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深耕农村金融沃土的地方金融机构,贵阳农商银行积极践行国企担当,聚焦农民群众所需所盼和乡村振兴重点难点,以系列金融举措服务丰产丰收与农民增收,让一汩汩金融“活水”流淌在沃野之上、山乡之间,用实际行动绘就金秋好“丰”景,添彩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金风拂垄谷盈仓,玉露凝枝果透光。
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一幅农民丰收的壮美长卷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
作为深耕农村金融沃土的地方金融机构,贵阳农商银行积极践行国企担当,聚焦农民群众所需所盼和乡村振兴重点难点,以系列金融举措服务丰产丰收与农民增收,让一汩汩金融“活水”流淌在沃野之上、山乡之间,用实际行动绘就金秋好“丰”景,添彩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高扬金融赋能旗帜 勇担乡村振兴使命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农商银行是扎根乡土的“深耕者”,是连接城乡的“金桥梁”,更是托起乡村振兴梦想的“硬脊梁”。
一直以来,贵阳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贵阳贵安在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全力深化发展“乡村振兴特色银行”战略,持续擦亮姓“农”名片,坚定不移地将金融资源向乡村领域倾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
成立牛羊养殖产业学研专班、绿色食品产业学研专班、酱酒产业学研专班等“七大学研专班”,行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强化学研成果落地,为全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改革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加强乡村产业政策研究,抓住贵阳贵安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加大与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对接力度,获取贵阳市重点农业产业企业或种植养殖群体等名录,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做好其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客户的挖掘;针对其他形式的经营主体,则做好名单制分类营销及金融支持。
围绕贵州省“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特色林业、生态家禽、水果、生猪、中药材、辣椒、刺梨、生态渔业”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金融支持。
立足贵阳贵安各区(市、县)产业资源、发展政策、客户情况,该行按照“一行一特”思路,打造12家特色支行,包括致力于深耕乡村振兴领域的农业特色支行、牛产业特色支行、生猪产业特色支行、生态林业特色支行,指导支行主攻区域优势产业及客群,优先投放信贷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2024年全年,贵阳农商银行累计支持乡村振兴领域贷款余额达375.54亿元,增速达15.34%。
贵阳农商银行科学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持续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精准投放惠农资金 铺就增收致富之路
又是一年丰收时。在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红锦村,一个个猕猴桃饱满而圆润,如绿宝石般缀满枝头。50岁的村民钟应德正在自家猕猴桃地里忙碌着,还有不少村民在帮忙采摘,为提前预订的客人打包发货。
“猕猴桃就像是我的娃娃,养好它们,离不开贵阳农商银行多年的支持和帮助。”钟应德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上世纪90年代,钟应德与家人一起种猕猴桃,由于基础投入大,家中积蓄很快花完。但猕猴桃到挂果还有较长的生长期,维护费用成为拦路虎。钟应德想到了向银行寻求帮助。
当时,贵阳农商银行牛场支行的小额信用贷款为钟应德解决了“心头难”,该产品针对农户量身定制,贷款期限灵活,无抵押、无担保,2000元的贷款让他的猕猴桃园顺利运转起来。
这一种,就是20多年,因为诚信经营,以质取胜,猕猴桃的销路逐渐打开,钟应德的种植之路越走越宽,如今规模已扩大到50亩,贷款也从最初的2000元增长到现在的25万元。
多年的猕猴桃种植,让钟应德不仅日子越来越红火,盖了新房、买了汽车,他还积极分享种植技术和心得,带领村民一起种植猕猴桃增收致富。
满枝头的累累硕果、收获猕猴桃的喜悦、鼓起来的钱袋子和对未来满满的期待,是绽放在希望田野上的丰收诗篇,是贵阳农商银行的金融甘霖润泽乡村沃土,催开“兴农之花”的真实体现。
近年来,贵阳农商银行持续完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完善牧业活体抵押贷、生态林业贷、订单农业贷等“十大乡特”金融产品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其中,该行结合省市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政策,针对性推出“农业机具贷”专项信贷产品,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主体用于购买农业机具,全方面支持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在推出多样化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惠及更多主体的同时,该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面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持续简化办贷手续。如生态牧业牛产业贷款,根据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进行授信,给予养殖户充足的资金支持,贷款采用“线下审批、线上放款”的方式进行授信,实现了养殖户少跑腿,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贷款及配套金融服务,切实提升客户体验感。
该行还加强金融财政政策运用,持续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对接协调力度,积极使用政策性担保工具发放贷款缓释信贷风险,用好人民银行再贷款和政策性银行转贷款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普惠及涉农业务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8月31日,贵阳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98.65亿元。
金融活水潺潺流淌,精准灌溉至广袤的田间地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关键力量,乡村的发展脉搏愈发强劲,绘就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
躬身践行“挎包”精神 传递农商服务温度
