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的阳光刚有点暖意,办公室的姐妹们已经炸开了锅。“去年穿短裙的照片简直灾难!”“今年一定要白回来!”看着朋友圈被各种美白仪种草刷屏,我默默点开某宝,却在满屏的“7天白成光”和“医美级速效”广告前犯了难——这些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皮肤黑真是天生注定?今天咱们就来
四月的阳光刚有点暖意,办公室的姐妹们已经炸开了锅。“去年穿短裙的照片简直灾难!”“今年一定要白回来!”看着朋友圈被各种美白仪种草刷屏,我默默点开某宝,却在满屏的“7天白成光”和“医美级速效”广告前犯了难——这些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皮肤黑真是天生注定?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美白的底层逻辑,顺便送上春季美白不晒黑的生存指南!
●皮肤黑是天生的?基因只说了半句实话
科学研究证实,肤色确实受多基因调控。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呈现红色或黄色的褐黑色素和呈现棕色或黑色的真黑色素,正是由于这两种黑色素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等不同,才决定了不同的肤色[1]。目前已发现了一系列对这两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作用进行调控的基因,例如SLC24A5,OCA2,SLC45A2,MLPH,MC1R和ASIP等[2-4]。但是,除了遗传因素外,后天的紫外线照射、不良生活习惯、炎症刺激、药物使用,也可能会导致皮肤暗沉、斑点加重等问题[5-7]。所以,皮肤黑并不完全是天生注定的,后天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肤色。
●美白,真的是智商税吗?
近年来,美白产品层出不穷,各种夸张广告词铺天盖地,这也让不少人质疑美白是否只是商家制造的智商税。实际上,美白并非无稽之谈,但需要科学看待。那些宣称能快速美白的产品,可能添加了违禁成分如激素,其可以使皮肤角质层变薄,显得皮肤亮一些。或者只是通过一些物理手段,如添加一种叫做EDTA的络合物,将重金属络合起来形成白色物质,遮盖肤色,暂时让皮肤看起来变白,并非真正改变了肤色[8]。真正有效的美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抑制黑色素生成、阻断黑色素传递、加速黑色素代谢等多方面入手。只要选对产品和方法,美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并非智商税。
●美白的底层逻辑
我们知道,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关键因素。其产生的过程为,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转化为多巴,多巴氧化成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黑色素[9]。黑色素在皮肤基底层黑色素细胞中形成以后,其生命周期还包括迁移、代谢、降解和排出等过程。因此,美白的底层逻辑也与黑色素的这一系列代谢过程有关。
抑制黑色素生成。首先,可以通过抑制酶活性来实现。由于酪氨酸酶是黑色素产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因此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将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具体方式包括破坏性抑制、竞争性抑制、表达抑制、加速分解等。抑制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其他酶活性也会影响生成的黑色素分子的数量、大小、结构和种类。其次,由于调控黑色素细胞的信号通路受很多细胞因子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阻断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来抑制黑色素生成,如内皮素拮抗剂可以阻断内皮素对黑色素细胞生长和代谢的促进作用,从而抑制黑色素生成。最后,还可以使用强还原剂,其可以直接转化黑色素为前体物质,还可以还原或结合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中间物质,以此减少黑色素生成。
调节黑色素代谢。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黑色素小体转运黑色素来美白。黑色素合成后逐渐成为成熟的黑色素小体,之后转运至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内,进而调节皮肤颜色,如果转运过程被抑制,黑色素将无法发挥作用。烟酰胺的美白功能就与此有关,有研究表明,烟酰胺对黑色素小体的转运系统有35%-68%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黑色素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后会随角质细胞脱落,可以通过促进表皮细胞脱落加速黑色素代谢,从而改善皮肤的肤色和外观。刷酸,去角质等方法都是基于此原理[10]。
减少外源性刺激。我们知道,紫外线[5]、炎症刺激[6]等因素均会促进黑色素的产生,因此,减少这种外源性刺激,清除自由基、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也是目前美白产品的重要起效途径,例如防晒、抗炎、抗氧化等。
●春季美白指南
要想美白,首先做好防晒。很多人认为防晒只是夏天的事,但其实,春季紫外线依旧不能忽视,加之人们户外活动明显增多、致敏物质也较多,因此春季防晒非常重要。外出时,遮阳伞、帽子、口罩等物理防晒装备必不可少。另外就是涂抹防晒霜了。防晒霜是抵御紫外线的重要防线,建议尽量使用防晒系数较高并能够阻挡多个波长紫外线的长效防晒霜,并在户外活动前半小时涂抹,以达到最佳的防晒效果。
第二,内部调养同样重要。做到健康饮食,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E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番茄、猕猴桃、蓝莓等。此外,补充水分也很重要,皮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后,水分流失需及时补充,一方面需要多喝水,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保湿产品,要注意的是春天皮脂分泌开始旺盛,已经不缺油分,所以要选择油分低的补水性保湿品。
最后,我们可以选择含有美白成分的护肤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前文提到的烟酰胺就具有很好的美白效果,此外例如白藜芦醇[11]、谷胱甘肽[12]、苯乙基间苯二酚[13]等也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实现良好的美白效果。
春季是美白的黄金时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美白方法,从防晒、护肤、内调等多方面入手,就一定能告别暗沉,拥有白皙透亮的肌肤,在这个出游季自信地展现自己的美丽。快行动起来吧,让自己成为春日里最耀眼的风景!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账号删除
参考文献
[1] 姚彬, 张莉莉, 北京日化 任 J. 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及美白剂美白机理 [J]. 2007, (2): 5.
[2] 蔡禄, 黄伟, 崔向军. 人类皮肤颜色基因的SNP统计分析 %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J]. 2007, (04): 345-8.
[3] 肖皓天, 陈智敏, 薛原. 有关人类肤色的那些事儿 %J 生命世界 [J]. 2013, (10): 10-7.
[4] 郑舒丹, 董亚兵, 刘立刚, et al. 色素沉着基因与表型多样性研究进展 %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J]. 2019, 30(06): 380-3+8.
[5] 陈诗蓉, 冯庆媛, 中国化妆品 谢 J. 皮肤色素沉着的类型及干预策略 [J]. 2022, (12): 76-81.
[6] HOSSAIN M R, ANSARY T M, KOMINE M, et al. Diversified Stimuli-Induced Inflammatory Pathways Cause Skin Pigment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1, 22(8).
[7] 刁丽, 彭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王 J. 药物诱导的皮肤色素沉着研究进展 [J]. 2013, 27(12): 3.
[8] 速效美白是个伪命题 %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J]. 2019, (05): 47.
[9] 王玉林, 何锦风, 王维民, et al. 皮肤黑色素的产生及美白浅析 [J]. 2013, (2): 4.
[10] 冯法晴, 刘有停, 董银卯. 化妆品美白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香料香精化妆品 [J]. 2019, (06): 71-7.
[11] 廖雅, 钟锐, 刘天齐, et al. 氧化白藜芦醇的美白和屏障修护作用研究 %J 广东化工 [J]. 2024, 51(21): 63-5+46.
[12] 王婷, 郑云云, 查建生, et al. 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比较研究 %J 中国化妆品 [J]. 2021, (09): 92-7.
[13] 郝谜谜, 王艳, 刘园园, et al. 苯乙基间苯二酚抑制黑色素形成的机理研究 [J]. 2018, 48(5): 6.
来源:教你穿搭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