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造车,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22:20 1

摘要:“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破不了局?”昨天晚上11点多,我的朋友阿杰在电话里向我崩溃的倾诉着…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破不了局?”昨天晚上11点多,我的朋友阿杰在电话里向我崩溃的倾诉着…

他创业三年,每天工作16小时,公司却像陷入了泥潭,越挣扎越下沉。

我反问他:“你是在解决问题,还是一直以来在执着一个答案?”(因为他那固执的个性我太清楚了)

他沉默了。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面对困难时,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思维惯性。有时候,执着不是坚韧,而是对另一种可能性的“正念谋杀”,就像我的朋友阿杰这样。

2021年,雷军宣布小米造车,押上人生全部声誉。外界看到的是一场豪赌,但真相是什么?

当时的手机市场已经是红海,小米的手机业务增速明显开始放缓了。如果雷军还是执着于“如何让手机业务重回巅峰”,或许只会陷入更深的焦虑。

但他做了一件反直觉的事:把问题从“如何拯救手机业务”切换成了“小米未来10年的增长引擎是什么?”

——你看,问题一变,答案的维度就彻底打开了,固有的思维被破局了!

而我们大多数人遇到瓶颈时,只会疯狂追问“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总是试图优化原有的路径。

但雷军的逻辑是:当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时,与其纠结路线,不如重新定义目的地。

这种“提问式思维”,才是高手破局的关键!

2008年,马斯克面临人生的绝境。特斯拉濒临破产,火箭三次发射失败,他半夜惊醒时会哭着入睡。

但他在回忆录中提到,转折点源于一个个自我提问:

“如果放弃航天梦,我十年后会后悔吗?”

答案瞬间清晰:“会。”

接着他问自己:“火箭发射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不是成本太高,而是组件太贵。那能不能自己造?”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性原理”:剥离表象,回归本质,用提问重构问题。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刻:熬夜改方案、拼命讨好客户,却效果甚微。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像当年的马斯克一样,陷入了“路径依赖”的陷阱。

你的思维模式,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在商业的世界里有个残酷的真相:99%的创业者失败,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问错了问题。

传统出租车公司问:“如何提高车辆调度效率?”

Uber问:“如何让每个人随时随地打到车?”

很明显,后者重构了出行行业的逻辑。

当你感到当下的问题无解时,试试这个“提问三板斧”:

1. 升维提问(例如:从“如何赚更多钱”变为“我如何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

2. 逆向提问(例如:从“如何避免失败”变为“如果失败,我能收获什么?”)

3. 场景化提问(例如:从“如何提高销量”变为“我的客户在什么场景下最需要我?”)

所以,面对问题时,有时候咱们要学会放下执念,与焦虑共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让焦虑者把烦恼写成问题清单,结果发现,70%的人写着写着就笑了,因为他们意识到,很多焦虑实际上都源于对“唯一正确答案”的过于执着。

有时候,我们要允许自己暂时“无解”,把问题当作朋友而不是敌人。学会用“提问日记”替代“to-do清单”,例如把“我必须成功”改为“如果失败,我最想保留的是什么?”

就像《正念谋杀》中说的:“邀请麻烦进行提问,等待问题告诉你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心态的转变,本身就是一种破局思维。

我们这个时代,努力已是标配,破局的关键在于思维的弹性。

真正的强者,不是执着于答案的苦行僧,而是擅长提问的探险家。

如果你此刻正感到困顿,试着对自己说:

“我不是找不到答案,我只是需要换一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问这个世界。”

我们的思维,不该是困住你的墙,而是通向万千可能的窗!

来源:认知灼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