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段时间,国产093B型攻击核潜艇的图片甚至是视频频繁出现在网络上。很显然,按照中国武器亮相的惯例,093B的频繁亮相意味着新一代的095攻击核潜艇已经服役。中国海军核潜艇的发展正式进入到快车道。
这段时间,国产093B型攻击核潜艇的图片甚至是视频频繁出现在网络上。很显然,按照中国武器亮相的惯例,093B的频繁亮相意味着新一代的095攻击核潜艇已经服役。中国海军核潜艇的发展正式进入到快车道。
而官媒也在近日公开宣布潜艇的发展策略进行了调整,从以往的“核常兼备,常规潜艇为主”转变为“核常兼备,以核潜艇为主”。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继驱护舰下饺子之后,中国海军的核潜艇也开始下饺子了。
基本上,借助岸基规模庞大的空潜-200系列固定翼反潜机,以及反潜版056A轻型护卫舰,在第一岛链范围内,中国海军已经可以做到轻松压制美军的核潜艇,但是放大到第二岛链甚至是更广大的第三岛链,乃至要在全球范围内活动,却还是远远不够。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远海,中国海军无法借助岸基反潜机和多达52艘的056A轻型护卫舰进行反潜作战。只能依靠055大驱、052C/D神盾舰,054A/B型护卫舰及其搭载的反潜直升机。
中国海军远洋反潜三剑客
这其中,054A/B型护卫舰,055大驱和052D神盾舰均安装了完善的主被动声呐系统。以054A型护卫舰为例(反潜型)其在舰首安装有一部JD-9型舰壳声呐,这是一款大功率、全数字化的中频主/被动声纳,基阵高1.5米、直径2.5米,具备多模式多波束全向探测能力,以主动直线传播的模式工作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不小于10海里,以海底反射方式模式工作时最大探测距离可达20海里,以会聚区模式工作时最大探测距离不小于20海里。
相比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装备的AN/SQS-53C低频主/被动舰壳声呐,虽然探测距离不如对方,但是对水下目标的定位和跟踪精度要超过对方,足以引导反潜鱼雷和反潜导弹对潜艇实施攻击。
PS:声波在水下传播时的频率越高,其探测和跟踪精度也就越高,但同时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也就越严重,探测距离自然也就越近,反之亦然。
055大驱的舰壳声呐整流罩的尺寸非常大,据称达到了052型驱逐舰的2倍以上。推测除了中频的JD-9舰壳声呐之外,还可能安装了某型低频和高频声呐,共同组成综合水下作战系统(IUSW)。
055大驱的这款低频舰壳声呐主要用于提供更大的探测范围,其大致性能可以参考美国海军同类型的AN/SQS-53C低频舰壳声呐。后者在采用汇聚区探测方式工作时,最大探测距离不小于65海里,最大侦听距离则不小于27海里,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发现潜艇。
高频舰壳声呐的探测距离虽然更近,但是其探测和跟踪精度也更高,除了能够探测潜艇外,还能够有效探测来袭鱼雷,是055大驱反鱼雷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H/SJG-206和H/SJG-311两款低频拖曳声呐,主要用于大范围的探测潜艇。其中H/SJG-206属于传统的低频被动拖曳线阵列声呐,其最大探测距离不小于43海里,最大探测深度1000米,可同时跟踪5个目标。
H/SJG-311则属于当前最先进的低频主/被动复合拖曳声呐,这款声呐将低频发射阵拖曳变深声呐和低频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合二为一,不仅可以单独选择主动探测模式或被动监听模式。还可以同时以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工作(主动探测模式的声波频率范围与被动监听模式的频率范围互不干扰)。
056A护卫舰的H/SJG-311声呐
此外,H/SJG-311还可以调节声呐基阵深度,进一步增加了声呐的探测和跟踪覆盖范围,以及发现潜艇的概率。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拖曳声呐。
052D驱逐舰吊放H/SJG-311声呐
美国海军也有类似的低频主/被动复合拖曳声呐,型号为AN/SQS-62,部署在反潜版濒海战斗舰 和 星座级护卫舰上,性能与中国海军的H/SJG-311相当。
但是AN/SQS-62的主动发射机与被动线列阵 "同轴",仅能覆盖一个水声汇聚区。H/SJG-311的发射机与拖线阵则分别独立部署,因此探测范围可达两个水声汇聚区,综合探测能力无疑要更强一些。
