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核武器,大家脑海里蹦出来的可能是广岛原子弹,或者冷战时期美苏争着造的氢弹。这些玩意儿已经够吓人了,但你知道吗?有一种理论上的武器,比氢弹还要恐怖,单枚就能让整个美国变成无人区。这不是科幻片里的脑洞,而是真有科学家提出来过的东西——钴弹。更夸张的是,这种武器
说到核武器,大家脑海里蹦出来的可能是广岛原子弹,或者冷战时期美苏争着造的氢弹。这些玩意儿已经够吓人了,但你知道吗?有一种理论上的武器,比氢弹还要恐怖,单枚就能让整个美国变成无人区。这不是科幻片里的脑洞,而是真有科学家提出来过的东西——钴弹。更夸张的是,这种武器的概念一冒出来,国际社会就坐不住了,联合国赶紧出手,通过各种条约和措施,硬生生把它的研发苗头给掐灭了。
钴弹是个啥?比氢弹恐怖在哪儿?
先说说钴弹到底是个啥。简单点讲,它是氢弹的一个“变态升级版”。普通氢弹靠核聚变爆炸,威力巨大,瞬间就能把城市炸平。但钴弹不一样,它的杀伤力不光靠爆炸,而是靠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把人慢慢“毒”死。
钴弹的秘密武器是钴这种金属。具体来说,是钴-59,一种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钴弹的设计是在氢弹外面裹上一层钴-59。氢弹爆炸时,核聚变会放出大量高能中子,这些中子撞上钴-59,把它变成钴-60。钴-60是个放射性很强的家伙,半衰期5.27年,能不停地放出γ射线,这种射线穿透力强,能直接破坏人体细胞。
跟普通核武器比,钴弹的“阴险”之处在哪儿呢?普通原子弹或者氢弹,爆炸那一瞬间是毁天灭地,但爆炸完事儿后,辐射会很快衰减。比如广岛原子弹,1945年扔下去,死了十几万人,但几个月后辐射水平就降下来了,当地慢慢又能住人了。氢弹也差不多,比如苏联1961年试的“沙皇炸弹”,5000万吨当量,威力吓死人,但放射性尘埃沉得快,长期污染没那么夸张。
钴弹可不这样。如果你在高空——比如平流层,50公里左右的高度——引爆一枚钴弹,爆炸本身不会直接炸毁多少东西,但钴-60会被汽化成细小的颗粒,随风飘到全世界。几天后,这些颗粒像灰尘一样落下来,污染土壤、水源、庄稼,哪儿都跑不了。假设在美国中部引爆一枚含100吨钴-59的10兆吨钴弹,理论上能让几百万平方公里变成辐射区。
最严重的区域,辐射剂量可能达到每小时10希沃特(Sv),人进去半小时就得挂;远一点的地方,辐射低一些,但长期待着会得癌症、生畸形儿,粮食也种不出来。整个美国可能几十年没人敢住,高楼大厦全成摆设。这不就是“覆灭整个美国”吗?
听起来钴弹像是终极武器,但其实它从没被造出来过,也没被测试过。为啥呢?有两个大问题。
第一,技术上不好搞。1957年,英国在澳大利亚马拉林加搞过一次核试验,想看看钴能不能派上用场。他们在炸弹里加了钴颗粒,结果发现钴-59吸收中子的效率不高,变成钴-60的量没预期多。要造一枚真能污染大片土地的钴弹,得解决怎么让钴-59高效转化的问题,还得保证爆炸后钴-60能均匀扩散。这玩意儿听着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第二,打仗用不上。钴弹的污染是全球性的,风一吹,放射性尘埃不光落敌人头上,自家也跑不了。冷战那会儿,美苏都讲究“互相确保摧毁”(MAD),意思是谁先动手大家都完蛋,但前提是核武器得有针对性,能打疼对方又不把自己拖下水。钴弹这种“自杀式武器”,谁敢用啊?用完了地球上都没人了,还争个啥?
不过,钴弹的恐怖不是假的。现实里,钴-60的威力有例子可查。1992年,中国山西有个农民捡到一块金属,以为是宝贝,拿回家放着。几天后他开始头晕、吐,全家陆续病倒,最后都因为急性辐射病死了。后来查出来,那块金属是环境监测站丢的钴-60源,才几克重。你想想,几克就能灭一家人,要是放大到几吨、几十吨,那得多吓人?
历史背景:冷战时人类差点玩脱了
钴弹的点子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得从核武器的历史说起。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开了核时代的头。原子弹靠铀或钚的核裂变,威力不算小,像广岛的“小男孩”有15万吨TNT当量,能瞬间炸平一座城。但这只是个开始。
1952年,美国试爆了第一颗氢弹,迈进热核时代。氢弹用核聚变,威力轻松上百万吨TNT,比原子弹强几百倍。苏联不甘示弱,1953年也搞出了自己的氢弹。到了1961年,苏联扔出了“沙皇炸弹”,5000万吨当量,爆炸火球有好几公里宽,冲击波绕地球三圈,远在千里外的雷达都被干扰。这玩意儿是人类造过的最大核弹,但它太大了,重27吨,飞机都扛不动,实战用处不大。
冷战那会儿,美苏就像两个较劲的小孩,比谁的家伙更大、更猛。到1960年代,两边加起来攒了好几万枚核弹,够把地球炸好几遍了。这时候,大家开始琢磨,核武器还能怎么玩出花样?
