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 | 书香润心·影像传情——《丝路新疆》读者见面会在喀什成功举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23:58 1

摘要: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上海援疆“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深化落实上海对口援疆战略,推动“文化润疆”工程走深走实, 由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东方出版中心共同主办,喀什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书香润心·影像传情” ——《丝路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上海援疆“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深化落实上海对口援疆战略,推动“文化润疆”工程走深走实, 由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东方出版中心共同主办,喀什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书香润心·影像传情” ——《丝路新疆》读者见面会在喀什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活动依托上海援疆在艺术、文化、出版领域的成果,通过摄影艺术与丝路文化的深度融合,展现了沪喀两地“双向赋能”的协作典范,助力喀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当地摄影爱好者、丝路文化爱好者、中学师生、上海援疆干部及家属、喀什市民等近百人参加了活动,共赴这场跨越纸页与现场的新疆之约。

9月20日上午,“书香润心·影像传情”——《丝路新疆》读者见面会在喀什书城举办。会上,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喀什地委副书记孟庆源,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义望,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盛春寿,喀什新华书店党委书记、董事长翟强分别致辞。上海市援疆指挥部工会主席、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喆,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地区图书馆馆长瞿娜,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丁和,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东方出版中心大众读物分社副主任戴欣倍,澎湃新闻艺术部记者黄松,东方出版中心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娜等出席活动。

从左至右:马喆、陈义望、孟庆源、丁和、盛春寿、翟强

孟庆源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对口支援喀什是党中央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在文化润疆方面,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载体丰富、前方后方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等方方面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今天,上海援疆前指再次以文化为媒,以《丝路新疆》读者见面会为契机,通过丁和先生的镜头语言,展现新疆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书中每一幅作品,都是对新疆历史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沪喀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未来,上海援疆前指将继续携手各方,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支持更多优秀文化项目落地喀什。

孟庆源

陈义望在致辞中提及,《丝路新疆》一书是丁和老师用22年时光,为这片古老而灿烂的土地写下的“文化长卷”。书中记录了新疆丝绸之路沿线代表性历史遗存和自然人文景观,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璀璨夺目的新疆丝路文化艺术图景,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丝路史诗,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22年里,丁和48次实地考察,足迹印在8个地州的沙砾上,27个县市、56个乡镇的土路上,最终将“丝路”从历史课本里的铅字变成了书页间可触摸的温度。《丝路新疆》这本书能打开人们对新疆的认知之窗,让更多人知道,这里不只有草原和沙漠,更有延续千年的文明血脉。他表示,东方出版中心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国家队的重要成员单位和在上海、长三角的桥头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出好书、出更多好书、出更多关于新疆的好书,助力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义望

盛春寿盛赞丁和的新作《丝路新疆》不只是一本美观的摄影书,而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每幅图像配文并记录拍摄花絮,使影像、情感与记忆融为一体,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重。此外,本书具有强烈的实证价值,尤其随着新疆发展步伐加快,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风雨侵蚀与城市变迁对文物的保护带来了挑战,丁和的摄影作品为新疆留下了珍贵的视觉档案。

盛春寿

翟强表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与深切关怀。《丝路新疆》读者见面会正是喀什新华书店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深化沪喀协作的又一重要举措。活动以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丁和历时二十余年创作的《丝路新疆》为主线,通过影像与文字的结合,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时空,感受丝路文明的璀璨与新疆风情的壮美。

翟强

之后,《丝路新疆》一书作者丁和做了“用镜头延续文物生命”主题分享。他讲述了自己深耕丝路文化摄影二十余年,从罗布泊探险到楼兰故城拍摄,从记录本土遗存到追寻海外流失文物,用镜头为文明留存记忆。他以在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流失海外龟兹壁画的经历,强调了“用影像抢救文明碎片”的责任感。他还分享了拍摄楼兰故城、帕米尔高原时的奇闻及镜头背后的故事,以及丝路沿线大家互帮互助的日常瞬间——比如在沙漠迷路时,当地牧民递来的一壶热茶;为等一张星空,与各族群众共守寒夜的温暖。这些藏在纸页后的细节,让书本里的“凝固时光”真正有了温度,每一段经历都让大家感受到丁和“用影像抢救文明”的责任与担当。

丁和

读者见面会上,还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丁和向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相关代表赠送了《丝路新疆》一书。

图书捐赠仪式

活动最后举行了公益签售,本次签售每售出1本《丝路新疆》,将捐出5元作为公益金,用于支持喀什乡村小学的图书角建设。

喀什书城签售现场

9月21日下午,“青春影像·沪喀同行”活动在喀什第六中学举办。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义望,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盛春寿,喀什第六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静分别致辞。

陈义望寄语喀什六中的学生,他用“人生的第一次和无数次”作为隐喻,引出丁和老师从第一次来到新疆用影像记录文化遗存,到目前已经是第四十九次,这样的历程对丁和而言是一种偶然到必然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寻与确认。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次又一次才会拓宽边界和认知。他表示,举办此次活动为沪喀两地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东方出版中心将继续秉持社会责任、打造更多精品好书,深入参与“文化润疆”相关活动,支持新疆文化建设。

陈义望

盛春寿提及丁和二十二年来往返于上海和新疆,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拍摄新疆文化遗存,希望大家向丁和老师学习,为今后建设美丽新疆打下扎实的基础。

盛春寿

张静表示此次《丝路新疆》读者见面会是沪喀文化深度交融的生动体现,展现了“沪喀两地心连心,万里援疆情意真”的动人篇章。未来将继续深化沪喀文化润疆协作,不断拓展合作的领域和方式。

张静

丁和做了以“丝路影像的缘起与使命”为主题的创作分享。他从风光摄影谈到文化考古,分享了2003年初次踏足新疆的震撼经历(如罗布泊探险、楼兰故城拍摄),以及受冯其庸先生启发转向丝路文化影像记录的心路历程。

丁和

丁和告诉喀什六中的同学们,这部历时二十余年的心力之作并非简单的影像集合,而是串联千年时空、全景式展现新疆历史遗存与多民族生活的文化读本。从帕米尔高原石头城的晨昏,到交河故城的残垣断壁;从维吾尔族手工地毯的经纬密织,到哈萨克族牧民转场的壮阔长卷,他如何用独特的视觉语言,打破大家对新疆的刻板认知,让读者看见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鲜活活力。这些藏在镜头后的瞬间,以及书中未提及的拍摄感动,都令在场的同学纷纷为之动容。

分享会后全场合唱《明天会更好》,将现场气氛烘托到高潮。

在两次活动的现场还设置了丝路影像特展,展出了摄影家丁和拍摄的《丝路新疆》精选作品,聚焦喀什古城、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场景,展现了丝路自然与人文风貌。读者留言墙上设置了“我与丝路新疆”留言区,读者们的精选留言将印制成明信片赠予上海援疆干部。

来源:中国广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