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41岁得糖尿病却活101岁!想长寿 ,4个习惯普通人也能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8:59 1

摘要:这位民国传奇人物张学良,41岁就查出糖尿病,却硬是活到了101岁,他晚年坦言“长寿从没靠过进口特效药”,真正的秘诀就藏在4个日常习惯里,普通人照着做,控糖又长寿。

这位民国传奇人物张学良,41岁就查出糖尿病,却硬是活到了101岁,他晚年坦言“长寿从没靠过进口特效药”,真正的秘诀就藏在4个日常习惯里,普通人照着做,控糖又长寿。

第一大秘诀:心态“不较真”,把“愁事”当“闲事”

张学良最出名的养生经,是他自己总结的“健忘哲学”——“别人骂我我不听,别人恨我我不记,天大的事睡一觉就忘”。

他41岁得糖尿病时,正是被幽禁的开端,一禁就是54年。换作别人,早就在政治失意、人身受限的双重压力下垮了,可他偏不:有人提“九一八”的争议,他摆摆手“过去的事别再提”;被限制自由,他就把院子当“修行场”,不纠结、不内耗。

从科学角度说,这可不是“没心没肺”,而是最有效的“控糖心态”。长期焦虑、发愁会让身体分泌皮质醇,这种激素会升高血糖,还会加速胰岛细胞老化——就像你越着急,血糖越不听话。张学良的“健忘”,其实是在减少情绪对血糖的干扰,让身体代谢更平稳。

他还有个特别的“大笑养生法”:每天早上登山,到山顶先深吸几口气,再对着山谷哈哈大笑,连喊几声,把心里的郁气全吐出去,每天雷打不动做三次。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早就证实,大笑100次相当于骑15分钟自行车,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免疫力,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免疫力强了,感染并发症的风险也会低很多。

第二大秘诀:饮食“不贪嘴”,简单食材吃出控糖效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张学良却把饮食过得很滋润,关键在“节制+搭配”。

他每天必喝一碗米汤,不是普通的白米汤,是用大米慢熬1小时的浓米汤,上面飘着一层米油。别小看这碗汤,里面的B族维生素、烟酸能健脾养胃,还能帮着稳定餐后血糖——比喝白粥强多了,白粥升糖快,米汤却温和,适合糖尿病患者。

他最爱吃的菜是“豆腐煮鱼”:嫩豆腐切块,搭配小鲫鱼慢炖,不放太多油盐。豆腐里的大豆异黄酮能让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鱼肉的Omega-3脂肪酸能减轻炎症,两者搭配,蛋白互补还低脂,正好适合需要控糖又怕缺营养的人。

更关键的是他“七分饱”的原则:不管多爱吃的菜,绝不贪多,吃到不饿但还能再吃几口就停。他从不碰咖啡、浓茶,怕刺激神经影响血糖,平时就喝白开水,偶尔泡点淡茶,这样既能稀释血液,又不会给身体添负担。

后来他侄女回忆,张学良患糖尿病几十年,从没因为血糖波动住过院,“连并发症的苗头都没冒过”,这和他规律节制的饮食分不开。

第三大秘诀:运动“不偷懒”,不同年纪换着花样动

张学良的运动习惯,一辈子没断过,还会根据年龄调整,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参考。

年轻时他爱动:打网球、打高尔夫、游泳,这些高强度运动能练心肺,还能帮着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大敌”,他年轻时体重一直保持得很好,为后来控糖打下了基础。

被幽禁后没条件做剧烈运动,他就换了“慢运动”:每天早起打半小时太极拳,动作慢悠悠的,却能活动全身关节;上午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散步,一圈又一圈,每次走够40分钟;还在院子里种菜,翻土、浇水、摘菜,既动了身体,又能吃到新鲜蔬菜,一举两得。

到了晚年,他改成“晨间登山+提肛运动”:早上爬附近的小山,不用太快,慢慢走,呼吸新鲜空气;晚上睡前做5分钟提肛运动,收缩放松肛门,能改善肛周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常见的肛周并发症。

挪威的研究早就说过,糖尿病患者每周只要动够30分钟,就能降低20%的并发症风险。张学良这种“动静结合、随龄调整”的运动方式,既不会累着身体,又能持续控糖,比盲目去健身房猛练靠谱多了。

第四大秘诀:精神“不空虚”,有陪伴有爱好才活得有劲

很多人忽略了,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血糖控制一样重要——张学良能长寿,离不开精神上的“滋养”。

首先是赵四小姐的陪伴。幽禁的几十年里,赵四小姐一直陪着他,每天帮他准备药膳,陪他散步、听戏,遇到烦心事俩人一起聊。这种亲密的情感支持,能减少孤独感,而孤独会让血糖升高、免疫力下降。张学良后来写诗说“惟有情深似故园”,足见这份陪伴对他的重要性。

其次是满满的兴趣爱好。他爱听京剧,每次听都跟着哼几句,研究发现,听喜欢的音乐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帮着改善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消化不良;他还养兰花,卧室里摆好几盆,兰花的淡香能让人镇静,帮他睡好觉——睡眠不好会升血糖,他每天午休1个半小时,晚上睡得也香,血糖自然稳。

除此之外,他还读明史、写日记、练书法,没事就和朋友写诗唱和。这些爱好让他的脑子一直“动”着,不会因为年纪大就变迟钝,而大脑活跃能调节内分泌,间接帮着控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精神不空虚,日子有奔头,身体才会更有活力。

最后想跟糖友们说:张学良的长寿,不是因为他有特殊条件,而是他把“控糖”融入了日常——心态放轻松,饮食有节制,运动不间断,精神有寄托。

得了糖尿病不代表“人生完了”,反而意味着要更用心地过日子。不用追求什么“进口特效药”,把张学良这4个习惯学起来,心态稳、饮食对、动得勤、精神足,你也能像他一样,和糖尿病“和平共处”,活得长久又有质量。

来源:十月里的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