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高分言情小说——傻妻旺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1 11:26 1

摘要:新婚后,我们一家在京城出了名,「放着好好的名门望女不娶,竟看上了一个莽子。」

(以下内容为小说原文,无任何不良引导,请放心观看)

哥哥中了状元,媒人踏破了我家门槛。

父亲按照和兄弟的约定,让哥哥娶了自小定下娃娃亲的黛君姐姐。

新婚后,我们一家在京城出了名,「放着好好的名门望女不娶,竟看上了一个莽子。」

大哥从未在意过外面的流言蜚语。

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看着忙忙碌碌的黛君嫂嫂笑,笑得既满足又幸福。

「他们不懂,娶了黛君是我的福气,她是全天下最好的娘子。」

1

放榜当天,我和娘亲一起去看榜。

在我的惊呼声中,几个婆子把我们团团围住,「榜上只有千毓公子的名字是圣上亲自写的,你家公子前途无量啊。」

自此之后,家里的门槛被踏破,无数媒人都来给哥哥说亲,且都是名门望女,可父亲一个都没点头。

没过几天,父亲和母亲带回来了一名女子,我还记得她,小时候我们常在一起玩,是刘伯伯的女儿,我叫她黛君姐姐。

黛君姐姐和哥哥成亲当天,不少人都来家里观礼。

他们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能让父亲拒了京城中那么多的才女。

但很快他们就都嗤笑着离去,嘴里还说着,「他家人怕不是都瞎了,放着好好的名门望女不娶,竟然看上了个莽子。」

我不知道莽子是什么意思,可今天大喜的日子,大家都很忙碌。

直到晚上,我睡不着,想去找哥哥要个答案,路过父亲母亲的房间,发现烛火还亮着,里面还有说话声隐隐约约地传来。

父亲说,「现在刘兄家里落魄了,我们于情于理都要帮衬着的。」

母亲唉声叹气地,「话是如此,只是毓哥儿,年纪轻轻就要受那么多人的闲言碎语,可怎么办呐……」

从前母亲就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唉声叹气。

近些年父亲做了生意,家里情况好些了,她脸上的笑容才多了起来。

如今大哥金榜题名,娶了媳妇,母亲却又像从前一样带了愁容。

「只要黛君还像从前一样对毓哥儿一心一意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母亲又叹了口气,「黛君那孩子运气也是不好,别人一副药又活蹦乱跳的,只有她,病坏了脑子。」

我转身回了自己的屋子,才明白过来,那些观礼的人口中说的莽子,是傻子的意思。

观礼时的笑容也不是祝福的笑,而是嘲笑。

他们嘲笑黛君是傻子,而哥哥放着满京都那么多好姑娘不娶,娶了个傻子。

2

第二天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才看清了黛君的面容。

和从前没什么不一样,瞳仁愈发黑亮,倒应了名字里那个【黛】字。

她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

从前她最喜欢的是女红,喜欢和针线打交道。

现如今,她最喜欢的是种一些奇奇怪怪的草药。

每天起床我就能看到在后院忙碌的黛君,她这刨刨那埋埋,脸上带着满足的笑。

她不但会认草药、种草药,还会做药膳。

平常的药膳吃起来都是药味、苦味多一些,可她做出来的药膳除了卖相差,吃一口就让人停不下来,香得我只顾埋头吃,连父亲说的吃饭的规矩都抛之脑后。

平时哥哥去上朝,父亲出去谈生意,母亲就叫上我和她一起做女红。

她椅子还没坐热就想跑,看我们安静地坐在那儿,只好偷偷转个角度,把藏在怀里的草药书拿出来,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半年,哥哥做事得力,陛下亲赐了府邸给我们一家人居住。

