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发病率和逐年升高,专家提醒:重视疾病的长期管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1 19:12 1

摘要:被称为“退休癌”的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尤其是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年不断攀升,提高公众对前列腺癌的认识,规范诊疗流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被称为“退休癌”的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尤其是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年不断攀升,提高公众对前列腺癌的认识,规范诊疗流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为应对前列腺癌的挑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发起前列腺癌患者健康教育项目,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患者健康教育会议,使患者知晓专业的前列腺癌疾病知识及诊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4月15日-21日全国肿瘤周期间,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举行了前列腺癌患者健康教育线下活动。活动中,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明表示,要重视前列腺癌的早筛,不能因为其进展相对其他恶性肿瘤较慢而忽视筛查和治疗。

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负担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13.42万人,前列腺癌死亡病例数4.75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持续升高。

刘明主任表示,从北京、上海、南京、浙江、广州等多个医院的筛查结果来看,60岁以上男性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普遍是0.8/100-1.5/100,高于官方的前列腺癌检出率。

“前列腺癌虽然属于惰性癌症,相比其他恶性肿瘤而言,病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这也使得前列腺癌像糖尿病等慢病一样,有更长的周期。且早期前列腺癌病灶小,没有特别的症状,等到发生血尿、尿潴留或转移性疼痛,往往就很晚了。我国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做得并不太好,约有20%-3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转移,导致我国转移性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不到50%。”刘明主任说。

刘明主任强调,推动前列腺癌的早筛早诊至关重要。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前列腺癌有非常好的筛查手段,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且价格便宜,但很多老年男性都没有做过PSA筛查。

刘明主任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有意识地进行PSA筛查。若PSA结果不到1纳克/毫升,可以5年后再做PSA筛查。若结果超过4纳克/毫升,则建议进一步做核磁共振,并此后每年至少做一次PSA检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加上盆腔核磁共振。

70%-80%的PSA筛查结果异常者未进一步检查

在临床观察中,刘明主任发现,即便PSA筛查结果异常,但依然有70%-80%的人不会再做进一步检查,具体原因并没有相关调查。在他看来,这与公众认知有很大关系。因前列腺癌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且很多老人不相信抽个血就能提示前列腺癌风险,即便结果异常也不愿意再做进一步检查。

在筛查手段方面,以往,PSA筛查结果异常后直接进行穿刺,这可能造成过度诊断,筛出很多低危前列腺癌,而低危前列腺癌没必要治疗。为此,新的筛查路径是,PSA筛查是第一步,若结果异常则通过盆腔核磁共振进一步检查,如果结果依然异常,临床再建议穿刺。“核磁影像结果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中,80%-90%的患者都是中高危前列腺癌,低危的几率很低,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低危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刘明主任说道。

从地域来看,刘明主任表示,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初次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比例已经不到10%。但在二线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条件不好的城市,越是经济条件差的地方,越不会主动筛查,患者初确时已转移的比例就比较高。

在此前的采访中,多位专家曾对新京报记者提及,希望能将PSA筛查列入前列腺癌高危人群体检项目,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扩大前列腺癌早筛早诊范围,进一步改善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刘明主任在接受采访时,亦发出了同样呼吁。

早期前列腺癌可根治,中晚期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

在治疗层面,任何疾病,早期治疗成本远低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也与其临床诊断时的恶性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刘明主任表示,若诊断为早期前列腺癌,通过根治手术、根治放疗等治愈性手段,患者大概率可以被治愈。一些高危患者,在没有发生病灶转移的情况下,也可以先用内分泌治疗药物让肿瘤和前列腺缩小,即术前新辅助治疗,再采用治愈性治疗手段。针对局部进展的前列腺癌,需要采取手术、放疗、化疗、ADT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无法进行手术、放疗的情况下,则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药物治疗。

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手段可以使用。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内分泌治疗,也就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或称为去势治疗,通过药物抑制雄激素来控制肿瘤生长。临床上ADT药物治疗有一月剂型、三月剂型,还有超长效的六月剂型,即患者六个月打一针即可,确保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血药浓度能够持续稳定地释放,维持半年时间,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给药频率,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中提到,ADT是除早期前列腺外的多个治疗阶段的基石性方案,尤其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也提到,ADT是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全身性基础治疗,也是各种新型联合治疗方案的基础。

在前列腺癌慢病化管理过程中,随访是关键环节,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避免发生“半途而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但是,我国前列腺癌的失访率较高,许多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到位,或因经济条件等原因,导致自主随访的意识薄弱,尤其像药物去势这类内分泌治疗,往往需要持续多年甚至终身,门诊“失联失访”的患者不在少数。刘明主任提醒,在前列腺癌慢病化管理的情况下,虽然进展慢,可能短期内患者感觉不到影响,但不进行持续治疗,会对未来寿命带来影响,希望患者引起重视。(逸文)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