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8月,43岁的援疆教师张明霞怀揣教育情怀来到土墩子农场学校,运用戏剧教育这一独特方式,为孩子们开启新的成长空间。
核心阅读
2024年8月,43岁的援疆教师张明霞怀揣教育情怀来到土墩子农场学校,运用戏剧教育这一独特方式,为孩子们开启新的成长空间。
在学校的支持下,张明霞着手开设戏剧特色课程,将传统戏剧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她在戏曲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到任以后,成立了学校第一个戏曲社团。”土墩子农场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张殿新说。
戏剧课程开课之初,便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首批30名学生加入戏剧社。课堂上,张明霞从最基础的戏剧知识讲起,一招一式、一颦一笑,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她选取传统戏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作为孩子们的入门剧目,让大家在经典中感受戏剧的魅力。
在排练过程中,有的孩子因害羞放不开手脚,有的孩子对戏曲的唱腔和动作难以把握。张明霞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他们鼓励与帮助。她通过各种有趣的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克服内心的羞涩,勇敢地展现自我。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角色,张明霞还会给他们讲述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大家逐渐找到了感觉,一招一式愈发有模有样。
土墩子农场学校学生马月瑶说:“参加这个社团,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人物。我热爱这个社团,她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勇敢。”
除了课堂教学,张明霞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戏剧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在一次学校文艺汇演中,戏剧社的孩子们带来的《花木兰》选段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孩子们精彩的表演,不仅展现了他们在戏剧学习中的成长,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戏剧教育的魅力。在课余时间,社团也常被邀请参加外地演出活动。莎亚是戏剧社的成员,由于经常外出演出遭到母亲反对。她本想退出,在张明霞的耐心劝导下,毅然留了下来。
“给我带来了自信和快乐,我希望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莎亚说。
“我非常珍惜这么好的援疆机会,这是我生命中的一笔财富。”张明霞说。
张明霞以戏剧为媒介,将文化润疆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在戈壁播下艺术的火种,促进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在她的努力下,土墩子农场学校的孩子们正逐渐成长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张雪晶 晁嘉晨
编 辑:鲍 飞
一 审:张新慧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李新文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
来源:端庄海洋V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