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学法” 法治微短剧创作基地成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1 14:24 1

摘要: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单位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传媒沙龙(第五期)“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暨创

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单位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传媒沙龙(第五期)“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暨创作计划评价与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孙宪忠,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原书记王冬梅,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会长阚平,《传媒》杂志社社长杨驰原,中广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跃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任孟山,“立格联盟”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最高法影视中心、最高检影视中心等学界和业界三十余位专家共聚西北政法大学,见证法治微短剧产学研平台诞生。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微短剧正在成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工具。他提出。西北政法大学始终坚持将法治宣传深度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庄严的审判》等一批师生原创话剧作品深受好评。此次“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评价与创作基地的成立将构建起集法律知识、传播规律与创意实践于一体的法治微短剧创新平台,产出更多优质作品,让法律知识以更加生动、易懂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让法治理念润物无声地浸入人心。

法律不仅是文本,更是人民权利的载体。孙宪忠在致辞中强调,微短剧能够以“小切口、快节奏、接地气”的叙事方式将民事领域的普法需求转化为生动案例,让公众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完成法治精神的启蒙和持续培育。他表示,期待微短剧创作者们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触手可及的媒介,把执政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法治思想贯彻进去,把人民群众对法的感情融入进去,让纸上的法律活起来、让精炼的法条丰盈起来,以文化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将法治精神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社会生活、融入经济发展。

崔海教在致辞中提出构建普法新范式的“四维升级”路径。一是提升传播效能,依托算法推荐精准覆盖城乡用户群体,形成长效普法良性循环;二是创新内容表达,打破法条复读机模式,通过一案一策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三是以技术赋能创作,精准识别不同群体的法律知识盲区,构建沉浸式互动式学法场景,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四是跨界协同共创,构建“法治+文艺+科技”生态,让普法内容精准触达、深度参与。

阚平认为,微短剧正以燎原之势重构内容传播生态,它不仅是娱乐载体,更是新时代普法教育的创新阵地。她期待与会嘉宾从共筑内容精品化标准、共谋产学研协作平台、共建法治微短剧专项评测体系三方面加强合作,携手打造有筋骨、有温度、有流量的法治微短剧,让每一个微短剧的故事都能成为一个法治种子,在亿万观众的心中生根发芽。

开幕式上,范九利与阚平共同为“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评价与创作基地揭牌。随后,孙宪忠与范九利为西北政法大学“计算传播与数字社会治理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揭牌,范九利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孙江为西北政法大学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揭牌。该实验室及研究院将持续整合学校内外法学、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资源,探索AI剧本生成、虚拟庭审场景等技术应用,为普法宣传提供技术支撑。

揭牌仪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让法治微短剧更好发挥普法效能”“用好微短剧,让普法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技术与创意如何赋能‘跟着微短剧去学法’”“主流媒体如何赋能‘跟着微短剧去学法’”等议题进行了4场学界与业界圆桌对话,共谋普法效能提升新路径。

据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于2024年8月启动,由国家广电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司法机关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微短剧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此次基地成立是西北政法大学探索以“学科融合、技术驱动”为核心的微短剧普法“西法大方案”的重要尝试。

来源:中国日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