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书声起 齐鲁满庭芳——山东省深入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培育时代新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1 09:13 1

摘要:作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关乎个人成长,而且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近年来,山东省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以学校为辐射点,带动家庭、社区参与阅读,让阅读成为推动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内生动

【总编说】 作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关乎个人成长,而且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近年来,山东省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以学校为辐射点,带动家庭、社区参与阅读,让阅读成为推动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让阅读的光芒照亮青少年的前行之路,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了强大动能,也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山东”贡献了教育力量 。

春韵满校园,读书正当时。

4月15日一大早,青岛西海岸新区海王路小学学生王思懿便催促着父母送她去学校。当天,作为“海小朗读者”的她要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经典古文。从“蒹葭苍苍”到“竹外桃花三两枝”,当诗词的韵律和古文的意境在优美的诵读声中汇入脑海,学生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被自然唤醒。

“朗诵和演讲就像我最亲密的伙伴,我的梦想是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小使者,用声音传承诗词经典,用歌声唱响家乡的海浪。”在作文中,王思懿这样写道。

像王思懿一样,每天迎着朝阳踏入校园,清脆的童音伴随着琅琅的书声,已成为山东学子开启一天校园生活的固有仪式。当传诵千年的经典诗篇与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在校园里“相遇”,当薪火赓续的文明星火与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在指尖上“共鸣”,从黄海潮涌到岱宗云起,从运河帆影至泉城柳烟,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青少年阅读新图景,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筑基:顶层设计绘就青少年阅读“新蓝图”

“以前,我从没想过阅读可以这么快乐;现在,教室门口、走廊、阅读室里,我都能随手拿到喜欢的书,演讲、课本剧成了我最爱的展示方式……”高青县第六中学学生张宇涵的一番话道出了这所乡村学校阅读育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为一所90%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的乡村中学,该校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改变乡村教育生态的突破口,精心布置班级图书角、特色文化走廊,组织开展全学科阅读、“我读·我创作”等活动,让校园处处飘溢书香的同时,也一举改善了乡村孩子“发言空洞、表达不畅,眼中缺少光彩”的精神面貌。

高青县第六中学学生整体面貌的改变是我省持续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剪影。

2023年,省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促进青少年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把促进青少年阅读工作纳入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总体部署,从丰富读书内容、改善读书环境、创新读书载体、增强家校社合力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推进山东省青少年阅读工作立规建制、擘画蓝图。

“有了文件的指导,工作也就有了方向。”东营市东营区教育局局长齐方国表示,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东营区将提高学校藏书量作为头号目标,筹资1000余万元,为全区40所中小学图书馆添置图书23.5万册,帮助学校配齐配全校园阅览区、班级图书角、电子阅读室、楼角书吧,发起“家庭藏书进校园”“家校藏书漂流”等活动,将全区学校打造成了学生喜爱的“阅读场”。

阅读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推动学生从“有书可读”到“有书可选”的同时,也带来另一个核心问题:如何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最大限度发挥阅读的育人功能?

“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省教育厅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常态化发布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各地各校做好图书配备,让学生既爱读书又能读好书。”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赵世团表示,目前,我省正组织专家探索制定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段的“校园阅读素养指导标准”,将从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策略和阅读成果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素养。

从爱读书到读好书,再到善读书,一系列顶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衔接,绘就了青少年阅读的美好蓝图,赋能每个生命在书香中拔节生长。

深耕:多彩活动勾勒书香校园“新图景”

身穿汉服,弹奏古筝,配以惟妙惟肖的故宫模型……随着大幕的拉开,一场精彩的课本剧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高密市恒涛实验小学学生自导自演的大型课本剧《故宫文化大探秘》的演出现场。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演技、唯美的舞台效果让现场观看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连连称赞。

把读过的书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需要学生在熟知、理解书籍内容的基础上加注自己的情感,并通过适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如此一来,校园阅读转变为“有趣、有料、有意义”的美妙体验,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课本剧的创意并非该校的独创。2023年,省教育厅出台《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省、市、县三级“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各校立足自身特色,将校园阅读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相融合,与全环境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教育、思政教育、研学实践等相结合,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校园阅读品牌活动。

