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温确实有一套筹谋多年的周密计划,正是凭借它,他把曾被全维斯特洛嘲笑的兰尼斯特家族,打造成了七国最有权势的家族。
今天聊聊《权力的游戏》里最睿智、最强硬也最冷酷的角色之一——泰温·兰尼斯特。
若说有谁能在七国错综复杂的局势里捞取最大利益,让自己的家族登顶权力之巅,那必然是他。
泰温确实有一套筹谋多年的周密计划,正是凭借它,他把曾被全维斯特洛嘲笑的兰尼斯特家族,打造成了七国最有权势的家族。
你没听错:兰尼斯特家族并非一直如此富有、受尊崇且实力雄厚。泰温年少时,兰尼斯特家族的衰败已经到了极点。虽然他们仍是西境的最高领主,脚下的土地也确实盛产黄金,但在世人眼中,他们“弱”得无可救药。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泰温的父亲——泰陀斯·兰尼斯特。
泰陀斯性格软弱、轻信他人,还总爱妥协退让,这些特质对统治者而言简直是致命缺陷。
他把大笔黄金借给封臣,对方却翻脸不认账,拒不归还;宴会上宾客当面嘲笑他,他也无动于衷;甚至有家族公然拒绝履行对兰尼斯特的封臣宣誓,泰陀斯依旧毫无作为。
不过,泰陀斯的子女倒个个出色,其中最拔尖的便是家族继承人泰温。但年少的泰温因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被逐出凯岩城,前往伊耿五世的宫廷担任侍从。
顺带一提,或许在未来关于最新剧集《七王国的骑士:邓肯与伊戈》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年轻泰温的身影。正是在那里,他与年幼的王子伊里斯结为好友,而这位王子,后来成了“疯王”伊里斯二世。
18岁时,泰温受封骑士,随后追随叔父与两位弟弟参加“九铜板王之战”。他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功勋卓著,还额外获得一项荣誉:为好友伊里斯主持骑士受封仪式。
可父亲的软弱与家族的耻辱,早已传遍四方,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泰温返回凯岩城后,即便父亲尚在人世,仍直接接管家族决策权。
首要之事,便是要求兰尼斯特的封臣偿还债务。其中,雷耶斯家族与塔贝克家族是最大的欠债方,泰温传唤他们前来对质,为自己的行径负责。
两大家族拒不赴约。于是,泰温未经父亲允许便召集军队,将他们彻底剿灭。
他摧毁雷耶斯家族的手段尤为冷酷,却也极具震慑力:趁对方家族成员还在地下堡垒中,直接将堡垒淹没,整个家族连同仆从,一夜之间尽数覆灭。
这一事件诞生了歌谣《卡斯特梅的雨季》,这首歌本质上是在宣告:任何反抗兰尼斯特的势力,都会被泰温以无情手段打压。
从此,在西境,若想让某个桀骜不驯的领主屈服,泰温只需派一名游吟诗人去他的领地,命诗人唱起这首歌。无需多言,对方便知其意。
后来,泰温顺理成章继承了凯岩城。他借此机会进行“清洗”:赶走父亲的情妇、老廷臣以及其他不服从自己的人。
简而言之,泰温宏伟计划的第一步,便是掌控兰尼斯特家族,让封臣与周边领主重新对家族心生畏惧。而这一步,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接下来的第二步,便是让家族在整个维斯特洛大陆变得更加强大。
在这一步,泰温或许占了“好运”的先机——他与年轻的王子伊里斯是好友。
两人相识相交时,没人料到伊里斯会这么快继承王位:伊耿五世59岁去世,杰赫里斯二世37岁便离世,多数人原本以为,至少还要二三十年,伊里斯二世才能登上铁王座。