黛君一眼就看中了池塘边的房间,那里的土最好,最适合养她那些草药。

「黛君嫂嫂,现在伺候的人多了,这些你吩咐给他们就好了,自己一点点弄,多累呀。」

黛君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那些花草,拿袖子擦了擦额上的汗。

「不累,我喜欢做这些,不累。」

快到吃饭的点,我跑到厨房看黛君忙活。

她把一粒白色的果捣成细细的粉末放一边,然后将梨子削皮切片,在碗里摆了一圈后,在上面洒上粉末,又倒了些蜂蜜搅拌。

上锅蒸了半个时辰,出锅后又洒上百合的花瓣,那鲜甜味直入鼻腔。

我想夹一块吃,被黛君拦下。

「这贝母我种得好不容易,毓哥儿咳嗽,给他吃。」

看我站在一边眼巴巴的模样,她又拿筷子给我夹了一块,「给你吃一块,不许多吃。」

上桌吃饭的时候,那整碗贝母雪梨被她放在哥哥的旁边,我和父亲母亲一人只分到了两片。

母亲打趣道,「黛君就向着毓哥儿。」

哥哥连忙想把碗里的梨多分给我们,黛君的筷子已经按住了他的碗。

「你咳嗽,你多吃,他们没生病,可以少吃。」

我们笑成一团,母亲又打趣。

「黛君这么心疼毓哥儿,什么时候给毓哥儿添个一儿半女啊?」

黛君笑眯眯地回答,「毓哥儿说了,我们正在努力呢。」

3

母亲的话没说错,我们这些人里嫂嫂对哥哥是最好的。

哥哥也喜欢跟她待在一起。

休沐的时候,哥哥会拿着书坐在一边看她摆弄花草。

哥哥最注重仪表,黛君擦汗的时候忘带手帕,扯着哥哥让他用袖子擦拭的时候,哥哥的脸上总带着宠溺的笑。

黛君不喜文字,哥哥说要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她也能老老实实地坐在案前两三个时辰不挪地方。

有时来人送礼,母亲不在的时候,是黛君招待的。

「这些我们不要!」

那人把礼留下,人跑了,还没跑到门口就被黛君拎着东西追上。

「你快拿走!这些东西对毓哥儿不好,别留在我们家!」

哥哥回家后,黛君说了这事。

哥哥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蛋,「娘子没错,做得很好。」

父亲听说后,一脸骄傲。

「我就说黛君是个好媳妇。」

母亲脸上的愁容也少了,「谁说我们儿媳妇傻的,他们才眼瞎。」

「毓哥儿也让我欣慰,他不觉得黛君有什么不同,外面的风言风语根本没影响他,差事做得愈发好了。」

父亲又一脸骄傲。

「那是自然,我就说,我们儿子是最有责任心的。」

4

秋天的时候,落叶落了一地,家里的侍从洒扫的时候,黛君也不闲着,跟他们一起。

他们说不用黛君干这些,她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草太多了,一天内要摘完,我自己干不过来,我帮你们扫地,你们要帮我摘草。」

