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郝龙斌以“准备不足”为由拒绝中天电视台举办的国民党主席候选人辩论会,成为该节目唯一一位缺席的受邀竞选人,外界解读郝龙斌拒绝出席节目时,提到一件事,那就是中天电视台的直播风格过于强硬,偏向于郑丽文,而她以及张亚中等候选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国民党的“
9月20日,郝龙斌以“准备不足”为由拒绝中天电视台举办的国民党主席候选人辩论会,成为该节目唯一一位缺席的受邀竞选人,外界解读郝龙斌拒绝出席节目时,提到一件事,那就是中天电视台的直播风格过于强硬,偏向于郑丽文,而她以及张亚中等候选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国民党的“酱缸文化”,对郝龙斌进行声讨。
中天电视台也明确表示,将在辩论环节针对“立委提名黑箱操作”进行追问,郝龙斌拒绝出席就是在“避其锋芒”,装鸵鸟的举动直接引起外界不满,最终导致节目结束后的民调中,郝龙斌支持率仅为5%,而竞争对手郑丽文支持度飙升至66%。
但这明显不是最扎心的一刀,岛内媒体人郭正亮在中天电视台辩论节目结束后,开始集中曝光郝龙斌身上的政治丑闻,直指国民党核心政治资源为筹码,换取地方派系支持,具体交易内容涉及立院职位、不分区立委名额及地方选举提名权三大类,细节经多方信息交叉印证,已经成为岛内舆论焦点。
其中具体内容为两方面,一是郝龙斌为争取花莲地方势力的支持,与“花莲王”傅崐萁进行深度利益捆绑,其中利益置换包括,郝龙斌承诺一旦当选党主席,待江启臣辞去立法院副院长职务后,推动傅崐萁接任该职位,此外,还承诺在后续立委提名中,优先安排傅崐萁派系人马进入关键选区。
剩下的就是向傅崐萁家属亲戚提供政治资源,答应将傅崐萁妻子、现任花莲县县长徐榛蔚列入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安全名单”,确保其无须通过选区选举即可进入立法院,傅崐萁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向来是“关键摇摆力量”,2021年朱立伦正是凭借其支持才以微弱优势击败张亚中当选党主席,朱立伦上任后随即安排傅崐萁进入不分区立委“安全名单”,使傅崐萁得以重返立法院并担任党团总召。
此次郝龙斌延续这一“派系交易逻辑”,而傅崐萁也已经拿出实力支持郝龙斌,包括劝说其他候选人放弃参选,并拉拢蓝委为郝龙斌站台,在郝龙斌登记参选当天,多名“傅系”背景的蓝委现身支持,印证了双方合作的真实性。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前傅崐萁自身仍深陷“竞选小物案”,2025年3月其住处曾遭检调搜查,涉嫌违反“反渗透法”,郝龙斌的这一承诺被外界质疑为“无视司法争议的利益捆绑”。
第二个丑闻是郝龙斌与张荣味派系的提名权交易,郝龙斌为了获取云林县地方派系支持,已经和云林县政治家族代表张荣味达成桌下交易,承诺提名张荣味之女、现任蓝委张嘉群参选云林县立委席位,同时保障张荣味家族在云林县议会的派系席位分配。
并答应将张荣味胞妹、现任云林县县长张丽善纳入不分区立委名单,张丽善此前并无立院议事经验,其入选被批评为“纯粹的派系利益输送”,违背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应优先分配给专业人才的惯例。
张丽善
丑闻曝光后,岛内网络上出现大量以“郭正亮名义”发布的帖文,指责赵少康幕后指导郝龙斌拒绝辩论,并指使支持者攻击郑丽文、张亚中等候选人,虽然郭正亮本人随即澄清未发布相关内容,但郝龙斌核心幕僚游淑慧在回应时意有所指,称“蓝营选举攻防已达新高度,应将精力用于对抗绿营”,被外界解读为“暗指郑丽文阵营炒作丑闻”。
蓝委洪孟楷则公开呼吁“检调介入彻查”,强调“选举闹剧只会分化蓝营”,朱立伦也因为被指责“暗中支持郝龙斌延续派系主导权”陷入舆论旋涡,此前试图修改提名规则延长登记期限的举动,被关联解读为“为郝龙斌争取更多交易时间”,引发部分国民党内人士退选抗议。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也在公开批评国民党“酱缸文化死灰复燃”,要求国民党彻查郝龙斌丑闻,作为蓝白合的合作条件,民众党可能会进一步提出更苛刻的立院议题分配要求,比如要求主导“司法监督”“财政透明”等议题的审查权,要是国民党拒绝,民众党可能在关键法案表决中倒向民进党,导致蓝白合破产。
至于原本表态支持郝龙斌的部分地方派系,也因为丑闻开始态度摇摆,比如南投县县长许淑华虽与郝龙斌有过接触,但近期未再公开站台,云林县内部因为“张丽善入选不分区名单”引发其他对立派系不满,部分地方民代已私下接触郑丽文阵营,有可能调整支持立场。
面对这场舆论风暴,郝龙斌的第一态度就是“死不认账”,辩解称“国民党选举是党内成员自主选择,绝非少数人私相授受”,甚至声称自己若当选将“撕掉酱缸文化标签”,但其辩解被舆论质疑为“此地无银三百两”,而被指在背后为郝龙斌“操盘”的赵少康,对此事始终保持沉默,与此前频繁为郝龙斌站台的态度形成鲜明反差。
另一方面,曝光的郝龙斌“利益交换”丑闻,直指国民党立院关键职位的人事安排,若丑闻持续发酵,可能直接改变蓝营在立院的权力配置,削弱对战民进党的组织力,导致蓝营恐将在立院失去战将对战柯建铭!
按照郭正亮的爆料,郝龙斌承诺若当选党主席,将推动傅崐萁顶替江启臣出任立法院副院长。
若傅崐萁通过“交易”上位,可能引发其他派系的不满,进而在立院议题上故意掣肘,比如在预算审查、法案表决中拒绝配合党团决策,导致蓝营从“集体作战”退化为“派系内耗”,削弱对战民进党时的凝聚力,由此失去对战柯建铭的有力战将。
参考资料:
1、中国台湾网:《台湾舆论热议丑闻引发的政治风暴》
2、海峡导报:《郑丽文强调党主席选举必须公开公平》
来源:瀚霖学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