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在打开地方文化传承的数字密码丨C视频·唐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7:01 1

摘要: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其价值远超地理信息的简单记录。从东晋《华阳国志》,到宋元明清体系化发展,方志以独特的"横排门类、纵述史实"体例,将地方的自然地理、政治沿革、经济物产、民俗方言等熔铸成系统性文化档案。相较于正史的宏大叙事,方志更具独特性。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文/视频

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其价值远超地理信息的简单记录。从东晋《华阳国志》,到宋元明清体系化发展,方志以独特的"横排门类、纵述史实"体例,将地方的自然地理、政治沿革、经济物产、民俗方言等熔铸成系统性文化档案。相较于正史的宏大叙事,方志更具独特性。

近日,字节跳动识典古籍上线巴蜀历代方志库,不仅为川渝用户打开了一扇回望家乡历史的大门,更以创新模式为全国地方方志数字化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在建设模式上,该数据库由识典古籍与内江师范学院数字人文专业共建,开创了“数据库建设+教学实践”的新模式。牵头人马振君老师开设的“智能古籍整理”课程,让学生直接参与古籍全流程整理实践,既解决了古籍整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又为数字人文专业教学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活场景,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在技术与参与机制上,平台依托字节跳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通过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等技术提升整理效率。这种“专业力量+大众参与”的模式,不仅保障了古籍数字化的质量,更打破了文化传承的“专业壁垒”,让普通民众也能成为地方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当前,中华文化传承正面临“如何让古籍活起来”的时代命题,巴蜀历代方志库的实践,无疑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从巴蜀开始,其他地区也可借鉴其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地方方志整理的人才瓶颈;可复制其“众包参与”的机制,激发公众文化参与热情;更可依托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平台,让更多沉睡在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地方方志 “走出库房”,以免费开放的形式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当全国更多地方都能以巴蜀为范本,推动本地方志数字化上线,便能形成覆盖全国的地方文化数字化矩阵,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识典古籍巴蜀历代方志库的上线,不是地方方志数字化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让我们看到,当传统古籍遇上数字技术,当专业力量联动大众参与,地方文化传承便能突破时空限制,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期待未来有更多地区追随这一范式,让更多地方方志“活”在数字空间,让更多人在回望家乡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代代传承中,生生不息。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