“每年4月,是我们的‘校园读书节’时间。读书节期间,学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大赛、‘国学小名士’知识竞赛,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以展示阅读成果为主题,开展读书征文大赛、口才大赛和课本剧表演大赛等活动,使阅读成效具象化。”日照市东港区天宁小学校长宋正雪介绍道。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济南市燕山小学的“读写剧场”到青岛市实验小学的“魔法巡游”,从莘县实验小学的“阅读博览会”到平邑一中的“琅琊书吧”,从诸城市文化路小学的“图书漂流”到威海市锦华小学的“阅读存折”,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青少年铺就了成长成才之路,形成了“校校有亮点、班班有特色”的生动局面。

校园阅读的“小切口”,书写着立德树人的“大文章”。据介绍,截至2024年12月,我省共有“书香校园”3323所,其中,省级“书香校园”268所,市级“书香校园”1119所,县级“书香校园”1936所。全省“书香校园”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双维图景”:既向上摇曳多姿,培育出特色鲜明的阅读品牌,又向下深植根基,滋养着万千学子的精神沃土,为齐鲁大地书写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育人华章。

联动:家校共读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我的爸爸最近在读《易经》,妈妈在读《大学》,我喜欢和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光。”每天晚上8点,是五莲县街头镇中心小学学生余紫瑄的家庭共读时间。完成手头的工作后,全家人都会准时围坐在书桌前,安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2024年,余紫瑄家庭在山东省“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中被评选为“书香家庭”。一时间,余紫瑄成了学校的“小明星”,余紫瑄家庭成了学生家长学习的榜样。

作为山东省促进青少年读书行动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旨在用图书贯通家校阅读场域,营造家庭阅读的浓郁氛围,让青少年在课余时间也能沐浴书香。

“青少年阅读需要引领者,也需要同行者。”在东营市胜利第一小学校长荆瑞娟看来,推动青少年阅读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校的“协奏曲”。在她的推动下,学校常态化开展“故事妈妈”进课堂、亲子故事会、亲子读书课等家校共读活动,定期邀请优秀家长分享家庭阅读经验,发挥家校合力,涌现出了一批“书香家庭”“书香家长”,构建起“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全员共读”的良好生态。

随着家校共读活动的持续开展,家长们惊讶地发现:自己掌握的家庭教育技巧多了,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少了。

“4年的亲子共读时光,是我们家庭最重要的收获,孩子爱读书,有素养;作为家长,也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在胜利一小的亲子读书课上,刚刚获评“书香家长”的刘初榕妈妈感慨道。

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几次亲子阅读的共处后,一位原本为孩子逆反期发愁的家长感到“如释重负”:“参加读书活动后,感觉和孩子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多,彼此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

家庭阅读架起纽带,让校园阅读的“独奏曲”逐渐融入了全民阅读的“交响乐”。

在肥城市龙山小学,学校定期开展“晒晒我的小书房”“亲子诵读”等家校互动读书活动,一本本经典著作在亲子共读中迸发出智慧和亲情的火花;在平阴县锦东小学,学校的“亲子共读计划”让学生翟明昊的妈妈爱上了阅读,她自费2万余元购置近千册经典书籍,精心装扮“家庭书房”;在成武县郜城第三实验小学,教师在多个公园开展“郜城早读”活动,活动从最初只有学生和教师参加发展到吸引家长及周边居民共同参与,琅琅书声成为老、中、青三代人共诵经典的悠长回响……

以校园书香浸润万千家庭,让阅读之光点亮成长之路。如今,齐鲁大地处处涌动着阅读的春潮:教室里,学生以稚嫩童声传诵千年经典;家庭中,亲子共读的灯火融化心灵隔阂;研学路上,书本知识与乡土风情碰撞出智慧火花……这些鲜活的阅读图景,正汇聚成推动教育强省建设的澎湃动能,涵养着时代新人的精神气象,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