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一到,种白菜的乡亲们就得在浇水上下狠功夫了。浇水不当,白菜要么包心不紧实,要么烂根烂叶,一整年的辛苦就可能打水漂。秋分后白菜进入包心关键期,浇水得遵循“三看两浇一不浇”的原则。
老话说:“白菜要长好,秋分别偷懒”。这时节昼夜温差加大,露水增多,正是白菜需要精细浇水管理的关键期。
秋分一到,种白菜的乡亲们就得在浇水上下狠功夫了。浇水不当,白菜要么包心不紧实,要么烂根烂叶,一整年的辛苦就可能打水漂。秋分后白菜进入包心关键期,浇水得遵循“三看两浇一不浇”的原则。
那么,什么是“三看两浇一不浇”?今天就给大家说个明白。
三看:看天、看地、看苗
一看天气变化。秋分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增大,露水加重。浇水前要先看天气预报,如果未来两天有雨,就暂时不要浇水;连续晴天,则要及时补水。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五六点钟,这时水温与地温最接近,不会刺激白菜根系。
二看土壤状况。沙壤土表面发白开裂,就要立即浇水;粘性土壤则要谨慎,用手抓一把土,如果能捏成团且轻轻一碰就散,说明湿度适宜。如果捏成团后不易散开,则说明土壤过湿,需要推迟浇水。
三看植株长相。白菜外叶舒展如盘,叶片挺拔有精神,说明水分充足;如果中午叶片微微萎蔫,到傍晚又能恢复,这就是需要浇水的信号。当白菜最外层叶片抱合、叶尖相互交叉时,说明即将进入包心期,急需浇一次封垄水。
两浇:浇好封垄水和包心水
封垄水要及时。当白菜叶片开始闭合,即将封垄时,这次浇水至关重要。水量要充足,一般每亩灌水30立方米左右,最好在2小时内完成,使水分均匀渗透到根系周围。有条件的采用滴灌方式,分两次浇效果更好。
包心水要均衡。白菜开始包心后,需水量达到高峰,此时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7天左右浇一次水。但切忌大水漫灌,以免传播病害。浇水最好在早上5-9点进行,避免午后浇水导致地温骤变损伤根系。
一不浇:这些情况切记不要浇
中午不浇水。秋分后虽然天气转凉,但中午时分温度仍然较高,此时浇水会使土壤温度突然下降,影响根系吸收功能,导致白菜叶片生理性萎蔫。
雨天不浇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有些农户看雨下得不大,还是按计划浇水,这样极易造成田间积水,引发软腐病。雨后若田间积水,要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苗期不勤浇。白菜苗期需要适当控水,促进根系深扎,这叫“蹲苗”。除非土壤特别干旱,否则不要频繁浇水,以免幼苗旺长,影响后期包心。
浇水与施肥要协同
浇水离不开施肥。白菜包心期需要大量营养,但切忌偏施氮肥,否则会导致叶片疯长而包心不紧。
在浇封垄水时,可以亩施硫酸钾15-20公斤,促进包心。包心中期还可通过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8天一次,连喷2-3次。
别忘了补钙。白菜包心期最易缺钙,导致干烧心,严重影响品质。在包心初期开始喷施氯化钙溶液,可有效预防。这一点十有八九的菜农都忽略了,等发现问题时已为时过晚。
防病浇水有技巧
秋分后湿度大,白菜易发病害,浇水方式直接影响病害发生程度。软腐病在浇水不当的情况下,24小时内就能爆发,两天可传遍整块地。
建议浇水前可冲施氢氧化铜和枯草芽孢杆菌,提前建立防护屏障。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在病穴撒生石灰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对已发生霜霉病的田块,浇水应避免淋湿叶片,最好采用膜下滴灌或沟灌,减少病菌传播机会。同时,要加强通风,降低田间湿度。
傍晚时分,老农蹲在地头,用手轻轻拨开白菜外层叶片,查看包心情况。他抓一把土,捏一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墒情正好,明天一早浇完这次水,再过个把月,这白菜就能包得瓷瓷实实的。”
种白菜就像养育孩子,关键时期的照料决定了一生的成就。秋分时节把握好“三看两浇一不浇”的原则,今年秋天你家的白菜定能包心紧实,产量倍增。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