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参加工作时,亲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事故。一名操作工进行氧-乙炔焊点火时,因乙炔瓶未装回火防止器,瞬间的回火导致乙炔软管发生爆裂。伴随一声巨响,胶管炸裂、接头飞脱。那场景与声响,至今记忆犹新。”
“刚参加工作时,亲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事故。一名操作工进行氧-乙炔焊点火时,因乙炔瓶未装回火防止器,瞬间的回火导致乙炔软管发生爆裂。伴随一声巨响,胶管炸裂、接头飞脱。那场景与声响,至今记忆犹新。”
回火防止器Flashback Arrestor 介绍
回火防止器是一种安装在可燃气体系统(如气焊、气割设备)中的关键安全装置。它的唯一目的是在发生回火时,阻止火焰逆向传播到供气系统中,从而防止灾难性的爆炸事故。
A. 标准条文
GB30871-2022 《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5.2.13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不应卧放使用;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点间距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防晒和防倾倒措施;乙炔瓶应安装防回火装置。
该标准明确要求乙炔瓶必须安装防回火装置,但未对氧气瓶提出同等强制要求。
核心问题分析:是否需要为氧气瓶安装防回火装置,需基于以下风险判断:
1. 回火传播路径:回火是指火焰向气源方向逆向燃烧的现象。其主要风险在于可燃气体(乙炔)管道。火焰通常不会向助燃气体(氧气)管道持续传播。
2. 现实风险:极端情况下,火焰可能通过氧气管路逆向传播。虽然氧气不燃,但高压纯氧会剧烈助燃,若回火引入氧气管路,可能导致软管内部燃烧、压力骤增而爆炸。(如下图所示,参考来源:欧洲工业气体协会网站 www.eiga.eu)
Backfire (回火/爆鸣):指火焰短暂地缩回焊割炬(割炬)的混合室或喷嘴内,发出一声尖锐的“啪”或“砰”的爆鸣声,然后通常立即自行重新点燃并在喷嘴外正常燃烧。
Sustained backfire(持续回火):一种更严重的回火。火焰缩回焊割炬内部后,持续在内部(如混合室)燃烧,不再自行恢复到正常燃烧状态。通常伴有剧烈的“嘶嘶”声或轰鸣声,焊割炬手柄会迅速变得非常烫手。
Flashback(逆火/回烧):这是最危险的情况。指火焰不仅缩回焊割炬内部,而且继续沿着气体软管逆向燃烧,冲向气源方向(乙炔瓶或氧气瓶)。
3. 安全冗余设计: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许多高标准的安全操作规程(超越国标的基本要求)会推荐在氧气瓶和乙炔瓶两侧均安装防回火装置,作为双重保护。这是一种深度防御策略,尤其适用于高风险作业环境。
B. 总结标准
最低要求:根据GB30871,只强制要求乙炔瓶安装。这是必须遵守的底线。
最佳实践推荐: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尤其是在割炬自身的回火防止器可能失效的情况下,为氧气瓶也安装防回火装置是一种高度推荐的安全冗余措施。它能有效防止回火波及氧气管路系统,构成完整防护。
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谢谢。
来源:丹东天茂气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