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务印书馆早年翻译过哈威(Harvey)的《缅甸史》(实际系History of Bur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0 March 1824, the Beginning of the English Conquest和Out
这几年来时常见到1824~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军阵亡1.5万人的说法,今天便又在知乎上看到了相应内容。
实际上,英缅战争英军死亡人数的确很高,但战斗伤亡却远少于此,这个误会大概源自某个人人都可修改的维基条目。
商务印书馆早年翻译过哈威(Harvey)的《缅甸史》(实际系History of Bur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0 March 1824, the Beginning of the English Conquest和Outline of Burmese History两本书拼合而成),此书已经交代得很清楚,英军的敌人与其说是缅甸人,不如说是本国当局的低劣指挥和缅甸当地的恶劣气候,第一次英缅战争里英军的非战斗死亡远远多于战斗死亡。
相关内容如下所示:
敌军所惧者,厥为恶劣之气候与其政府之不良调度,使彼等至沙洲送死,绝无丝毫保障。结果英军死于缅人手中者,仅百分之八,其余百分之九十二死于疫疠,而死亡总数则三倍于对抗法国第一等精兵之半岛诸役(Peninsular Campains)。
只不过这里的译文中又出现了当年译者里常见的错误,一是单词没抄对,把“战役”Campaign抄成了Campain,二是关键术语意思翻得天差地别(敌军之类的不影响理解的就不提了),把“总死亡率”(total death-rate)翻成了“死亡总数”,少掉一个“率”(rate)便是天差地别。
要知道,半岛战争里的英军阵亡人数是8178人,是英缅战争里的英印军(英军就更不用说了)阵亡总数的十倍还多,死亡总数同样远高于英缅战争,哪来什么中译本里信口雌黄的“死亡总数则三倍于对抗法国第一等精兵之半岛诸役”?
那么,1824~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里的英印军队到底阵亡多少?
倒也不难找到。
打开《战争与武装冲突:伤亡及其他数据的统计百科全书,1492~2015年》(Warfare and Armed Conflicts: A Statistical Encyclopedia of Casualty and Other Figures, 1492-2015),翻到235~236页的《英缅战争》条目,即可找到大体正确的答案:
向缅甸进军的3支英印军队合计部署了4.3万人,死亡总数达到1.5万人,也就是超过三分之一,但其中只有600人是被缅甸子弹打死的,余为缅甸细菌和东南亚丛林的受害者。在缅甸服役的5个英国团合计3586名士兵几乎全部死亡,但在这3115名死者中,只有16名军官和150名士兵死于交战。
这里再根据英印当局编写的官方战史补充说明一下,条目里提到的5个团实际上是笔误,第一批登陆仰光的英军有6个团:第13、34、41、45、49、89步兵团,其中士兵(不包括军官)3586人,军官150人,士兵合计死亡3115人,其中仅有150人阵亡或伤死,军官则有16人阵亡或伤死,45人病死。
简单地说,第一批登陆仰光的正牌英军战斗致死166人,加上后续补充和英印土兵,合计战斗死亡600人,但非战斗死亡则则超过1.4万人。
当然,第一次英缅战争中英印军队阵亡+伤死合计约600人的状况,好歹比1852~1853年第二次英缅战争英印军队加起来战斗伤亡(注意,不是阵亡,也不是战斗致死)大概500人,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英印军队合计阵亡大概24人好看多了。
总而言之,想要让英军死得惨,就不用指望这些个花里胡哨的缅甸龙炮了。
要么开化后彻底学习洋人军队,给英军造成大量战斗损失,要么保留原始恶劣环境,再祈祷伦敦发号施令时出现离谱失误,给英军造成巨量非战斗损失!
来源:古斯塔夫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