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盛(Goldman Sachs)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情况走向最坏,美国投资者或将被迫大规模撤出中国市场,涉及的资产金额可能高达8000亿美元。
高盛(Goldman Sachs)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情况走向最坏,美国投资者或将被迫大规模撤出中国市场,涉及的资产金额可能高达8000亿美元。
三类资产面临集中抛售
根据高盛团队(分析师包括 Kinger Lau)测算,美国机构目前持有的中资资产分布如下:
1. 美股市场:大约2500亿美元的中概股ADR,占整体市值的26%;
2. 港股市场:持仓约5220亿美元;
3. A股市场:约占中国境内股票市值的0.5%。
三者合计超过8000亿美元,一旦中美脱钩或发生强制退市等政策性冲击,这些资金存在大规模撤离风险。
高盛指出,若中概股被强制退市,ADR整体估值可能下跌9%,MSCI中国指数估值也将缩水约4%。
原起Scott Bessent一句话
高盛此份报告之所以引发关注,背后有一个关键信号:美国财政部长 Scott Bessent 日前在谈及对华贸易时表示,“一切选项都摆在桌面上”。虽然没有点名具体措施,但市场普遍解读为:包括限制金融往来、强制中概股退市等极端选项都可能被重新纳入考虑。这番表态瞬间引爆了对中美金融进一步“脱钩”的担忧,也让华尔街机构开始重新评估“最坏可能”的资产风险敞口。
其实,中概股强制退市的担忧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出现过。当时就有人担心中美之间不止打贸易战,资本市场也可能“动刀子”。这次随着摩擦升级,华尔街开始认真评估金融领域“彻底切割”的可能性。
完成撤离的测算
高盛的分析从交易流动性角度评估了潜在风险:
A股:由于美资持仓较少,若强制撤出,可能在1个交易日内完成;
港股:预计需约119个交易日才能完成清仓;
中概ADR:流动性相对较差,或需97个交易日完成退出。
换句话说,若风险突然兑现,美资在香港与美股市场的中资资产将面临巨大流动性压力,可能引发价格剧烈波动。
被点名的ETF
报告还特别提及了一只在美交易的中概ETF:KraneShares CSI中国互联网基金。这只基金有33%的持仓是中概股ADR,其中一半尚未在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而该基金有72%的份额由美资持有,在极端情形下可能面临大幅度被动赎回。
高盛警示,若ADR强制退市且无法在港交所完成对接,这类ETF可能成为冲击的“第一环”。
华尔街开始做最坏打算
高盛并不是第一家就中美金融脱钩进行压力测试的投行。此前摩根大通(JPMorgan)就预计,若中概股遭到全球指数剔除,可能引发11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出。
中国方面也在提前评估“被动去美元化”的路径。高盛分析称,在对等反制的情形下,中资也可能需要撤离高达1.7万亿美元的美资金融资产,其中包括3700亿美元的美股与1.3万亿美元的美债。
来源:行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