美国海军最先进的AN/SQS-62低频主/被动复合拖曳声呐
在反潜武器这一块,中国海军比美国海军更为丰富。H/WHH-003A型火箭深弹武器系统,鱼-7轻型反潜鱼雷,鱼-8A型火箭助飞鱼雷,以及鱼-11飞航式反潜导弹构成了中国海军的梯次反潜打击网络,能够对100公里内的水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H/WHH-003A型火箭深弹武器系统
鱼-7轻型反潜鱼雷
鱼-8A型火箭助飞鱼雷
鱼-11飞航式反潜导弹
在航空反潜这一块,中国海军装备有直-18F和直-20F两款适合远洋反潜作战的反潜直升机。这两款的性能能够与美国海军的MH-60R“海鹰”反潜直升机抗衡,可以为中国海军提供载舰半径200公里范围内的搜潜和攻潜的能力。
很显然,单从反潜作战的硬件上来说,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并不存在代差,部分技术上还拥有后发的优势。
但是有两方面原因决定了中国海军在远洋部署和远洋作战时面临的反潜形势要比美国海军严峻得多得多。
首先就是水面舰艇在与核潜艇的对抗中本身就非常吃亏。一方面,水面舰艇只要出动,其位置对于中美这样的国家而言几乎等同于透明,没有任何隐蔽性可言,很容易被对方核潜艇守株待兔打埋伏。
核潜艇则由于拥有几乎无限的水下续航能力,因此出港以及赶路都可以全程潜航,只要中途不主动上浮,几乎难以被发现,隐蔽性极强。
由于几乎事先无法获知核潜艇的准确位置,水面舰艇要么通过情报汇总来大概预判核潜艇的位置,要么派出驱护舰或反潜直升机前出搜索核潜艇。但是这个过程中,核潜艇由于可以采用原地静默模式将自身噪音控制在最低,尤其是美国的“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的噪音可以控制在接近海洋背景,因此很难以被发现。反而是水面舰艇由于搜潜的需要不停机动,自身噪音比巡航时更高,更容易被埋伏的核潜艇率先发现。
其次,中国海军面对的水下威胁要比美国海军多出几倍。美国海军已经实现了潜艇的全面核动力化,装备了25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21艘为改进型的688-Ⅰ型),3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和24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也就是说,至少在当前,中国海军(2艘航母,4艘两栖攻击舰,53艘驱逐舰和44艘054A/B护卫舰)在远洋部署和远洋作战时,需要面对多达52艘美军攻击核潜艇的潜在威胁。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11艘核动力航母,9艘两栖攻击舰,9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3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74艘“伯克”级驱逐舰)仅需要面对中国海军15艘攻击核潜艇的威胁。
而且在中国海军能够执行远洋部署和作战能力的97艘驱护舰里,只有8艘055大驱能够搭载两架直-20F反潜直升机,再除去仅能搭载两架直-9C的2艘052,以及无法搭载直升机(仅能支持短暂停留)的2艘051C,余下的41艘驱逐舰和44艘054A/B护卫舰都只能搭载1架直-20F(或同级别的卡-28)。
相比之下,美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伯克”级驱逐舰均能搭载两架MH-60R“海鹰”反潜直升机。
在不计算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前提下,同等规模的水面作战舰艇,中国海军的航空反潜战力仅是美国海军的58%。而且上面提到,美国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数量是中国海军的3.46倍。也就是说,中国海军需要以不到美国海军6成的航空反潜战力来应对3.46倍于美国海军所面临的水下威胁。
虽然中国海军075/076型两栖攻击舰可以通过搭载大量的直-18F和直-20F反潜直升机进行反潜作战,但是一方面两栖攻击舰装备的数量不会太多,即使是豪如美国海军也就装备9艘,无法做到每个远洋编队都配一艘两攻来执行航空反潜作战,另一方面两栖攻击舰本身也更侧重两栖登陆而不是反潜。
更何况,反潜直升机只能进行200公里范围内的搜、反潜能力,如果进一步扩大范围,不仅需要更多的反潜直升机,同时作战效率也会大幅下降。要在广袤无垠的大洋上应对美军多达52艘攻击核潜艇的威胁,同等数量甚至更多的核潜艇是必需的。
来源:世界军武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