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依赖精准营销的始祖鸟,耳边满是核心用户的赞美,却隔绝了更广泛的社会声音,最终做出违背 “敬畏自然” 理念的决策,也难怪会激起大众怒火。
9 月 19 日,始祖鸟与蔡国强在西藏江孜热龙地区合作的《升龙》烟花项目实施,次日视频传开后引发全网生态争议。
尽管双方 9 月 21 日就发布致歉声明,态度看似坦诚,但后续能否切实补救、兑现承诺,才是真正的考验。
深究背后根源,首当其冲的是品牌太看重销量转化,反倒把自己圈进了信息茧房。
长期依赖精准营销的始祖鸟,耳边满是核心用户的赞美,却隔绝了更广泛的社会声音,最终做出违背 “敬畏自然” 理念的决策,也难怪会激起大众怒火。
始祖鸟和蔡国强合作的《升龙》引发争议后,双方虽说及时发了致歉声明,态度还算坦诚,但后续怎么弥补、能不能兑现长期承诺,才是真考验。
要想让品牌不再犯类似错,得先弄明白背后的关键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品牌太看重销量转化,反倒把自己圈进了信息茧房。
现在不少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赚了大钱、火了之后,特容易给自己围起一堵 “墙”,墙里面全是夸它的、顺着它的声音,可墙外面呢,是更真实、更复杂的大家的看法。
这堵墙就是品牌的信息茧房,而现在主流的 “种草 - 电商” 营销模式,很大程度上就造就了这堵墙。
品牌搞种草、做直播、做电商,说白了就是精准营销,算法会把内容推给那些本来就对品牌很认可,或者有想买意愿的人。
这些人肯定会给积极反馈啊,点赞、下单、给好评,时间一长,品牌天天看到的都是叫好声,就像待在一个封闭的 “赞美回声室” 里,听不到别的声音了。
始祖鸟这几年的营销确实做得好,帮它在中国市场打造成了 “中产标配”“户外奢侈品”,核心用户也觉得特有面儿、感觉十分受用。
但很多普通老百姓对它的印象,就停留在 “贵”“难买”“穿出去有面子”“硬壳性能强” 这些表面的产品特点和社交符号上,至于品牌背后那些更深层次的。
比如对自然的敬畏、对好工艺的坚持、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大家根本没太搞清楚,也没什么感觉。
算法是帮品牌带来了增长,可也把反对的声音、更广泛的社会看法给挡在了外面。
当品牌被自己造出来的信息茧房裹得严严实实,还坚信自己做的都对、特别受用户欢迎时,做出像合作《升龙》这种让外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决定,其实也不难理解。
不过话说回来,品牌要是一直这么自我,早晚会跟大众脱节,毕竟市场不是只靠一小撮核心用户就能撑起来的。
品牌要想从自己搭建的安全区里走出来,关键不是一门心思搞短期的效果营销,而是得主动打破信息茧房,跟大众真正聊起来,重新建立长期价值。
现在的营销环境,让好多品牌都迷上了效果营销,被算法和投资回报率牵着鼻子走。
可是这套玩法特别危险,算法会让品牌一个劲儿地讨好那一小群忠实粉丝,在粉丝的好评里找满足感,结果把沉默的大多数和可能反对的人都给忽略了。
但品牌最终要面对的是大众市场,不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啊。
真正的沟通,得跟不认识的人聊天,接受各种各样的反馈。好的坏的声音都听进去,才能帮品牌看清市场真正需要什么。
品牌需要清楚的明白,和粉丝沟通固然重要,但是想拥有真正深远的影响力,绝不能仅局限于粉丝群体,而应该将视野拓展至更为广袤的社会天地。
当然,粉丝确实是品牌的宝贝资产,好好运营核心粉丝圈子,不仅能让粉丝更忠诚,还能让他们帮品牌宣传,带来更好的口碑。可是需要明确的是,粉丝营销仅是品牌建设的一小部分,并非全部,品牌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和更广泛大众持续交流,传递自身价值观与文化主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潜在用户的认可与信任。
这就意味着品牌得主动走出舒服区,参与到公共话题里,融入更广泛的社会故事中,不能总跟已经认可自己的人说同样的话。
所以在分配营销预算和资源时,也得分清楚:一小部分钱用来做粉丝营销,深耕核心用户,提高他们的忠诚度,让他们帮忙扩散。
更多的钱应该花在大众营销上,去接触那些不了解品牌、还在犹豫买不买,甚至对品牌有疑问的人,在他们心里树立好的品牌形象。
要是把钱都砸在粉丝身上,大众对品牌没印象,长期下来肯定发展不起来。
老一辈艺术家常说 “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这话用到现在品牌做内容上也特别合适,本质就是不管品牌搞艺术合作,还是做营销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不是品牌自己玩得开心就行。
同样是蔡国强的作品,《天梯》为啥能打动人?因为它藏着艺术家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是大家都能理解、能产生共鸣的。
可这次的《升龙》,更像一场只考虑自己、炫技似的表演,完全没考虑用户真正的需求和感受,用户不买账、有争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品牌跟艺术家合作,要是只追求 “高大上”,不接地气,不考虑大众的接受度,最后肯定会翻车。
并且跟重要的是,这些短期操作与品牌价值观南辕北辙,非但无法带来增长,反而会透支品牌信用,之前苦心积累的良好口碑,也将付诸东流,一切努力皆成枉然。
真正的长期主义,是不管做什么决定,都把品牌价值观当成底线和判断标准。
始祖鸟这次所犯的重大错误,就是背弃了 “敬畏自然” 这一核心承诺,它的这一行为,无疑让形象蒙尘,也让消费者对品牌理念产生质疑。
同样是做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就一直把环保理念贯彻到底,几十年来在环保这件事上从不让步。
每年把 1% 的销售额捐给环保组织,还搞过 “不要买这件夹克” 的反消费主义营销,鼓励用户修旧衣服,而不是买新的。
这些看起来好像跟商业利益对着干的做法,恰恰是对品牌价值观的极致坚守,也因此它一直能得到环保主义者的支持和喜欢。
所以品牌真的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得守住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这样才能走得远。要是总想着走捷径、博眼球,不把价值观当回事,早晚会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
《升龙》项目引发的争议,本质是始祖鸟困于信息茧房、紧盯粉丝却背离大众与自身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品牌不能沉迷销量与核心用户的赞美,更需打破茧房倾听大众声音,平衡粉丝运营与大众沟通,坚守 “敬畏自然” 这类核心价值。
这场风波对所有品牌都是警示:短期营销爆点终会消散,唯有跳出 “自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价值观为根基,才能避免翻车。
始祖鸟若想挽回口碑,需从此次争议中吸取教训,真正落实长期沟通与价值坚守,这也是所有想走得远的品牌该有的清醒。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