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三才开始专升本,我到底把自己逼到了什么份上?9月都快过完了,刷到好多大三的同学在问专升本怎么准备。你敢信?有人说现在开始太晚,有人说每天学两小时就够,到底谁在说真话?我当年也是这时候慌的一批。高考落榜那阵儿,我以为这辈子跟本科无缘了。结果大三开学,看着室友要
大三才开始专升本,我到底把自己逼到了什么份上?
9月都快过完了,刷到好多大三的同学在问专升本怎么准备。你敢信?有人说现在开始太晚,有人说每天学两小时就够,到底谁在说真话?
我当年也是这时候慌的一批。
高考落榜那阵儿,我以为这辈子跟本科无缘了。结果大三开学,看着室友要么签了工作,要么准备考研,我坐在宿舍里突然就绷不住了。
万一现在不考,十年后会不会骂自己?
“早知道当初拼一把了”,这种话我可不想说。
但刚开始真的难。每天坐在书桌前,书翻了两页就开始刷手机,一上午过去了,啥也没干。秋招的时候,同学拉着我一起投简历,我看着那些写着“本科及以上”的岗位,又把简历塞回了抽屉。
问题是,我连每天两小时高效学习都做不到啊!
你猜怎么着?那天下午看到室友发的学习打卡,我突然就坐不住了。她跟我一样高考失利,一样大三才开始准备,凭什么她能坚持我不能?
从那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个死规矩:早上7点起,最多允许自己赖床半小时。
赖床的代价就是早餐只能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解决,面包配牛奶,边走边啃,冷风吹得牙都疼。但看着图书馆里早就坐满的人,突然就不觉得苦了。
上午先背30分钟单词,再复习昨天学的内容。9点准时打开网课,两小时的课,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重点。课一结束,马上整理笔记,做课后练习,等反应过来,食堂都快没饭了。
中午会玩半小时手机,不是刷短视频,是看作文素材和新闻。你想啊,万一考试考到最新热点,我总不能啥都不知道吧?一点多准时午睡,2点必须起来,多睡一分钟都觉得是浪费。
下午要是有直播课,就从2点听到4点,然后复盘知识点,完成打卡。
没课的时候就听录播,1.5倍速,中途只休息20分钟。学完一个知识点,马上刷对应的题,不然过两天就忘了。
有次刷语法题,一道题错了三遍,我气得把笔摔了。但冷静下来想想,我连这点挫折都受不了,还考什么本科?后来把那道题的考点抄在笔记本上,每天看一遍,到考试前都没再错过。
晚上7点的直播课,我会提前十分钟坐在图书馆,把课本和笔记摆好。课结束后,整理当天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刷题。9点半准时离开图书馆,回宿舍洗漱、收拾,11点前必须上床。
睡前会花20分钟看早上背的单词,再把第二天的计划写在便签上。有时候累得不行,看着单词就犯困,但还是逼着自己多记一个是一个。
考前一两个月,我把强度拉得更大了。除了跟课,每天至少做一套模拟卷或密押卷。有次做英语卷,阅读错了一半,我坐在图书馆走廊里哭,怕自己考不上。但哭完之后,还是把错题一道一道弄明白,把不认识的单词记下来。
你知道吗?我高考英语才不到70分,最后专升本考了133分。查到成绩那天,我手抖得连手机都握不住,反复确认了三遍,才敢相信那是我的分数。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捷径,我想说真的没有。单词要一个一个背,语法要一个一个学,题要一道一道刷。没有谁能一步登天,那些看似轻松上岸的人,背后都藏着你看不到的努力。
有人说在家里也能学,我真的不建议。宿舍里有室友追剧、聊天,家里有爸妈唠叨、电视声音,太容易分心了。
我大三基本没课,但还是留在学校,每天泡在图书馆,看着身边的人都在学习,自己也不敢偷懒。
真题真的很重要,每套至少刷两遍。不要觉得以前考过的题就不会再考,专升本的题换汤不换药,考点就那些。我把近五年的真题都刷了三遍,错题集整理了厚厚的两本,最后考试的时候,很多题都似曾相识。
备考期间不要追剧,真的会停不下来。我有次忍不住看了一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连看了三集,当天的学习计划全泡汤了。从那之后,我把视频软件都卸载了,只偶尔刷会儿短视频放松一下。
也不要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我参考了很多学姐的经验,然后根据自己的节奏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还有,不要内耗。看到别人进度比自己快,不要焦虑;遇到不会的知识点,不要气馁。
一步一步来,按照自己的计划走,总会有收获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苦,但真的很充实。每天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看着自己一点点进步,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如果你现在也在准备专升本,不要怕晚,也不要怕难。只要你下定决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但我也想问,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会像我一样,收到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吗?还是说,会因为现在的偷懒,再一次留下遗憾?
来源:烨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