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古道】⑤ 傥骆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1 09:46 1

摘要:傥骆道得名于南北两个山谷河口,南口位于洋县的傥水河口(傥谷),北口则是周至县的西骆峪(骆谷)。傥骆道是穿越秦岭的诸蜀道中由关中至汉中路程最近捷的一条古道。在穿越秦岭蜀道北段四道中,故道的长度居首位,约为一千二百余里,子午道和唐宋褒斜道次之,分别为一千里、九百三

傥骆道的路线

傥骆道得名于南北两个山谷河口,南口位于洋县的傥水河口(傥谷),北口则是周至县的西骆峪(骆谷)。傥骆道是穿越秦岭的诸蜀道中由关中至汉中路程最近捷的一条古道。在穿越秦岭蜀道北段四道中,故道的长度居首位,约为一千二百余里,子午道和唐宋褒斜道次之,分别为一千里、九百三十多里,秦汉褒斜道为七百六十三里或七百七十里出头,而傥骆道的长度与秦汉褒斜道大致相仿,为七百六十里。秦汉褒斜道自唐中叶始已渐被唐宋褒斜道取代,因此,傥骆道是联系关中与汉中最为近捷的一条道路,为“南山捷径”。880年,唐僖宗从长安逃到洋州湑水镇只用了五天。因此,傥骆道虽然开辟和置驿的时间比故道、褒斜道、子午道等为晚,但更方便,有紧急公务的官员和轻装旅客多取此途。

傥骆道虽近捷,通行条件却也极为艰险恶劣,因沿途山高谷深,常有野兽、毒虫、毒树,使人谈之色变。在穿越秦岭的四道中,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道路沿着太白山南侧迂回,沿途所需翻越的高山分水岭较多。傥骆道经过西骆谷水、黑水、湑水、酉水、傥水等五条水的河谷,翻越西骆谷水和黑水之间的十八盘岭、黑水与湑水之间的秦岭正脊、湑水与酉水之间的兴隆岭和光头山、酉水和傥水之间的贯岭梁等四座主要分水岭。道路崎岖艰险,沿线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大的州县治所,供给十分困难。783年,唐德宗为避泾原兵变经傥骆道出奔汉中,群臣备受艰辛,到洋县后,唐安公主因病而亡,葬于洋县马畅镇。

傥骆道虽是关中与汉中间最快捷的一条道路,但在唐代兴盛了一个时期以后便逐渐衰落了,在翻越秦岭诸蜀道中,作为全国驿道的时间最短。

由长安取傥骆道,一般经今鄠邑区、周至县,溯渭河南岸而行。在唐代,是由长安城金光门或开远门出城,向西南行,趋昆明池南侧,唐代设有细柳驿(今长安区细柳村),在沣水东岸。

又西南行四十里渡沣水,经今秦渡镇、钟阳驿至鄠邑。钟阳驿大致在今牛东村一带。鄠邑至周至约七十里,经终南镇(汉周至故城)、司竹镇。周至县为古骆国地,在骆峪村附近有古骆国遗址。周至扼傥骆道北口,为谷道口之重镇。唐安史之乱,众多官员和文人选择自京城出周至,取傥骆道至巴蜀避难。

自周至县城向西南,平路三十里至今骆峪村,即西骆峪,亦即骆口,这就是傥骆道的北口。骆谷口七里关附近有栈道遗存。唐时设有骆口驿,是控扼北口的著名驿站。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曾多次往返骆口驿,《再因公事到骆口驿》:“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两度见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也有因饮酒唱和而至,题诗于骆口驿墙壁上:“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惟有多情元侍御,绣衣不惜拂尘看。” 考古工作者在骆峪村发现了骆口驿遗址,驿城城区7460平方米,城中有200余间官房遗址,分别为驿馆、客舍、货栈、兵营、邮亭、库房、马厩等。

由西骆峪入骆口进山,道路进入崇山峡谷之中,入谷四十里是喂子坪。喂子坪以南,道路进入骆峪河上游,河谷愈为狭窄陡立,道路更为艰难,古人修建了多处栈道,至今能看到遗迹。自茅草坪南行二十里,登海拔2000米的关岭梁,关岭梁山高坡陡,道路盘旋十八折,明清时关岭梁也被称为十八盘岭,为骆峪河与黑水河支流陈家河的分水岭。下岭进入黑水河西侧支流陈家河谷的关城沟村,骆谷关就在这里,它与子午关、库谷关等级相同。明代在周至县设有十八盘岭和柴家关两个巡检司,以盘查行旅,维护治安。

傥骆道渡过陈家河后,继续向西南,经马地、洛阳宫上西老君岭,海拔2300米。过岭即进入大蟒河支流八斗河河谷。经秤钩湾、下营、八斗河、麦场、麻池子,登海拔约1700米的卡发梁,下梁经山间平地阴家坪,进入大蟒河河谷,折西沿大蟒河河谷而上,至老场又折向西南,登海拔1800多米的父子岭。考古工作者在八斗河河谷中,发现麦场及殷家坪附近各有栈道遗迹。

