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时40分42秒!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诞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13:59 1

摘要:当日7时30分,以“亦马当先,智领未来”为主题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准时鸣枪起跑。20支战队的机器人依次发枪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时间间隔1分钟左右。

4月19日

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

半程马拉松赛

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

经过2时40分42秒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研的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天工Ultra

斩获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

天工经过起点处

天工完赛后

当日7时30分,以“亦马当先,智领未来”为主题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准时鸣枪起跑。20支战队的机器人依次发枪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时间间隔1分钟左右。

赛程中,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参赛选手同时起跑,同样赛道(中间被绿化带和围栏隔开),以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为起点,通明湖信息城为终点,全长21.0975公里。

“天工Ultra”率先撞线

按照排位赛成绩,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率先出发,用时2时40分42秒成功冲过终点线,夺得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

天工撞线

“天工Ultra”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是赛场上最受关注的“大个头”。

不同于人形机器人常见的遥控手柄控制方式,它使用无线领航技术完成跟随导航和长程路径规划,依托于自身搭载的运控算法和多模态传感器,结合超宽带无线技术,引导机器人进行目标跟踪,计算自身位置,自主实时调整奔跑方向和速度,完成从赛事起点到达目标点的奔跑。

天工队发言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品牌公关负责人魏嘉星说:“为在此次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攻克了本体稳定性、轻量化设计、关节长时间运动易发热等硬件难题,还通过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进一步增强了关节协调运动能力、步态协调能力和复杂地形通过能力等。参赛过程中‘天工Ultra’的配速为7-8公里/小时。”

“这是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赛后表示,人形机器人首次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尽管面临高动态非结构化环境、路面障碍等多重挑战,但表现良好,显示出可靠性和稳定性。未来机器人将应用于更多场景,作用会越来越大。

获奖情况

冠军:天工Ultra

研发企业: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身高1.8米,因其大功率的一体化关节、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在奔跑速度上极具爆发力,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最适合奔跑的“选手”,可实现10公里/小时的稳定奔跑,最快速度可达到12公里/小时。

亚军:N2机器人

研发企业:北京松延动力

身高1.2米。如果比赛时出现横风,那对小个子的影响就比较小。这款机器人最高奔跑速度是3米/秒。

季军:行者二号

研发企业: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公司

身高1.7米、体重28公斤,具备轻量化、高续航和高效能等特点,可以实现6小时动态续航。同时能模拟生物肌腱的运动特性,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最快可以达到8公里/小时的移动速度。

赛程赛制更像是赛车比赛

根据赛制,参赛机器人应具备人形外观,可以实现双足行走或奔跑等动作,不能是轮式结构。控制方面,可以采用手动遥控或自主跟随等形式。人形机器人在比赛中可通过“换电”或更换机器人的方式接力完成全部比赛。

因而,大部分人形机器人从起点出发时,身边都配合有领队、操作手或工程师等一起奔跑。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机器人马拉松的赛程赛制更像是赛车比赛,不仅是单个机器人的比拼,还有后面的工程师、操控员、领队等,是一个团队的比赛。”

上海卓益得机器人(DroidUp)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清都也在受访时表示,“此次比赛不仅是对机器人的挑战,也是对随行操控人员体能的一次锻炼。”

根据赛事官方信息,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共有20支战队参赛。在逾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赛程中,人形机器人要面对长时间奔跑、复杂路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挑战。

此次比赛地形环境包含平地、坡道,最大坡度不高于9度,比赛线路整体平顺,共包括6个左转道、8个右转道,无折返,终点前设置1.5公里直道,转弯角度不小于90度,为人形机器人赛队提供线路GPS坐标数据。

跑道旁市民观赛热情高涨

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

“不能喊加油了,要喊加电!”比赛中不少市民围观,并为机器人呐喊助威。

不只是观众,在跑友的眼中,本次赛事更是一次难得的“同场竞技”。戴着奖牌的常女士刚刚完成了自己的半程马拉松赛事,她兴奋地说:“我全程都在给朋友直播机器人跑步的情况。”在多次跑马拉松的经历中,她感觉这次比赛更有新意,唯一遗憾的是,“直播了机器人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却没有追上‘天工’。”

其实,在这次的人形机器人比赛中,有些人形机器人顺利完成赛事,也有一些跌倒又站了起来,还有一些途中选择了退出……但无论怎样,这些都只是比赛中难以避免的“插曲”。

人机共同站上跑道,对于主办方、参赛队、选手以及观众来说都是第一次。这一次,机器人的一小步,可能会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大步。

正如参赛战队在受访时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从实验室到半程马拉松赛场,人形机器人要完成的是一次对技术突破的“极限测试”。

人形机器人半马现场一览

跌倒了再爬起来

宇树机器人摔倒后迅速站起继续比赛,赢得现场一片掌声

全场唯一“美女”机器人

钢宝队的幻幻机器人,是此次参赛的唯一仿生机器人,遗憾的是刚出发不久就“罢工”了

最萌的“小巨人”

身穿一件炫酷的银蓝拼色套装的小巨人,外形十分可爱。它是本次比赛中唯一一个由职业本科院校团队设计的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秀场

展示区内小朋友与机器人切磋球技

比赛有终点,但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而言,这里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晶

摄影/动图:丁林、任孝鹏

来源:北京科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