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长出“金疙瘩”——伽师县“科技耕土”探出新路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14:42 1

摘要:4月18日,库台买村的田垄间机器轰鸣,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整地播种。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连杂草都难觅的“死亡之海”?种植户史青春指着整齐的田垄感慨:“刚包地时白碱盖脚面,出苗率不到三成。专家团队带着暗管排盐技术来后,头年保苗率就蹿到50%,去年棉花亩产突破40

曾经“白花花”的盐碱滩

如今铺展着绿油油的希望

在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库台买村

千亩盐碱地通过

暗管排盐、精准水肥调控等

“科技组合拳”

正在演绎“荒滩变良田”的奇迹

为南疆盐碱地治理蹚出

可推广的新模式

4月18日,库台买村的田垄间机器轰鸣,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整地播种。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连杂草都难觅的“死亡之海”?种植户史青春指着整齐的田垄感慨:“刚包地时白碱盖脚面,出苗率不到三成。专家团队带着暗管排盐技术来后,头年保苗率就蹿到50%,去年棉花亩产突破400公斤,比邻地足足高出12.6%!”

这场“土壤革命”始于2023年的大胆探索。面对平均含盐量28.8克/千克的“盐窝子”,科研团队构建起“地下暗管排水网+盐碱改良剂调理+水肥精准调控”的立体治理体系。仅一年时间,土壤含盐量骤降至8.8克/千克。2024年含盐量进一步降至7.8克/千克,保苗率提升至69.1%,让“出苗难”成为历史。

“暗管排盐就像给土地装上‘净水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磐形象地比喻。这种埋藏在地下1米左右的波纹管网,利用重力自然排盐,既避免传统明沟占耕地,又提升排盐效率60%以上。配合播种时滴入的“土壤改良剂”,种子周围形成低盐“保护圈”,确保棉苗破土而出。

在伽师核心示范区,暗管深度与间距的“黄金配比”正在实验中不断优化。“我们要筛选出最适合南疆的排盐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万里介绍,通过田间地头的反复验证,这套集成技术正在形成标准化方案,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推广。

从实验室到田间,从单一技术到系统治理,伽师县的探索不仅让盐碱地生金,更开辟了“向科技要耕地”的新路径。随着技术迭代升级,这片曾经的“不毛地”,正化作南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孕育着更多丰收的希望。(伽师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帕合奴尔·吐逊)

来源:伽师好地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