当伊里斯真的成为国王后,他直接任命这位老友担任国王之手,当时泰温年仅20岁,成了维斯特洛历史上最年轻的国王之手。
泰温天生就是权谋家,尽管手段冷酷,却在权力管理上极具能力。
他废除了伊耿五世许多惠及平民的改革,给予商人阶级税收优惠,还以兰尼斯特家族的黄金为担保,偿还了王室欠铁金库的债务。
要知道,王室债务曾是伊里斯前任——杰赫里斯二世的心头大患,后来也成了《冰与火之歌》中劳勃·拜拉席恩、乔佛里与瑟曦掌权时的难题。但在泰温掌权期间,他稳住了局面:铁金库拿到了欠款,自然不会再找王室麻烦。
然而,泰温与伊里斯的关系,已悄然出现裂痕。而这裂痕的开端,似乎要从泰温与表妹乔安娜的婚礼说起。
泰温曾疯狂爱恋乔安娜,因为她能让泰温展露笑容,甚至让他开怀大笑。
乔安娜仿佛是泰温毕生所求的一切。
可不幸的是,伊里斯似乎也对乔安娜心怀不轨。在泰温的婚礼上,伊里斯言行轻佻,举止失当。彼时伊里斯已是国王,泰温无法轻易抗议。更糟的是,伊里斯的妻子雷拉王后为了报复,直接将乔安娜逐出了自己的侍女团,乔安娜只能返回凯岩城。
瑟曦与詹姆出生一年后,泰温的父亲泰陀斯去世,泰温终于完全掌控了西境。其实在此之前,他早已实际掌权,只是这时才正式成为兰尼斯特家族的领主。
伊里斯陪同泰温前往凯岩城时,名义上是协助巩固权力,实则或许是为了再见乔安娜一面。
无论真实目的如何,当泰温与伊里斯次年返回红堡时,两人的关系已然急剧恶化。
接下来的数年,成了国王与他首席顾问关系破裂的历程,伊里斯开始频繁推翻泰温做出的决策。
乔安娜的话题再次引发矛盾,伊里斯在一场为乔安娜举办的宴会上醉酒,对她说出轻佻无礼的话。
泰温试图辞职,却被伊里斯拒绝。
又过了一年,提利昂出生,乔安娜却因难产去世。泰温被悲痛击垮,将妻子的死归咎于提利昂。
此时,泰温或许意识到,他巩固兰尼斯特家族在七大王国地位的计划开始出现问题。的确,他是国王的首相,但国王却成了他的竞争对手。尽管如此,他仍看到了机会。
伊里斯国王只有一个成年子嗣——雷加。雷拉·坦格利安王后此前经历过多次流产与孩子夭折,坦格利安家族已没有其他女性成员可用于联姻。如此一来,雷加必然需要一位妻子,而最合适的人选,似乎就是七国第二强大家族的长女——兰尼斯特家的瑟曦。
泰温精心筹划,邀请伊里斯前往兰尼斯港参加为韦赛里斯王子举办的比武大会,并在会上正式提议,让雷加与瑟曦联姻。
可伊里斯却拒绝了,还轻蔑地表示“兰尼斯特不过是王室的仆从”。他甚至不允许詹姆成为雷加的侍从。
泰温无疑怒火中烧,从这一刻起,他的所有行动,都可视为对这次羞辱的反击。
或许此时的泰温已经意识到:比起伊里斯掌权,雷加登上铁王座,更有利于兰尼斯特家族。
伊里斯显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伊里斯在执政后期变得愈发偏执多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首席顾问没有对他心怀不轨。
两人之间这场诡异的心理博弈,在达克林叛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来自风暴地暮谷镇的达克林伯爵拒绝服从国王,要求降低其港口的税收。他的诉求虽合理,可反抗王室的行为却不合规矩。
泰温主张采取克制手段,伊里斯却执意亲自前往叛乱者的城堡谈判,结果反被俘虏并关进地牢。
泰温随即率领王室军队前往暮谷镇,可达克林伯爵拒绝交出国王。最终,泰温决定次日清晨发动进攻。
这一举动,几乎等同于要置国王于死地。
万幸的是,巴利斯坦·赛尔弥展现出英雄气概,孤身潜入城堡展开营救,奇迹般地将伊里斯活着带了出来。
可经此一事,伊里斯对泰温的猜忌愈发深重:泰温真的愿意为了平叛冒险让国王送命吗?他是否与雷加暗中勾结,想让雷加提前继承王位?