父子岭沿西九沟而下即至厚畛子镇。厚畛子至迟在宋代已是镇,是傥骆道上的重要居民点和驿馆所在地。由厚畛子西南行,溯黑河上源而上,经黄泥包、钓鱼台、阳坡,越秦岭梁至都督门,沿途都发现有栈道遗迹。秦岭梁为黑河与湑水河的分水岭,同时也是渭河与汉江的分水岭,傥骆道由此越岭南去即进入汉水流域的湑水河谷。

湑水驿是傥骆道上的著名驿站,唐僖宗南逃时,曾驻跸于此,据考证,湑水驿应在今洋县、周至县、太白县的交界处,湑水上源的都督门一带。都督门处于傥骆道上周至到洋县间秦岭谷道的正中,太白山和兴隆岭之间的大山腹地,是山间几条河流汇合的一块山间盆地。清佛坪厅和民国佛坪县治,即设在都督门东南数里的老县城村。现有佛坪厅故城景点,即人们常说的“老县城”。佛坪厅故城是清朝中期关中通往陕南的交通枢纽,扼守傥骆道。

从都督门向西南,傥骆道沿湑水支流循河谷而进,越秦岭南脉财神岭、兴隆岭,由周至、太白两县交界地区进入洋县境。唐代设有青山驿,元稹《望云骓马歌》云:“橐它山上斧刃堆,望秦岭下锥头石。五六百里真符县,八十四盘青山驿。” 青山驿约在今洋县、周至交界处的兴隆岭附近。

自兴隆岭折而向南经酉水上游而下,经西河口、板桥、红桥而至华阳镇。华阳镇是唐代华阳关所在地。从华阳南上牛岭,顺酉水支流八里河上游河谷向东南,经周家庄、银杏坝、黑峡、螺蛳滩至大店子,折南上汉王山,下坡经古路山、田家岭、四郎庙、光子山入傥水下游河谷,出土门,过纸坊,到洋县县城,即唐代洋州兴道县治。

傥谷在洋县北,全长50余公里。傥口,即傥谷之口,是为傥骆道的南口,在洋县北三十里的四郎乡。从周至到洋县这一段翻山越谷路即傥骆道的山谷段。由洋县折西稍偏南,沿汉水北岸渡湑水,经汉王城、城固县、柳林镇达汉中。

五代以后傥骆道“渐成荒塞”。国都东迁,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关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复往昔,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也因此有所下降,关中通往河南、湖北的武关道、通往四川的故道、褒斜道地位凸显,傥骆道原来所具有的近捷特点,皆因都城的迁移而不复存在,在穿越秦岭的诸条古道中,更因过于险峻,失去了作为官道驿路的地位,傥骆道由此逐渐衰落。

历史的烛照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走进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看着沿河石壁上大大小小的古栈道孔洞遗迹,我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元稹的诗句,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黑河公园位于周至厚畛子,这里的栈道遗址即是傥骆古道。

傥骆古道因短捷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三国两晋,傥骆道的军事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烟尘散去,隋唐中兴,唐贞观、开元年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南北交通不断发展,傥骆道也得到了修整拓宽,眼前那些方形较深的栈孔就是那时留下来的。站在古道遗址前,一幕幕历史画面不断建构显现,令人唏嘘。杜甫有诗云:“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在这条连接川陕的古道上,见证了太多的战祸与离乱。一句句的诗词从苍山白水间流出,让人不忍吟诵。

“这条景致奇美的古道凝聚了太多的历史,隐藏了太多的历史。”叶广芩在散文集《老县城》里形容傥骆道:“有不少人把目光投向这里,古道却从来没有敞开胸怀拥抱容纳过众人,它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不愿加入喧闹浮华的世俗。”“这条道诚心把自己藏于深山中,不让世人所见。”站在傥骆道遗址上,山风呜咽,流水长鸣,历史的沧桑和幽深的自然融为一体,没有历史的烛照,不去探幽入微,难品其中滋味。

但古道上也从来不缺乏诗意。“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唐元和元年,白居易出任周至县尉。一日来到骆峪的骆口驿视察,看到骆口驿墙上有好友王质夫的题诗,遂在王诗旁写了这首唱和诗。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元稹从骆口驿经过,看到字迹模糊的白居易诗,终日面墙品味,临行前亦在王、白的诗旁写道:“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元稹走后没多久,白居易又至骆口驿,看到久未谋面的元稹题诗,怅然若失,不禁感叹:“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唯有多情元侍郎,绣衣不惜拂尘看。”这一段神交随着傥骆古道传为文坛佳话。

来源:陕西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