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雨,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的很清楚,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谷雨”,即“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这个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礼记正义》里所说,“谷雨者,言雨以生百谷。”这个“雨生百谷”,就是江汉平原
谷雨,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的很清楚,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谷雨”,即“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这个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礼记正义》里所说,“谷雨者,言雨以生百谷。”这个“雨生百谷”,就是江汉平原稻谷播种的季节。
"春萍生兮萋萋,鸣鸠拂羽兮喈喈。戴胜降兮桑柘,惜余景兮迟迟。”谷雨节气,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雨量增多,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鸣叫着提醒人们开始播种,茂盛的桑林里戴胜鸟欢跳着。此景,正暗合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情。
对此,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四月有鸟,名获谷,其鸣也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犂杷上岸。”这里的“获谷”,就是广袤的江汉平原上那个催耕的布谷鸟。
此时,荆州大地烟雨迷离,浮萍初生的池塘边,或许正上演着苏轼"蓼茸蒿笋试春盘"的雅趣;而荆楚田间"布谷催耕"的吆喝,则延续着《周礼》"以土宜教氓稼穑"的古老智慧。一候一俗,俱是华夏民族与天地对话的密码。
谷雨时节的荆州,既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意,又有"栽秧割麦两头忙,姑嫂烧茶送田庄"的忙碌。布谷声声,催促着农人下田插秧。元稹"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诗句,在荆楚提前到了谷雨时节。
于是,荆州历来就有了"不插秧五一秧"之说。与之相应的,就是“开秧门”的农事习俗。
旧时,农民在“开秧门日”的清晨,都要早起祭祀“五谷神”,以祈求五谷丰收。
在监利,“开秧门”那天,主人要起早,要举行崇秧仪式。先是户主和帮客中之长者,将一束稻草点燃,绕秧田做熏赶害虫动作,并将火把放在田缺口处,继而将腊树叶放在火上炙烤,使之发出炮仗爆炸之声,主人和帮客们随之发出“哦嗬”声下田扯秧。
在荆州的部分地区,家庭主妇在“开秧门”时都要将一块蒸肉埋入一个饭碗里,家里谁吃到了有肉的这碗饭,插秧时就得去插“上行”秧,并领唱插秧歌。如果插“下行”秧的人,能够赶超插“上行”的人,称之为“关鸡笼”。这个被“关”的人,就会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戏谑。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谷雨时节,虽然仍是春天的节气,但已属暮春。此时,花事将尽,不禁让人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在谷雨时节即将逝去的春光里,传承千年的习俗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都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因此,踏青赏春,把酒吟诗,品一盏雨前茶,尝一碟春笋,来一笼榆钱小饼,饮一杯新酿的春酒……才是对春天、对谷雨最大的尊重与赞美。
来源:平侃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