黛君说到了采摘的日子,哥哥都特意告假,一家人全部下地,帮黛君摘那些草药。

摘完了之后,黛君不让我们上手,自己整理那些草药,按顺序分类摆好。

除了做调理身体的药膳,黛君彻底没有事情干了,于是她又开始和母亲一起学女红。

哥哥看她憋闷的样子忍俊不禁,特意让人打了一个小书案,放在书房里。

回家闲来无事时,他便给黛君写字帖,让她练习,写的全都是她的名字,教她时格外有耐心。

「哥哥偏心,我都没有自己名字的字帖!」

黛君拿胳膊碰了碰哥哥,「夫君不能偏心的,快给小禾写一个。」

拿到后,我凑到黛君身边,「还是嫂嫂对我好。」

黛君晚上又给我单独做了个人参补气汤,大枣又红又大,甜滋滋的,一咬汁水就在嘴里爆开,舌头都要鲜掉了。

哥哥在朝中受器重,那些名门的拜帖也纷纷送到了府上。

推一个两个无伤大雅,全推了便是不识抬举。

母亲说,「你陪着你嫂嫂去,免得她没意思。」

参加宴会的都是名门的大家闺秀,讨论的都是琴棋书画,黛君不懂,我便陪着她在花园赏花。

不少人路过都要说上几句。

「听说你在你家府上后院种了些草药,你分得清那些都是什么吗?」

「听说你会做药膳,宫里的老师傅都不见得能做好,怕不是千大人吹的吧?」

「你家家道中落,是怎么攀上千大人家,让他娶了你的?」

听到后我气得直抖眉毛,黛君说完话后,我又生怕我一不小心笑出声来。

「当然啦,你刚才弹的那些曲子,你会分不清吗?」

「我的手艺是我娘亲教的,后来我就自己琢磨了,可好吃啦,你若是不信夫君说的,可以问小禾妹妹,或者问父亲母亲,他们都可爱吃我做的吃的了。」

「听父亲说,我和夫君有娃娃亲,他娶我,是理所应当的嘛。」

那些人脸上的笑容全消失了,走开后又有不少夫人凑了过来,对黛君很是好奇。

「没问题呀,种草药还是做药膳,我最擅长啦,我可以教你们。」

那些夫人围在黛君跟前取经,离开时纷纷夸赞,说哥哥慧眼识珠,娶了个好媳妇。

在回府的路上,黛君才反应过来,「母亲说过,不让我多说话的,我今天是不是话太多了?」

我挽住她的胳膊,一脸骄傲,「哪有,嫂嫂说的都是该说的话,那些夫人都佩服你呢。」

她一脸疑惑,「佩服我什么?」

「你会做药膳啊,很厉害的!」

她又开始滔滔不绝,「我跟你讲,那些东西很简单的,明年春天的时候,你和我待在家,我们可以……」

5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还没持续多久,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一向笑不离口的黛君变得沉默寡言。

哥哥在官场上的名望越来越高,引起了宰相千金的注意。

宰相的妹妹是当朝贵妃,听说了自家侄女对我哥哥有意,一封拜帖就召哥哥入了宫。

哥哥回家后,一向黏着哥哥的黛君坐在一旁默不作声。

父亲问情况,哥哥的脸色铁青。

「我说了,我只要黛君一个娘子,不可能跟别人在一起的。」

父亲很忧心,「那可是宰相之女,你如何拒绝得了?」

哥哥捏紧了拳头,下定决心。

「大不了我就辞官,回老家开个书馆,怎么样都能活!」

一直沉默的黛君冲上来捂住哥哥的嘴。

「不许瞎说!你不能辞官!」

她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可以,我可以做小的,或者,或者我回老家,夫君,我没关系的。」

哥哥抱紧了她,「娘子,我说过的跟你一生一世一双人,我绝不会负你。」

「你不要听外面的话,你相信我就好了。」

黛君那天哭得很伤心。

哭过之后,她真如哥哥所说的那般。

一直没有出过门,对外面的消息置若罔闻。

可宫里的帖子还是交到了她的手上。

宰相千金求了自己的贵妃姑姑,贵妃求了皇上,请朝中官员的家眷一起去冬猎。

6

哥哥带着我和黛君一起去的。

宰相千金王湘蓉看见我们来了,看向哥哥的眼神直勾勾的。

黛君扯了扯我的袖子,我看她一直皱着眉。

不满,但又不敢声张。

秋猎开始,哥哥不会骑射,只能跟一些其他官员步行说话,我和黛君则是跟一群女眷一起。

王湘蓉原本也在骑射那列,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我们身边。

「妹妹,你是千大人的妹妹千禾吧?」

我点了点头。

「我知道有一处很好玩,我们一起去吧?」

我知道她不怀好意,而且也不能留嫂嫂一个人在这儿,刚想开口拒绝,她又说。

「这位是黛君姑娘吧,我们一同去吧?」

她没有称黛君为夫人,而是姑娘。

黛君同意了,但是扯着我的袖子,感觉很紧张。

到了一处没人的空地,王湘蓉就原形毕露。

「你这样的,怎么配得上千毓?」

「我看上他了,你若是有自知之明,就自己离开。」

黛君很害怕,但声音中气十足。

「夫君说过的,他只和我在一起,让我不要听别人的话。」

「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听的。」

她没想到得到的是这个回答,愣了一瞬随即就嗤笑一声,「还真是个莽子。」

听到这个形容,我怒从中来,弯腰团了个雪球就冲她扔过去。

「你在胡说一句试试!」

王湘蓉被砸的一个踉跄就向后倒去,一声痛呼让我和黛君都瞪大了眼睛。

这白茫茫的雪地上,不知什么时候竟窜出了一条蛇,狠狠地咬了王湘蓉一口,扭着身体爬远了。

7

王湘蓉瞬间变得虚弱无比,她的脸已经没了血色,只一瞬间就奄奄一息。

我已经吓愣在了原地,黛君反应很快,她扯破了自己的荷包,里面各种草药散落一地。

她迅速地拿起几样,塞进嘴里嚼碎,又把王湘蓉伤口里的血挤出来,将草药碎碎盖在了上面。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嫂嫂的手已经冻得通红。

她还很冷静地说,「小禾,去叫人来。」

可我分明能听到她声音里的颤抖。

我不敢耽搁,一边哭喊着救命一边往营寨那边跑去。

等我带着人找到她们的时候,黛君已经和王湘蓉一起晕倒在了地上。

黛君醒过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我又哭又笑的脸。

我心里一阵后怕,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把她独自留在原地。

如果那蛇又返回来怎么办?

