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时光FM】第233期 《150位中外名人故事》——《郭沫若》《茅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20 22:20 1

摘要:您好,我是海琴,“临翔时光”今天和您分享的《郭沫若》《茅盾》选自《150位中外名人故事》。本书由临翔区图书馆提供。欢迎收听。

导读

您好,我是海琴,“临翔时光”今天和您分享的《郭沫若》《茅盾》选自《150位中外名人故事》。本书由临翔区图书馆提供。欢迎收听。

临翔时光

海琴

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主播

《郭沫若》

郭沫若于1892年11月16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在严师与慈母的教育下,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0年2月,郭沫若考入成都高等学堂附属学校,他积极参加革命党人的“保路同志会”,带头参加成都学生请愿罢课斗争,被校方开除学籍。成都的那段求学经历使他的学识大为长进,青年的郭沫若正逐步走向成熟。

1912年,他奉父母之命成婚,旧式的包办婚姻加剧了他内心的痛苦。1913年末,郭沫若途经朝鲜东渡日本留学。1916年在东京与安娜恋爱并结婚。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7月他与郁达夫、成仿吾等成立创造社。同年8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成为我国新诗的开拓者。1926年3月他南下广州,担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同年7月,参加北伐。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小说《落叶》,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1928年2月,举家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字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1937年7月,郭沫若只身回国,参加抗战。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抗战胜利后,在重庆、上海、香港等地进行反内战,争取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同时创作了诗集《新华颂》《长春集》《潮汐集》《东风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

1896年7月4日,茅盾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的世代书香门第之家。1913年,茅盾考人北京大学预科就读。毕业后于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一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新思想运动。茅盾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学生与社会》之后,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对茅盾的震动很大。茅盾被列入黑名单。在这种情况下,茅盾只得隐居家中,从而开始了小说创作。1927~1928年,茅盾创作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1928年7月,茅盾东渡日本。1930年他从日本返回上海,参加了“左联”,1931年创作了中篇小说《路》。

1932年,茅盾完成了长篇小说《子夜》的创作,这是他文学创作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茅盾在这部小说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子夜》以它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为中国的文学宝库增添了色彩。30年代,他又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在抗战期间,辗转各地,参加各种社会文化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了文化部长,长期从事文艺界领导工作,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有巨大贡献。

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有人说:世界很小,一转身,不知道会遇见谁;世界很大,一转身,不知道谁会消失但故事却可以一直流传《临翔时光》与一起分享!我是海琴,再

播音:海 琴

编辑:付天美

编审:杨 斌

责编:赵菁菁

总编:杨中美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