就在这背景下,有人提出了“末日装置”的想法。1950年,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Leo Szilard)在芝加哥大学的广播节目里公开聊了钴弹。他不是随便瞎说的,西拉德可是大牛,参加过曼哈顿计划,帮着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不过他后来特别后悔,觉得核武器太危险,战后就一直呼吁和平。
西拉德在广播里说,想象一枚裹了钴的氢弹,炸了以后钴-60散到全球,把地球变成无人区。他警告,要是军备竞赛不刹车,这种东西早晚会被造出来,人类就完了。这话一出,吓得不少人睡不着觉。毕竟那时候冷战正热,大家都怕对方搞出什么疯东西。
其实,西拉德不是第一个想这茬儿的。1940年代末,科学家就知道核爆能产生放射性尘埃,但谁也没想到故意用这招杀人。西拉德的说法把这脑洞推到了极致,成了公众讨论的热点。
西拉德抛出钴弹概念的时候,核试验的副作用已经开始显出来了。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环礁试了个氢弹,叫“城堡布拉沃”,结果失控,放射性尘埃飘出去,污染了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船员回来后一个个病倒,有的还死了。这事儿闹得全球哗然,老百姓上街抗议,科学家也跳出来喊停核试验。
同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说核试验不能再这么搞下去了,得停下来。他还提议冻结核武器开发,得了不少国家支持。联合国这时候成了协调的大平台,大家都意识到,再不控制,人类真可能把自己玩死。
联合国怎么出手的?
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核大国开始坐下来谈。1958年,美国、苏联、英国开了谈判,想限制核试验。磨了好几年,1963年8月5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PTBT)签了。这条约说,大气层、外太空、水下不许试核弹,只能地下试。
PTBT是个大突破。为啥?因为大气层核试验是放射性尘埃的主要来源,像钴弹这种靠高空爆破扩散污染的武器,没法在大气层试就等于断了腿。你想啊,钴弹要验证效果,得在平流层炸一次看看钴-60怎么散,可PTBT一签,这路就被堵死了。条约生效后,全球核试验的污染明显少了,钴弹这种疯想法也更没戏了。
第二步:干脆全禁了
PTBT管住了大气层试验,但地下试验还在继续,核武器的研发没完全停。到了1990年代,大家觉得还得再加把劲。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把所有核试验都禁了,连地下都不行。
CTBT的目标很明确:不让核武器再升级,也不让新国家加入核俱乐部。条约还弄了个全球监测网,能逮住任何偷偷试爆的家伙。到现在,183个国家签了,164个批准,虽然美国、中国这些大国还没完全生效,但核试验已经基本停了。钴弹这种需要反复测试才能搞定的东西,自然更没机会冒头。
除了PTBT和CTBT,联合国还推了一堆军控措施,层层堵住核武器的路: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1968年签的,说核大国得慢慢裁核弹,非核国家不许造。这条约让核技术扩散的口子收紧了。
《禁止核武器条约》(TPNW):2017年通过,直接把核武器的开发、试验、生产全禁了,等于给核武器判了个“非法”。
这些条约没专门提钴弹,但把核试验和核武器研发的路都卡死了,像钴弹这种极端玩意儿自然没地儿钻。
敲警钟的人:利奥·西拉德的故事
钴弹这事儿离不开利奥·西拉德,得说说他的故事。他1898年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就聪明。1916年他拿了全国数学竞赛奖,后来去柏林学物理,跟爱因斯坦、普朗克这些大牛混一块儿。1922年拿到博士学位,研究热力学,脑子特别活。
1933年,纳粹上台,他跑英国,后来又去美国。1939年,他和费米一块儿证明了铀-235能搞链式反应,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1942年,他帮着建了第一个核反应堆,原子弹能造出来,他功劳不小。
可西拉德不是好战分子。1945年,眼看原子弹要扔日本,他组织科学家请愿,反对用核弹,可惜没拦住。战后,他彻底转向和平,觉得核武器太危险,得管起来。
1950年2月26日,西拉德在芝加哥大学的广播里扔出了钴弹的炸弹。他用很平实的语气讲,要是氢弹裹上钴,炸了能毁地球。这话不是吓唬人,他算过数据,知道这玩意儿真能搞出来。他的广播传遍美国,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核武器还能这么玩。
后来,西拉德没停下脚步。1962年,他弄了个“可生存世界理事会”,推军控政策,直到1964年去世。他这辈子从造核弹到反核弹,真是个传奇。
钴弹这东西听着像噩梦,但幸好它没成真。西拉德点了个火,联合国带着大家赶紧踩了刹车。从PTBT到CTBT,再到NPT,人类在悬崖边拉了自己一把,避免了末日武器的出现。
不过,核武器的阴影还在。2025年的今天,地缘政治还不太平,技术扩散也防不胜防。西拉德当年的警告还管用:科学得有底线,人类得聪明点,别把自己玩没了。你觉得呢?现在科技这么猛,咱们还能不能管住这些“恐怖杀器”?有啥想法,欢迎下面聊聊!
来源:孔甲丙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