伤到了她怎么办?

若是她有什么意外,我怎么跟哥哥交代?

「你哭什么,小禾,我没事,就是肚子有点疼。」

我按住她想要起来的身子,咧出一抹笑。

「嫂嫂,你躺下别起来,你有宝宝了。」

我刚说完这话,哥哥就从营帐外走了进来。

哥哥非常高兴,但刚出了刚才的事,又让他很生气。

我和黛君全部低头挨训。

「王湘蓉是谁你不知道吗?为什么答应跟她出去?!」

「还有你,她可是要伤你的,你还救她,你傻不傻!」

黛君头垂得低低的,「那是一条命,夫君,如果是你,你也会的。」

哥哥不知道说什么,把黛君搂进怀里。

「还好你没事,孩子也没事,不然我可怎么办?」

8

回到府上,父亲母亲听说黛君怀孕了,欢喜得不得了。

我们刚一迈进家门,母亲就拉过黛君的手细细看着。

「还好你没事,不然我和你父亲的心都要碎了。」

黛君也很高兴,但很快又不高兴了。

因为春天来了,她不能自己下地种草药了。

三个月过去,她的小腹已经能隐约看到一点弧度。

大夫嘱托,她不能太过劳累,种那些草药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她只能在旁边教我该如何如何做,不能自己动手,很是手痒。

「嫂嫂,我替你种这些花花草草,你可以替我做女红啊,母亲日日为小宝宝缝肚兜,蓝的红的都有,可好看了。」

于是母亲把桌椅搬到了外面,黛君一边和母亲凑在一起缝肚兜,一边跟我说话。

哥哥休沐这天,宰相带着王湘蓉来了。

那王湘蓉看见黛君比看见哥哥都亲,一口一个姐姐叫着就走了过来。

「多谢姐姐那日出手相救,那蛇有毒,若不是姐姐处理得当,我怕是已经死在那了。」

「我已经求了姑姑和父亲同意,父亲认你做义女,你就是我姐姐了。」

黛君愣住了,我们一家人都愣住了。

哥哥看向宰相,「那……」

宰相摆摆手,「小孩子家玩闹罢了,妹妹肖想姐夫,那可是有悖人伦的。」

我们一家人这才放下心来。

从那以后,黛君救了王湘蓉的事情传遍了京都,有的人说哥哥三生有幸,才能娶到这样好的媳妇。

还有的人说,这都是谣传,一个莽子罢了,哪里会治病救人的本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入了秋。

黛君的肚子已经很大,大夫说,临盆之期也就是这两天,让我们做好准备。

上上下下如临大敌,所有的东西都里里外外检查了好几遍,就等着孩子出世。

中秋节那天,黛君生下了一个男孩,父亲母亲抱着孩子笑弯了腰。

那天哥哥自始至终没有看过孩子一眼,他看着黛君虚弱的脸庞,眼眶里满是热泪。

「谢谢你,夫人,你辛苦了。」

9

又是一年冬天,哥哥奉旨下边境赈济灾民。

天寒地冻,黛君给哥哥装了很多冬衣和棉被,还是不放心。

「你让我跟你一起去吧。」

这是黛君说的第十遍了。

哥哥还是耐心地哄着。

「颂哥儿那么小离不开母亲,而且边境现在大乱,不安全。」

黛君的眼睛哭的红肿,一遍又一遍的说,「你要平安的回来。」

哥哥走后,黛君在家里又琢磨了好多药膳的做法,都是驱寒气、强身健体的。

每天夜里,她都会望着天空,求神拜佛,请求天上的神仙保佑哥哥平安归来。

很快到了春天,距离哥哥说归家的日子已经过了半个月,家书也断了一个月。

黛君在家待不住,颂哥儿嚎啕大哭也不想管。

「我想去找夫君,都一个月没消息了,我害怕。」

我一边抱着颂哥儿一边安慰她,也像是说给自己听。

「哥哥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出事,嫂嫂,我们安心等着就是。」

又过了一个月,后院的地她也没急着翻,天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着哥哥寄回来的书信出神,哪怕上面的字她一个也看不懂。

