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自己还年轻,是因为还能跑步、还能拎水、还能带娃追地铁。但如果你发现最近从椅子上起身得“蓄个力”,上楼梯总得扶着栏杆,或者差点摔倒时已经来不及伸手,那说明你身体某个重要功能,正在暗地里掉线。
你以为自己还年轻,是因为还能跑步、还能拎水、还能带娃追地铁。但如果你发现最近从椅子上起身得“蓄个力”,上楼梯总得扶着栏杆,或者差点摔倒时已经来不及伸手,那说明你身体某个重要功能,正在暗地里掉线。
肌肉爆发力,是真正应该紧张的“衰老信号”。很多人听到“爆发力”三个字,脑子里立刻跳出的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猛地一蹬、一跳、一举的场面。但密苏里大学的Stephen Sayers研究发现,这种“瞬间使劲”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用得到,而且你从三十多岁起,它就开始悄悄流失。
按照Sayers的说法,肌肉的“速度”流失得比“力量”还早。你可能还能举起20公斤的水桶,但要你迅速提起来、快速转身,就没那么轻松了。并且,50岁以后,肌肉力量每年下降1%到2%,但爆发力可能以每年3%到4%的速度往下掉。而且这个速度会因为你不运动而进一步加快。等你意识到自己“变弱”了的时候,其实“变慢”早就开始了。
爆发力不是跑得快,它是你在关键时刻“能不能来得及”的能力。Sayers举了个例子:绿灯亮了10秒,你能不能顺利穿过马路?靠的不是你能不能走,而是你走得够不够快。同理,地铁门关上前你能不能挤进去,楼梯上绊了一下你能不能及时踩稳,全靠爆发力。
爆发力主要靠快肌纤维和神经这两个关键系统。快肌纤维是肌肉里的“冲锋队”,专门负责短时间内快速发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到它们。而神经系统则像是大脑发号施令的“指挥官”,随着年龄增长,它的效率也在下降。到60岁时,支配肌肉的神经可能已经流失近一半。
Hinge Health的物理治疗师Claire Morrow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信号”,拎行李上飞机时,举不上头顶等一些日常常见的动作,都可能说明,你的爆发力已经开始退化。如果单腿站立提踵(踮脚尖)30次,都不能完成,那恰好说明了你的爆发力已经在流失了。
那怎么样才能让爆发力慢一点衰退呢?Sayers在研究中发现,高速抗阻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更有效。简单说就是用轻一点的重量,做得快一点就行。
比如你在健身房练腿举,只用你最大负重的40%就够了。推的过程要快,回来的过程慢慢来。胸推、壶铃深蹲、提踵这些动作也都适合。初学者可以先用固定器械训练,这样更容易控制速度和动作轨迹,没那么容易受伤。在家也能练。比如:深蹲时做得比平时快一点;坐着快速起身、再坐下,重复10到12次;背上负重背心上楼梯。这些训练都是为了让动作变得“迅速”。
Sayers的实验室有过明确案例:有些人之前完全不运动,开始练爆发力后,力量直接提升了25%到30%。在模拟跌倒的实验中,训练过爆发力的人,在跌倒前能更快地调整四肢,恢复平衡。这个差距,在60岁、70岁以后变得更为明显。
所以,别再只盯着肌肉线条和体重秤的数据了。真正能让你在关键时刻“挺得住”的,是你的爆发力。与其等摔一跤才开始重视,不如现在开始练起来,稳住你未来几十年的行动自由权。
来源:男科医生磊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