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牡丹江统筹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以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强化保障为抓手,抢抓农时、超前谋划,确保春耕备耕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全力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农机来回穿梭有序的翻耕田地、农技人员在育秧棚内忙碌的选种育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牡丹江广袤田野上,随着气温回暖,从农资市场到田间地头,从科技助农到政策保障,春耕备耕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整地作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牡丹江统筹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以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强化保障为抓手,抢抓农时、超前谋划,确保春耕备耕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全力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眼下正值备春耕关键时节,水稻育苗进入黄金期,在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的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十几个育秧大棚播下的水稻种子陆续破土发芽。在大棚内,全国人大代表陈雨佳向合作社成员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在农业种植中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同时和大家规划着将举办的插秧节,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牡丹江通过科技赋能积极推动备春耕生产,农业部门结合生产需要,制定下发《牡丹江市2025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推荐主导品种148个,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多个方面。组织开展8期青年农业科技讲堂、线下农业科技培训6期,讲解科学选种育苗、科技种植施肥知识,农技专家深入村屯开展科技指导咨询1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00余份。
农业科技人员纷纷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种植,全国人大代表、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高春艳来到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村,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与农民面对面指导交流。春耕期间,她和科技助农小分队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提高产量。通过科技赋能,新的农业技术正在春耕生产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充分将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生物科技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播种面积已超过1万亩,包括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主要用于生产果蔬、食用菌等。
农机轰鸣,泥土正在翻新。在东安区兴隆镇河西村的村民驾驶农用机械有序开展整地作业。为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全市各地陆续开展高质量整地作业,为春播春种奠定基础。在林口县一农机公司的库房内,工人们正在检查农机的机油、空气滤等,还要将拖拉机上的整地机械进行更换。这几台高大威猛的大马力拖拉机归属于林口县天恩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底,机械累计数量59台套,代耕土地40余万亩,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与周边众多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在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工作中,牡丹江市农业部门围绕“早”字抓部署,围绕“细”字抓落实,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备春耕生产情况调研,精确掌握农业气象形势及农资市场行情;紧盯全年粮食作物生产目标,逐级分解粮食生产目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落实落靠。
随着天气转暖,牡丹江市农事生产活动陆续启动。目前,全市备春耕工作共下摆种子5.3万吨、化肥20.8万吨、农药2717吨,完成率分别为98.5%、99.6%、96.1%;检修农机具11.15万台(套),完成率达到100%。(张树永 张嘉轩 记者高伟)
来源:食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