到决策层:“蒸汽弹射再成熟,也是落后技术!电磁弹射我们已通过所有极限测试,能让航母战力翻三倍,为啥要跟着别人走老路?”为说服大家,他甚至带着1:1弹射模型,在会议室现场演示能量调节精度,最终让高层拍板:换!这一换,直接让中国航母跳过蒸汽时代,与美国站在同一技术起跑线,甚至实现超越。

为啥我们能成?先看技术硬实力的碾压。蒸汽弹射像“烧开水的老火车”,能量转化率仅4%到6%,每弹射一架战机要消耗近1吨淡水,每次维护都得拆几百个螺栓,换几十米长的密封带,光维护团队就得20多人。而马院士团队研发的电磁弹射,能量转化率直奔60%,不用耗淡水,维护时3个人靠平板电脑就能完成检修。更绝的是推力调节范围——从2吨到35吨,小到200公斤的无人机,大到30吨满油满弹的歼-35,都能精准适配,这是美国交流电系统想都不敢想的。

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显差距。美国福特号用的交流电系统,四条弹射轨道共用一套供电装置,就像“串联的灯泡”,一个坏了全停电。2023年福特号在大西洋部署时,就因一条轨道故障,导致另外三条也停摆3天,眼睁睁看着训练任务泡汤。而我们的中压直流系统,每条轨道都是独立单元,就像“并联的插座”,一条检修不影响其他,马院士团队研发的飞轮储能装置,45秒就能完成充放电,让常规动力的福建舰实现每分钟1架次的弹射频率,比核动力的福特号还快20%。

这背后,是国家主导科研的底气,更是民族血性的支撑。美国电磁弹射项目被资本裹挟,雷神、通用两家公司为争夺订单,在技术上互相拆台,光专利纠纷就耗了5年。而我们呢?马院士团队需要特种材料,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连夜调配;需要大型测试设备,江南造船厂3个月就建成专用实验室。就像马院士说的:“不是我们比美国人聪明,是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当年他拒绝美国公司百万年薪的邀请,说:“我的成果只能用在祖国的舰船上。”

国际上的评价更能说明问题。美国《海军学会会刊》2025年8月发文承认:“中国中压直流技术至少领先美国15年,福建舰的弹射可靠性已远超福特号。”英国皇家海军前参谋长韦斯特勋爵直言:“马伟明院士改变了海军装备的技术格局,中国用10年走完了美国30年的路。”就连印度《防务新闻》都羡慕:“中国跳过蒸汽弹射的‘坑’,直接掌握顶尖电磁技术,这是印度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如今再看福建舰甲板上呼啸而起的战机,每一次弹射都在兑现马院士当年的誓言——“要领先就领先美国”。那些在洗脸间改造成的实验室里熬出的黑眼圈,那些写满公式的草稿纸,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最终变成了守护祖国海疆的力量。

来源:兴衰五千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