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看起来不爱打仗,领土却越来越大?答案藏在这2000年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1 10:22 1

摘要:各位领导大家好,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奇怪的事:中国古代王朝,总是一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的姿态,动不动就讲仁义道德,可你再看看地图——哎呀,不对劲啊,这地盘咋越来越大了?

各位领导大家好,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奇怪的事:中国古代王朝,总是一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的姿态,动不动就讲仁义道德,可你再看看地图——哎呀,不对劲啊,这地盘咋越来越大了?

比如秦朝巅峰时,才350万平方公里,一转眼到汉朝,就直接涨到了609万,唐朝更夸张,巅峰面积飙到1237万。这不是悄咪咪打了个地理DLC,而是几千年如一日的地缘拉练。

那问题就来了:不爱打仗的中国,是怎么实现大扩张的呢?答案啊,藏在云南的那一段慢热史里。

我们穿越回几千年前的中国,那时候华夏文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四川有三星堆,山东是东夷的大本营,而云南呢?那是“百濮之国”——一群住在高山密林里的濮族部落,说话不通、信仰不同,压根儿不在一个文明频道上。

但神奇的是,这片山高水远的土地,后来也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而且融合得相当彻底。

这条路,是怎么走通的呢?

要说第一个主动插队的,是楚国将军庄蹻。他一路从巴蜀打到了滇池,干脆就在那建立了“滇国”,算是中华文明第一次对云南进行实质性开荒。

接着到了秦朝,朝廷修了条五尺道,派官吏管一管。乍一看,云南好像入编成功了,但实际上,它一有机会就申请退股。

到了汉朝,诸葛亮南征,把云南又拉回牌桌,可之后几百年,云南不是跑去搞独立政权,就是表面服从、实则自治,搞得朝廷心力交瘁。

直到元朝忽必烈亲自带队打通云南副本,还派了亲儿子驻守当地,建立梁王府,才算有了点实质突破。后来的明朝更猛,朱元璋干脆把养子沐英派去镇守云南,一住就是几代人,还搞屯田移民,文化下沉,终于让云南彻底入局。

这一趟整整走了2000年,你说慢不慢?

其实,云南这条文化融合路线图不是个例,像山东、安徽的东夷部族,也差不多。

夏朝时,东夷还在指点江山,参与朝政纷争;到商周时期,干脆被华夏文化反向收编,成为商朝的中坚力量。

战国时期,东夷部落一个个消失,不是被灭,而是彻底同化,看起来像消失,其实是融合升级。

类似的还有西戎,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当初常年和华夏干仗,结果秦国一个操作,“灭国十二、开地千里”。一句话的背后,是几百场战争和漫长的文化渗透。

后来西戎变成了氐、羌族群,到了西晋乱世,又冒头搞起了成汉、前秦、后秦……但再往后,和东夷一样彻底融入了中华体系,成了中华大家庭的一员。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的扩张,并不是靠打下一地、建个郡这么简单,而是靠一种“文化滴灌”+“时间慢煮”的战略

说白了,别人是拿军队和殖民搞扩张,中国是拿礼仪、婚姻、教育、宗族、语言,一点一点熬出来的。

换句话说,中国不是打赢了一场仗,而是打赢了一场文明持久战

而这种耐心扩张术,全世界恐怕也只有中国玩得转。毕竟,谁还能有五千年的待机寿命?

如果换到今天的眼光看,中国古代这套做法,可能更像是隐性扩张——用文化、人口、时间,温水煮蛙地把边疆变成自己人。

这不是无为,而是“无不为”。

我更倾向于称它为:中华式地缘哲学。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

来源:唐风古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