王湘蓉匆匆赶来,她说她带了外面的消息。

「边境因为饥荒暴乱,已经有不少灾民动手伤人,听说已经有官员受伤了。」

她扶住差点晕倒的黛君,「姐姐,你要撑住啊,姐夫一定没事的。」

黛君瞒着一家人,央求王湘蓉带她去边境,她一定要亲眼见到哥哥没事才安心。

王湘蓉一开始不肯,但黛君偷了她的马准备偷偷出城,吓坏了她。

她火速让宰相上报朝廷,带着家里的护卫,就和黛君一起去了边境。

在家等了半个月,他们回来了。

颂哥儿久不见父亲母亲,哭得肝肠寸断,让黛君和哥哥很是心疼。

「只有一位同僚受伤,还是不小心从台阶上跌了下来。」

「边境的百姓很相信朝廷,并没有动乱。」

「书信断了是因为通路的桥断了,谁知这一个月消息传到京都竟成了这样。」

「黛君去边境带了不少药材,几天食补下来,百姓的身体都好了不少。」

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10

哥哥被陛下赏了黄金百两,特许一个月的休沐。

在朝堂上对黛君更是止不住的夸赞。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黛君让王湘蓉陪着一起去买了几匹小马养在家里,又求了王湘蓉教她怎样骑马。

「我如果会骑马的话,就不是你的累赘了,再有什么事,我就可以跟你一起去了。」

吓得哥哥连忙把那几匹马送到了宰相府。

不出一日,那些马又回到了府上的院子里。

「娘子,我们出门都坐马车,不用非要骑马的。」

黛君定定地看着哥哥,没说话。

「好吧,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况,只要没有危险,我们就一起去,怎么样?」

她这才作罢,当着哥哥的面把那些马又送回了宰相府。

但王湘蓉说,黛君还是求着她,要学骑马。

「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我有了,大夫说我要好好休息,不能教姐姐了。」

黛君的注意力又全放在了她未出世的孩子身上。

她养了很多蚕宝宝,又把颂哥儿穿过的衣服仔细清洗,将它们裁成合适的大小,放入蚕丝,做成了蚕丝被送给了王湘蓉。

「我听母亲说,孩子刚出生,盖百家被好。」

王湘蓉的女儿在冬天出生了,恰逢一年里最冷的时候,黛君的百家被做得好,小宝宝躺在里面睡得香甜。

「太好了,颂哥儿是男孩儿,我们柔姐儿是女孩儿,要像你和姐夫一样,定个娃娃亲才是。」

黛君笑得开心,颂哥儿也开心。

只见他咿咿呀呀地爬到柔姐儿旁边,一个翻身躺下,握着柔姐儿的手不放。

给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11

柔姐儿的周岁礼上,我们一家带着礼物登门庆贺。

颂哥儿已经能自己走得稳当,对柔姐儿抓周的东西好奇不已,相中了一把剑,无论如何也不撒手。

哥哥笑着说,「颂哥儿抓周的时候抓的是一把匕首,现在来你家又拿着剑不放,看来以后要从武啊。」

父亲笑得开怀,「我就是把你当军人培养的,谁知你那么爱读书,还是颂哥儿好,向着他爷爷。」

黛君很是不解,「柔姐儿是女孩儿,为什么放刀剑?」

王湘蓉喜滋滋道,「我听我娘亲说,小时候抓周,我抓的是一杆枪,我想看看,我女儿会不会随我。」

大家送完了贺礼后纷纷入座,我们一家坐在王湘蓉旁边,逗着两个孩子,笑得不亦乐乎。

黛君拿出自己做的汤羹,给两个孩子一人一碗。

颂哥儿这边没喝完,柔姐儿不知怎么就吐了出来。

起先还以为是孩子小不爱喝,很快就发现了不对。

她的脸已经涨红,眼神迷离,不一会儿就昏睡了过去。

好好的周岁礼瞬间变得一团乱麻,宾客被送出府,宰相骑着马去宫里请太医,王湘蓉和她相公抱着柔姐儿不知所措。

黛君看着自己做的汤羹懊恼。

「是不是我做的东西不好,给柔姐儿吃坏了?」

哥哥牵着她的手站在一边,「不会,颂哥儿也吃了,现在还好好的。」

我看着怀里的颂哥儿,正玩着我的耳环,精神很好。

12

太医来的时候,柔姐儿脸上已经有几处起了些小红点,仔细一看晶莹剔透,像是水泡。

太医见状还没把脉就有了定论。

「这是天花!」

我心下一惊,抱着颂哥儿离远了些。

王湘蓉的哭喊声瞬间迸发,她抱着柔姐儿不撒手,被家里人扯开后,眼睁睁看着太医指挥着下人,把屋子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

