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子收成怎么样?”“今年搞了哪些新农技?”“村里环境改善了吗?”——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将成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决定,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天刚蒙蒙亮,老农张建国就扛起锄头往地里走,他不知道的是,明年一场覆盖全国农业家底的大普查将记录下他和千千万万农民的生活变化。
“稻子收成怎么样?”“今年搞了哪些新农技?”“村里环境改善了吗?”——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将成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决定,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这场十年一次的农业“大体检”,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为未来农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与往年相比,这次普查不仅关注传统的农业生产,还新增了 “农业新质生产力”、“多元化食物供给” 等反映农业新变化的调查内容。
---
01 普查内容与时俱进,反映农业新变化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对象涵盖了我县行政辖区内的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以及乡镇人民政府。
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与以往相比,这次普查在内容上有了明显创新。普查将重点关注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
这意味着,不仅会调查传统的粮食生产情况,还会了解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的生产、加工、流通等情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数据支持。
02 调查方法科技赋能,卫星无人机齐上阵
本次农业普查在调查方法上也有显著创新。普查将采取 “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又能提高普查效率,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更引人注目的是技术手段的升级。普查将加强现代化调查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普查数智化水平。
这些高科技手段将用于准确测量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查清设施农业状况。
在江西省的专项试点中,已经采用了这些技术手段,提升了普查的数智化水平。通过技术赋能,不仅能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还能减少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干扰。
03 数据质量是生命线,六项措施确保真实准确
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数据质量是农业普查的生命线。国务院通知强调,要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原则,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
为保证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将重点采取六方面措施: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扎实做好普查培训、精心组织现场登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全程实行质量控制。
在普查人员选拔方面,各地将优先选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像安义县在试点中优先选聘熟悉“三农”工作的村干部以及具备财务知识的村民担任普查人员,提高了普查数据质量。
普查工作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将依法严格保密,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这点农民朋友可以放心。
04 普查结果影响深远,关系农民切身利益
农业普查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年三农政策的制定和资源配置。通过普查收集的数据,可以准确把握“三农”发展的痛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贴合实际、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针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可以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和金融政策。
普查还将全面了解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精准的方向。
从农民个人的角度看,普查数据将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供参考依据。
05 各地积极准备,为全面普查打下基础
目前,各地已经陆续启动普查的准备工作。仙游县和泉港区分别在9月15日发布了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以县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
江西省作为八个专项试点省份之一,今年7月至8月在安义县、南丰县、新余市渝水区和遂川县组织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试点工作。这次试点共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230名,完成66个乡镇81个行政村试点调查表的填报,入户调查登记5394户农户和374家农业经营单位。
江门市也在9月12日召开了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交流活动总结会,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做好前置准备。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明年全面开展普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
随着普查的推进,每一个农民的生活变化都将被记录。正如一次普查员在培训中所说:“我们不只是收集数据,更是在记录时代变迁。”十年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需要通过准确的数据来呈现。
下一次普查结果出炉时,我们将能看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全貌:有多少农田用上了智能灌溉,有多少农户开始了电商销售,有多少村庄实现了生态宜居。这些数据不仅关乎国家政策,更关系到每一位农民的切身利益。
来源:平安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