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走进高坪区的广袤沃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泛起金色波浪,池塘里鱼虾欢跃,农户们脸上写满笑意,共同勾勒出一幅“鱼米之乡”生动而热烈的秋收图景。
金秋时节,走进高坪区的广袤沃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泛起金色波浪,池塘里鱼虾欢跃,农户们脸上写满笑意,共同勾勒出一幅“鱼米之乡”生动而热烈的秋收图景。
连日来,在东观镇圆通寺村稻田里,种植大户郭谊军抢抓时间进行两季轮作水稻的最后一批收割。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台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在田间高效作业,切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颗粒归仓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
“今年风调雨顺,加上全程机械化种植和镇里农技员的指导,我这500多亩水稻长势特别好,预计亩产能有600公斤,又是一个实打实的丰收年。”看着金黄的稻谷,郭谊军满脸兴奋。
粮食稳产丰收,离不开科技强力支撑。高坪区东观镇作为粮油作物种植大镇,从选种、管理到收割均下足功夫,今年以来大力推广抗倒伏、产量高的优质稻种,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从育秧插秧、病虫害绿色防控到农机调配的“全链条”技术指导,有效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们不仅要让‘粮袋子’更满,还要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东观镇副镇长林涛说,下一步该镇计划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在扩大优质稻种植规模的同时,积极探索稻渔、稻油等综合种养模式,推动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四川水金农业有限公司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忙着收网、捕捞。地笼下水,一笼笼晶莹剔透、活蹦乱跳的鲜虾破水而出。
公司技术主管岳春洪告诉记者,今年气候适宜,他们通过科学调控水质、精准投喂等举措,使对虾成活率高、品相好,预计今年总产量能达到15万斤,总产值将突破4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南美白对虾因生长快、肉质鲜甜、营养丰富深受川渝地区市场欢迎。高坪区依托资源优势,已在东观、擦耳等乡镇积极培育10余家规模化对虾养殖基地,并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引导,推动养殖户向绿色、生态模式转型,让特色水产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今年高坪区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55万亩以上。同时,多元化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区水产品总量达8000吨,增速5.1%;柑橘种植面积24.78万亩,产量10.12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中药材产量2000吨……从“米袋子”到“菜篮子”,从“鱼虾塘”到“果树林”,多元化农业发展路径让高坪区丰收图景愈发多彩。
全媒体记者 刘维
来源:云上高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