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飞将军”李广的原来是卫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0 16:39 1

摘要:王昌龄在《出塞》中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面的“飞将”说的就是飞将军李广。

中古古典文学里有太多的名句与“飞将军”李广有关。

王昌龄在《出塞》中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面的“飞将”说的就是飞将军李广。

唐朝诗人王勃在他的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中更是慨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那么再说一句名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出自《史记·七十列传·李将军列传》。

意思是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仍然会因其美丽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而前来,最终在树下走出一条小路。

这句话比喻有德行的人不需要自我宣传,自然会吸引他人的尊重和追随。

这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对李广由衷的评价。

卢纶的《塞下曲》中说:“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说的是李广将军夜间看到草里的石头,误以为是白虎,引弓射之,竟然把箭射入石头里。

高适在《燕歌行》里说到“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如果这些诗词你都没有听过,那你大概率应该听到过《水浒传》里的“小李广花荣”吧?那里面为了形容花荣的武艺高强,用“小李广”冠名。

这些足以说明李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有一天有人在你的名字前面加上了“小马斯克”,我是不是要恭喜你?

李广出身于将门世家,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汉文帝很喜欢他,常常觉得惋惜:你这本领,要是出生在高祖刘邦那个时代,一定能封个万户侯,可惜处在和平年代,没赶上好时机啊!

等到了汉武帝(汉文帝的孙子)的时候,赶上了征战匈奴的机会。李广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他一直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爱戴,匈奴人很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然而就在最后一次出征的时候因为迷路导致贻误战机,于是被当时同样熠熠生辉的将星卫青、和霍去病压住了风头,尤其是这个卫青对其针锋相对,咄咄逼人,甚至上书给汉武帝罗列李广的罪状。

导致李广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元狩4年(这个元狩是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在对匈奴作战时,李广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征讨匈奴。

当时的李广年事已高,但依然想着为大汉王朝再立新功。

可是满腔热血所遇到的是皇帝的不信任及卫大将军的不公和私心。

因为同时出战的还有一位卫青的救命恩人公孙敖,这个人曾经舍命救过卫青。

就在这次出兵前不久,公孙敖被汉武帝剥夺了侯爵的名份,卫青就想给他整一个立功的机会,便让他和自己一起呆在中军。

为了照顾公孙敖,大军出塞后,卫青命李广所部与右将军的部队合并从东路进发。

东路绕道路远,肯定不能按时与中军会合,李广深知这一点,便向卫青请求:“我是前将军,自然该打先锋,你却让我走东路。

我好不容易才有了面对单于的机会,愿意冲在前面,先死于单于之手”。

可是卫青非但没有答应李广的请求,他甚至当着李广的面,让部下把命令直接送到李广的军营里去。

受到如此侮辱,李广也动了怒,连与卫青辞别的话都没说,面带怒色起身返回自己的军营。

不出李广所料,东路绕远又没有向导,李广的部队迷失了方向,没赶上与匈奴会战。

卫青虽然与匈奴主力接战,但没抓到单于,回师时遇上李广,卫青要向汉武帝报告这次行动失利的原因,他的长史就问李广为什么迟到?李广心想一个书吏哪有资格问我,就没有回答。

长史让李广的部下回答,故意让李广难堪。

回到军营,李广越想越不是滋味,长叹一声:想我一生与匈奴打了70多仗,好不容易有了与单于面对面交战的机会,却又被卫青排挤,自己又不争气迷了路,难道这不是天意吗?

我已60多岁,怎么说也是成名已久的老将,今天受到你一个刀笔小吏的侮辱,这不是奇耻大辱吗!

想到这里李广悲愤至极,拔剑自刎,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来源:戒了烟的李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