贵阳农商银行党委持续深化“超值农商 我为先锋”139党建先锋体系,打造“产业振兴先锋”,由党员带头,贵阳农商人怀揣着为民为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初心,奔走在蜿蜒盘旋的贵州山路上,走进田间地头、养殖场中,将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以及贵阳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送到群众身边。
在修文支行业务发展部有一个“牛专班”,专门负责肉牛贷款业务,修文支行第二党支部书记段太利担任班长。“我们六个人分为三组,一组留在办公室负责日常合同签订、对外协调、贷后服务等事宜,其余两组出差,负责走访需要肉牛养殖贷款的养殖场,了解养殖户具体经营情况,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推荐贷款。”段太利说。
按照客户养殖场地点,段太利和队员们制定出走访路线,一辆越野车、一张地图、一张走访联系表、一份肉牛养殖贷款产品宣传资料,两名客户经理从贵阳出发,奔波在黔中大地的山路上,用脚步丈量一个个养殖场,并送去金融活水。
一年365天,“牛专班”的成员们差不多200天都在出差的路上。2024年,修文支行“牛专班”走遍全省70多个县,行程十万多公里,走访养殖户500户。
在乌当支行,为解决黔南州两家农牧企业下辖约130名员工办卡远、用卡难问题,保障他们尽快拿到年后第一笔工资,乌当支行心系群众办实事,安排四人小队驱车300公里前往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和三都县为客户提供上门办卡服务。
工作人员在厂房过道、马路街边设置办理点,两张桌子、四条板凳,一个简易的临时柜台就搭建起来。四个人分工明确,登记资料、核实信息、开卡、开通手机银行、指导如何用卡,一直工作到深夜。金融服务送上门的温暖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在花溪支行,一位晴隆县身患脑梗重病的客户在使用贵阳农商银行卡购买药品时发现银行卡不能正常使用,遂打电话求助。针对客户身体特殊情况和家庭实际困难,以及银行换卡业务规定,花溪支行“特事特办”,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晴隆县为客户上门更换新的银行卡,保障他顺利购药和日常生活需求。“太谢谢你们了,贵阳农商银行的服务必须点赞!”客户和家人满意地说。
贵阳农商银行还积极组织网点员工组成金融宣传队,深入乡镇集市和村寨,组织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反假货币、反洗钱等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将金融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为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即使远隔千山万水,贵阳农商银行的服务总会心贴心零距离到达。
一路走来,贵阳农商人的足迹遍布千乡万村,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乡亲们的笑脸和家乡的变化,是金融人最大的丰收。
驻村帮扶用心用情 答好“枝叶关情”答卷
乡村振兴的路上,布满了驻村干部们深深浅浅的脚印。
作为地方金融国企,贵阳农商银行发挥金融优势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积极响应中央及省市号召,扎实选派优秀党员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体经济活力,以实际行动书写使命与担当。
该行切实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党委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调研,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分别率队到驻村帮扶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同时把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下去,宣传好、讲解好。
多年来,一届又一届的贵阳农商银行驻村干部们从热闹都市奔赴宁静乡村,他们扎根在修文县小箐镇岩鹰山村、清镇市犁倭镇小屯村、修文县龙场街道沙溪村……他们恪尽职守,牢记驻村“八法”,扎实开展“一宣六帮”,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用心用情书写驻村工作答卷。
筑强红色堡垒,点亮乡村振兴路。
在驻点帮扶村,贵阳农商银行驻村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加强对村干部以及在村党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驻村干部们蹲在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了解当地最真实的情况,他们持续跑部门争取资金政策,回“娘家”寻求帮助,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2021年,该行派驻的第一书记宋娟在修文县小箐镇岩鹰山村田间地头走访得知,当地山路崎岖,村民出行不便。宋娟多方努力协调,为该村争取到8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资金,村里的泥巴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夜晚漆黑的村子亮起了一盏盏暖心的路灯。
如今,杨威接过宋娟的“接力棒”,继续为岩鹰山村的振兴路奔走,推进农村“五治”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参与运行管护农村人居环境。积极配合镇政府及村支“两委”用好帮扶资金,做好环湖路亭子改造,积极为岩鹰山村大林三组至四组道路硬化项目奔走,该项目完成后,260户村民将从中受益。
近年来,贵阳农商银行的驻村干部们为所驻村做好污水处理改造、通组道路硬化、厕所改造、修建村级卫生室等民生实事。该行相关部门还积极协调为村里农产品拓宽销路。
发挥金融优势,支持产业发展。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面对清镇市犁倭镇小屯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该行积极探索帮扶模式,引进一家生态产业公司在小屯村打造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该行下属南明支行授信10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助力小屯村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恪守为民初心,勇担振兴重任。驻村干部们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羊,前行在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振兴路上。
以金融为笔,勾勒产业发展的脉络;
以乡村为卷,铺展宜居宜业的蓝图;
以担当为墨,挥洒服务“三农”的热忱。
贵阳农商银行将始终扎根本土,以矢志不渝的初心、与时俱进的智慧、扎实有力的行动,在广袤的黔中大地上奋力书写着一份饱含深情、充满创新、彰显担当的时代答卷,让乡村振兴的画卷铺展得更加绚烂多彩。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金毛毛/文
编辑:杨秀攀
统筹:黄秋月
编审:张强
来源: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