「大人的抵抗力会强些,但你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情况,还有千大人的孩子,要仔细照看着,孩子的抵抗力弱,容易被传染。」

宰相派人收拾了厢房,让我们一家人住下。

上报朝廷后,宰相府紧闭大门,怕将传染源散播出去。

这几天黛君一直担心柔姐儿的情况,不识几个字的她硬是让哥哥教着学看医书,并让宰相府的人帮忙,把家里存着的药草拿来。

她说,「我熟知药草,如果能看懂医书,说不定能帮帮柔姐儿。」

太医说这病有潜伏期,若是十天后没有发病迹象,就是无碍。

我们提心吊胆的数着日子,在柔姐发病的第三天,哥哥一脸凝重。

「颂哥儿好像发烧了。」

太医赶过来的时候,颂哥儿的脸上,已经起了跟柔姐儿一样的水包。

黛君哭着说要留下陪颂哥儿,被哥哥强行分开。

「颂哥儿吉人天相,他会好的,好了之后你想抱多久都可以。」

「现在要听太医的话。」

哥哥的脸上也是一片痛苦之色,眼里也有泪水,只是强忍着没有发作。

天花在当时,可是无药之症。

颂哥儿和柔姐儿,凶多吉少。

13

黛君遇事沉着冷静这一点,从她那次给王湘蓉去蛇毒就看得出来。

王湘蓉每日在府里以泪洗面,看柔姐儿难受的样子恨不得替她遭这份罪,黛君却不哭也不闹,

两个孩子得病这些天,她每日不是精心制作药膳,就是白天黑夜医书不离手。

我看她表面平静的样子,怕她把坏情绪憋在心里,「嫂嫂,你难过就哭出来吧,憋在心里憋坏了。」

黛君说话的语气也很冷静,「哭解决不了问题嘞,我还是多认些字多看两篇书,说不定有解决的办法。」

可哥哥说,「不用担心你嫂嫂,她每天夜里都要抱着我哭上一通。」

每日宫里都派得力的太医下来,给所有人做好隔离,敞开房间通风,洒消毒水。

黛君每日都抓住太医休息的时候,不停地问着让她困惑的问题。

大家都不觉得黛君能研究出来什么结果,只有哥哥相信她。

在颂哥儿发病的第五天,黛君写出了一剂药方,太医看过后纷纷摇头,她却不管不顾,熬了就要喂孩子们喝下。

「不可啊夫人,你这药方毒性太大,两个孩子太小,吃不得啊。」

黛君抱着柔姐儿的手一顿,她扭头看向裹得严严实实的王湘蓉。

「你相信我吗妹妹?」

王湘蓉哭着点头。

她没什么顾忌,喂柔姐儿吃了一碗吐了半碗,又熬了浓浓的一碗喂她喝下。

颂哥儿刚刚发病,又大一些,知道娘亲是在为他好,皱着小眉头喝下了整整一碗。

喝下药后两个孩子就握着手睡了。

等待的时间很漫长,黛君不停的走来走去,她心里是最难受最揪心的。

药是她弄的,若是救不回来,哪怕这原本就是不治之症,也难保王湘蓉不会迁怒于她。

第二天太医再来的时候,急急地从房间里出来,「都退烧了,都退烧了!」

黛君一天一宿没睡,听到这话,像泄了气一般倒在了哥哥的怀里,晕了过去。

14

柔姐儿和颂哥儿的病情稳定了下来,脸上的水包有些瘪了,也不发烧了,今早吃饭的时候一人吃了好大一碗,让众人的心都放了下来。

只是黛君还是忧心忡忡,「只是稳定,还没有好,还是危险。」

没几日,两个孩子的病情稳定下来了,外面却不好了。

太医此次前来,动作明显比之前快了不少。

「宫外有的人家吃不起药,人死了就胡乱扔在外面,天花在京都已经蔓延了。」

「幸亏有夫人的药方,不少人刚发病就稳定住了。」

「不过外面都乱了,人心惶惶的。」

黛君听说后,瞒着所有人,一副武装,住进了被隔离的院子。

第一个发

小说名称:《傻妻旺家》

来源:图聊天下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