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绘画史留名、引世界园艺界关注、央视报道奇闻……瑞安“花木明星”的故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12:42 1

摘要:瑞安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润,雨水丰沛,生长有许多奇花异卉。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末三大画家”之一的赵之谦短居温州时,曾以当地植物为主角,绘制了花卉四条屏《瓯中草木图》。这件杰作不仅让温州草木在中国绘画史上留名,还捧红了瑞安城隍庙里的一棵百年铁树。

春景熙熙,花海烂漫,又是一年踏青时节。

瑞安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润,雨水丰沛,生长有许多奇花异卉。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末三大画家”之一的赵之谦短居温州时,曾以当地植物为主角,绘制了花卉四条屏《瓯中草木图》。这件杰作不仅让温州草木在中国绘画史上留名,还捧红了瑞安城隍庙里的一棵百年铁树。

△赵之谦笔下的瑞安城隍庙铁树

《瓯江竹枝词》诗云:“种花移柳总精神,天气真如四季春。莫叹河阳潘令老,满城都是惜花人。”

踏青寻绿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其实云江两岸的百姓很早就开始徜徉于绿的世界。人们爱绿、种绿、赏绿,如城隍庙铁树这样的“花木明星”还真不少!

世界园艺界广泛关注的“山茶花大王”

瑞安最知名的花,当属市花山茶。

中国是山茶花的原产地,有浙江、云南两大分布区。温州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早在宋代,山茶已繁盛一片。

山茶别称山椿。椿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上古大树,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山茶亦有长寿寓意。

△化成洞的唐代山茶树

大罗山仙岩的化成洞生长有一棵唐代山茶,花瓣红色,雄蕊蕊心呈明显黄色,为山茶原始品种“金心山茶”,相传为唐时一宰相(也有称是李姓宗室大臣或晚唐诗人罗隐)隐居时栽下。

新中国成立后,温籍著名园艺家汪亦萍多次实地考察,于1981年在美国山茶花杂志《CamelliaQuarterly》上发表专题文章称:“中国瑞安(仙岩今属瓯海)有一株金心茶花,已有一千多年树龄,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而保护下来的最古老的一种山茶原生品种。”

这篇文章引起了世界园艺界的广泛关注,欧美、日本等国专家纷至沓来。1986年,日本植物学者认定这棵古茶花树的树龄为13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树龄最长、树干最高、树种最原始的野生古茶花树,确立其“世界山茶花大王”的地位。

△化成洞古唐茶开花时

瑞安陶山镇山西村的竹柏和瑞安湖岭潮基社区的贾岙宫银杏,也都是生长千年的长寿古树。

前者树龄为1122年,人称“温州竹柏王”。后者据省植物园工程师章绍尧考察,认定其栽于唐代,为浙江已发现的最大、最老的银杏树。

△贾岙宫银杏的主干曾遭受雷击,却依旧岿然屹立。郑明晓/摄

贾岙宫银杏树高25米,平均冠幅30米,虬枝苍劲,浓荫蔽日,可同时容纳百人在树下乘凉、避雨。

银杏长寿。明《汝南圃史》有“公种而孙得食”的记载,银杏因而又称公孙树,象征了家族的历史传承。

有意思的是,贾岙也确有一个古老家族。据《瑞安县志·氏族门》记载,贾岙是浙南地区诸葛亮嫡系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全村姓诸葛的人占了三分之二。

清末名画里的明星铁树

清咸丰十一年(1861),会稽(今绍兴)人赵之谦为避战乱,客居温州,其间在瑞安谋得了一份军幕的差事,负责海防巡视。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撝叔,咸丰举人,晚清著名书画家,“海上画派”先驱人物。图为杨憩亭画赵之谦像刻石拓本

赵之谦的这份新工作,不用久坐“办公室”,还能四处“溜达”,这让他有了更多近距离观察瓯越风物的机会。

在赵之谦眼中,瑞安当地的动植物奇特,许多属“始见”,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欲。他以画家的视角,一边感受一边记录,绘制了颇具特色的“瓯中三图”,即长卷《瓯中物产卷》《异鱼图》和花卉四条屏《瓯中草木图》。

其中《瓯中草木图》所绘,为赵之谦首次见到的植物,有瑞安城隍庙的铁树、瑞安乡间的仙人掌、永嘉曾氏园的琪树,以及红蕉中的一类——金莲宝。他还在画中描述了这些植物的形貌特征,如铁树“草木全天年”,为“三百年物”等。

