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人都在吐槽的《蛮好的人生》,真没那么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09:38 2

摘要:我看完长舒一口气,剧情前期槽点满满,女主角做事不规范,男主角那叫一个带不动。

孙俪主演的《蛮好的人生》终于完播了。

我看完长舒一口气,剧情前期槽点满满,女主角做事不规范,男主角那叫一个带不动。

有同行批评:这样拍,无疑是给行业抹黑,加深观众对保险的刻板印象。

但直到大结局,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与其说这是一部大女主爽剧,不如说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上的保险经典案例。

一、给人生上“保障”,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部剧有几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对咱们买保险也有一些启示,和大家分享下。

1、没买医疗险,20万医疗费全都自己掏

胡曼黎前夫的二叔二婶进城看病,找上了她帮忙。

在没离婚前,她就逼着二叔二婶买医疗+重疾的组合险。

到了要录入信息时,二叔二婶觉得每人每年交3000多太贵,且生大病有重疾管着就行,小毛病扛两天就好,于是偷摸地换成只买重疾险。

等到二叔手术花费20万,用了原本给儿子准备的彩礼钱,以为保险赔下来就能补上。结果重疾险没赔,医疗险没买也没得报销,两人不仅肠子悔青,还怪上了胡曼黎。

其实二叔二婶如果觉得保费贵,或者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医疗险。

医疗险没有疾病范围要求,只要住院费超过1万就能报销,有的产品还是0免赔,花几十上百也能报,保障范围更广,价格也相对便宜些。

虽然重疾险也能保大病,但要符合合同的病种和条件才能赔钱,价格也更贵。

像二叔的情况,就没有达到重疾的理赔条件,如果有医疗险兜底,最多还可以报销19万。

另外,对于家庭顶梁柱来说,想保障更全面,确实两个险种都要买。

医疗险用于报销治疗费,重疾险赔的钱可以弥补收入损失,支持康复疗养、日常生活开销或者还月供。

所以大家在买保险的时候,除了关注价格,更重要的是看看产品具体保些什么,适不适合自己。

2、78岁还能买百万医疗险,进口药械100%报销

菜市场卖鱼的陈大叔考虑到一家人保险买的都是新农合,便一直觉得没城里社保不踏实,这次想要给自己78岁的妈妈(1947年)补充医疗险。

胡曼黎有些头大,但最终还是找到一款百万医疗险,可以覆盖医保之外的费用,且是全额赔付的。

过了一段时间,陈大叔妈妈膝盖疼,要换人工关节,好在有百万医疗险兜底,可以换进口的,还是百分百报销。

剧情很理想,但现实往往很残酷。

陈大叔妈妈比较幸运,78岁高龄还能买上保障好的百万医疗险。

但现实中,这个年龄基本上买不到保障全面的百万医疗险了,健康告知也很难过得去。

一般保障全面的百万医疗险,健康告知比较严格,最高投保年龄大多限制在55~65岁,少数产品可以放宽至70岁。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无健康告知的医疗险,但保障和续保条件都没有百万医疗险那么好。

所以给爸妈或长辈买医疗险,还是要趁早,符合条件优先考虑保证续保20年的产品,期间内身体变差或理赔过都不影响续保。

3、增值服务有大用,预约专家、专业陪诊

生病这回事,从来不挑人。

连胡曼黎闺蜜——钟宁,体检报告也出现了异常。

她一边心思忐忑,一边想办法找专家看诊。

但好在有买医疗险,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她“预约”上了专家号。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医疗险产品都有增值服务。

比如三甲名医随心约、住院垫付、重疾护工、术后康复等健康服务。

像剧中的闺蜜钟宁,有就医需求就能快速预约到专家,且过程中还有专业的医护陪诊。至少在孤立无援时,还有人在身旁默默陪伴。

所以说,保险的作用不仅是在经济上兜底,如果有好的增值服务,还能让人在遭遇风险时多一份安心。

当然,大家挑选保险时,首要还是关注保障内容,增值服务只是锦上添花。

除了以上这些片段,这部剧的核心思想也令我深有感触,那就是:父母之爱。

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的爱往往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何时就为孩子想好了一切。