后来,泰温试图让继承人詹姆迎娶莱莎·徒利,伊里斯为了报复,直接任命詹姆为御林铁卫,按照规矩,御林铁卫成员不得结婚生子,自然也无法继承家族领地。
如此一来,泰温不得不将自己厌恶的提利昂立为继承人。
泰温辞去国王之手一职,返回凯岩城,静观劳勃叛乱的局势发展。如今回望,当时的局势似乎清晰明了,可在彼时,一切都充满未知。
七国已然分裂:风暴地、河间地、北境与谷地联合起来反抗铁王座,多恩与河湾地虽不情愿,却仍站在王室一边,而河湾地拥有最庞大的军队。更关键的是,雷加王子失踪了。
泰温与西境选择按兵不动,观望战局走向。这与其说是“妙计”,不如说是务实的选择:泰温会等到胜负明朗的那一刻,再加入胜利者的阵营。
三叉戟河之战,成了扭转局势的关键。雷加王子亲自率军支持父亲,却战死沙场;多恩的军队被击溃;河间地的军队忙着围攻风息堡,基本退出了主战场。此时泰温已然清楚,胜利者会是劳勃·拜拉席恩。
对他而言,关键在于尽快投靠劳勃。要知道,所有人都清楚,兰尼斯特家族长期以来是坦格利安的盟友,却在整场叛乱中几乎全程袖手旁观。
泰温行动迅速,他深知:若能率先抵达君临,洗劫城池后将其献给劳勃,便能在战后权力分配中占据核心位置。
他的军队果然第一个抵达君临。
伊里斯以为兰尼斯特军是来保卫都城的,下令打开城门。可兰尼斯特军入城后却四处烧杀抢掠,泰温还命令心腹处死雷加的妻子与孩子,将他们的尸体呈给劳勃·拜拉席恩。仅此一举,便足以让他获得劳勃的信任。
劳勃要建立新的统治联盟,即便有人对泰温的行径不满,他也需要兰尼斯特家族的支持。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点常被忽略:兰尼斯特家族几乎全程未参与叛乱,却在战后成为七国权力格局中的核心家族。
铁群岛全程未出兵;多恩曾为疯王作战;河湾地同样站在王室一边;奈德·史塔克因自身考量,希望北境不卷入南方纷争;琼恩·艾林虽本是国王之手的热门人选,却没有足够多的亲属可安插在关键职位上;徒利家族虽有势力,却已将两个女儿嫁出,实力受损。
劳勃·拜拉席恩需要一位王后,而当时七国有权势的家族中,唯一待嫁的女儿,便是兰尼斯特家的瑟曦。
将兰尼斯特家族与新王室绑定,成了唯一合理的选择。
简而言之,泰温·兰尼斯特的这步棋走得毫无破绽。他原本想让家族与坦格利安王室联姻(通过雷加),未能如愿,转而通过劳勃·拜拉席恩达成目的——他的外孙最终成了七国之王。
回望短短数年的变迁,这无疑是一项惊天成就:泰温刚掌权时,兰尼斯特家族在自家领地都无人尊重,而如今,他们已成了七国最有权势的家族。
表面上,拜拉席恩家族统治着七国,但泰温绝不满足于“女儿是王后”这一点。
他在君临安插了大量自己人:御前会议的派席尔大学士,无疑是泰温的人;御林铁卫新增了柏洛斯·布劳恩与马林·特兰两位成员,两人都是兰尼斯特的亲信,再加上原本就在御林铁卫的詹姆;兰塞尔·兰尼斯特与提瑞克·兰尼斯特成了国王的侍从;兰尼斯特的封臣伊林·派恩则担任了王室刽子手——类似的安排,比比皆是。
所以,当奈德·史塔克抵达君临后,即便他再迟钝,也能察觉到:君临的实际权力,早已落入兰尼斯特家族手中。
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而泰温本人,始终待在凯岩城。他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待劳勃自我毁灭,这几乎是必然的,等待瑟曦做出足以影响局势的举动,或是等待多恩发动叛乱。
总会有大事发生,而泰温早已做好准备,随时借机掌控全局。在此期间,他与凯冯一道扩充兰尼斯特的军队,等待外孙长大成人,一步步靠近铁王座。
最终,一切都如他所料:劳勃去世,叛乱四起,泰温在混乱中返回君临,执掌大权。
若不是他犯下那唯一的、致命的错误——对儿子提利昂极致的厌恶与打压,或许他的权力之路,会走得更远。
来源:自然de聆听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