△《瓯中草木图》的其他三幅画

被赵之谦画下后,城隍庙铁树的名声更大了。

清同治年间,到温州任司马的郭钟岳专程“打卡”了这棵铁树,将其写入《瓯江小记》:“铁蕉,温人与铁树名混……瑞安城隍庙有铁蕉一本,五枝夭矫如龙。《县志》云是嘉靖时物,盖数百年矣。亦往往著花如荷,色黄,或于枝端生蕊,中有子如栗,云治心痛甚验,又云铁蕉辟火。”

可惜的是,“流量”没有为“明星铁树”带来好运。

据瑞安文史学者张宋庼的《宋庼随笔》记载,晚清时,各地名流争相眷赏铁树,长兴著名花工朱紫贵还作歌赞美:“岂知投闲等樗栎,焉用惊世夸文章?”然而“后人不以古物遇之,竟蹂躏以至于焚毁,惜哉!”最后,这棵铁树竟是被人焚毁了……

1937年,毕生从事生物、农业教学的瑞安学人许世铮,在瑞安水心街种下了另一棵“明星铁树”。据说此树从别处移来,种下时就已有几十年树龄。

1988年,许氏铁树不仅开花,还结子424颗,世所罕见。瑞安电视台拍摄了新闻,被省台、央视转播。《生物学通报》《人民画报》《生物学教学》等期刊杂志则刊登了文章,谓之奇观。市诗词楹联学会的《温州诗讯》还特意推出了铁树开花的专辑。

“以身抗日”的岑岐大榕树

说到瑞安的树,不能不提乡土树种——榕树。

榕树是瑞安的市树,在温瑞塘河流域,几乎每个村庄路口都能见到树盖如伞的老榕。《瑞安县志》还专门记载了邵公屿的一株榕树:“蟠郁其上,轻荫数亩。”

据统计,瑞安百年以上树木有400多株,树种有榕树、柏树、枫树、樟树、马尾松、柳杉、木荷、枫杨、橄榄、柿子树等。其中,两百年以上的老榕树有54株,若加上丽岙、仙岩(两地今划归瓯海)的24株,原有78株。

塘下上马村900多岁的古榕,陶山苏山村500多岁的笔管榕,马屿岙底村300多岁的河边榕树……瑞安出名的榕树很多,但论故事离奇,都比不上塘下岑岐的这株。

据说“四一九事变”(指1941年4月19日,日军通过飞云江登陆,占领温州城区的事件)发生时,日军派出侦察机盘旋于莘塍、塘下一带,飞至岑岐时,因飞行过低,触碰到一棵大榕树的树枝而炸毁。当时,这架飞机的机头还被运到湖滨公园桥头亭展示,机头足有一张八仙桌大小。

岑岐大榕树“以身抗日”之事,一度成为时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见证抗倭的莘塍老榕树

△上望林西村林宅西桥头的老榕树。何光明/摄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农历五月初七夜,倭寇船13艘,近千人,由东海从飞云江口入侵至东浦(今东山一带)登陆,至十二都莘塍边,到处杀人劫掠。其时,邑令刘畿率军民设伏莘塍、上望、东山一带,诱敌深入。次日近午,倭寇从东山入上望九里,进入南垟寨包围圈内。突然间鸣锣呐喊,杀声四起,官军与乡勇从四面杀出。经几个时辰的连续战斗,毙敌近百,伤敌众多。时逢下午,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倭寇伤亡过半,不敢恋战,仓皇登船逃窜。莘塍之役,明军将领正六品百户季翰和高良二人及官兵乡勇数十人为国捐躯。

瑞安绿意葱茏,还有不少以树命名的地方:高则诚的故乡叫柏树村;莘塍和梅头(今划归龙湾)各有一座榕树桥;丰湖老街旁的玉树巷,因旧时栽有许多大玉兰而得名……

中国有句谚语叫“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荫庇后代,人们主动守护绿色。

瑞安林溪陈雅山村有一块清同治年间所立《奉宪勒石》,上刻禁令:“山内春冬二笋,松杉、茅竹、山竹以及松毛、竹尧、杉树根等项,俱不许擅行掘、斫、剔,务须安分各守己业,毋贪小利冒干大纪。”

另有民国十二年(1923)的瑞安县公署布告第一九八号,将林溪乡梅树林左右夹道的枫木定为风景林,只可观赏,严禁盗伐。

相对人的寿命来说,树木生长周期漫长。每一代人唯有以无私和爱,才能跨越时间守护绿色。同样,这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一种守护吧。

参考资料:

《瑞安的古树名花》许世铮 许道舒

《瓯江小记》(清)郭钟岳

《榕亭文化起源发展形成的考察报告》叶榕

《退休教师胡汝墉口述瑞安抗战轶事》施正勋

大家都在看

“玉海文史”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玉海文史》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玉海文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也可以直接在栏目推文后留言互动哦!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