1、提前买好教育年金,离婚也不影响孩子

上文说到,前夫的二叔二婶进城看病,20万没法报,所以儿子彩礼钱也没了着落。

为了帮孩子“讨”回这笔钱,二叔二婶赖上了胡曼黎,认为都是她让买保险,结果也不赔。

胡曼黎的前夫也认为她有问题,为了面子,他要求胡曼黎把当初拆迁给的50万还回来,或者提前取出20万给二叔二婶。

尽管前夫内心也知道,这笔钱已经给孩子买了教育年金,但依然不讲理。

胡曼黎耐心解释,还没到五年,现在把钱拿出来不划算,而且孩子已经上初中了,马上要高中,之后考大学、出国深造都要钱。

胡曼黎在这强调的“不划算”,主要指现在把保险退掉会有损失。

一般犹豫期后退保险,只能退现金价值。

教育年金在投保前几年,现金价值很低,甚至没有交的钱多,像她的情况,现在退可能得损失十几万。

不过也正因为这点,给孩子准备的钱才能“强制储蓄”起来,避免了被挪用。

另外,这里建议大家如果想给孩子准备一笔钱,可以先和对方商量好,以后万一离婚,这笔钱也不分割,就是留给孩子用的。

2、倾其所有,只想为家人兜底

贯穿整部剧的父母之爱,不仅仅有主角这样的做法,还有不同人群的做法:

收废品的桃姐,身体不好,存了300万,就想留给女儿,可惜女儿找了一个爱赌博的男人,一方面想要防女婿,另一方面又不想因为防得太明显,影响夫妻感情,于是建议她买年金类信托;

周阿姨年近60岁,有了一段黄昏恋,既想给比自己小20岁的新老伴留一份保障,又想给自己的孙女(第三代)留下读书的钱,好在胡曼黎推荐了增额寿险,一份保单满足三代人。

桃姐所留下的钱(百万级别),能够刚好进入信托门槛,只是大多数普通家庭都不具备这种数额,所以当作剧情看下就好。

大多数小康之家,想给自己孩子留笔钱的话,买增额寿险也很合适。

如果是婚前给孩子留钱,有两种做法:

把钱给孩子,让孩子婚前一次性交完,资产隔离明确,保单价值归投保人所有,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父母做投保人和被保人,受益人填孩子,父母可以通过减保帮助孩子度过经济困难的时刻,万一不幸身故,这笔身故金也是孩子的个人财产。

如果想给婚后的孩子留钱,可以参考上面第二条,父母自己出钱做投保人或被保人。

要是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到底怎样买给孩子才最合适,可以点击咨询,会有1V1专业的规划师帮你理清思路。

当然,在买保险过程中,也要避免掉入销售误导陷阱,一旦违规操作,很有可能买了也赔不了。

三、销售误导需警惕,避免落入“不赔”陷阱

买保险,一定要注意以下情况。

1、想要顺利理赔,手续要带齐

胡曼黎前期,一直强调自己的客户最重要,理赔手续都要插队。

为了想要快速理赔,甚至想要理赔同事先复核打款,再补充资料,结果遭到拒绝。

提交死亡证明,手续不全,强硬说先赔再补资料,就是理赔不规范。

如果用户想要顺利、快速获得理赔,可以自己先备好资料,为了方便大家,我们提前做了个表:

2、隐瞒病史不可取,健康告知要做好

胡曼黎被开除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早前帮助客户隐瞒病史。

客户得了乳腺癌,孩子还小,根本买不了保险,结果客户扑通跪地,让她心软。

因为怜悯孩子,怜悯母亲,于是帮她买了保险,最终东窗事发。

现实中,千万不能隐瞒病史,一定要做好健康告知,有问必答,没问到不必多答。

要是心存侥幸隐瞒了,后果就是无法获得理赔。

建议大家在买之前了解好保障内容,做好每一条健康告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3、随意“送险”,代客户投保无效

胡曼黎为了谈下客户,打消对方觉得保险都是骗人的想法。

于是使出“杀手锏”,表示上次看到对方父亲在场,觉得年纪大了,于是“送“了老爷子一份五年意外险。

正好最近老爷子意外受伤,于是打算上门让对方提供资料,想帮助他理赔。

看到这一段,我都气笑了,咱不带情绪,理性分析。

先说好,投保含有身故保障的险种(意外险、年金险等),是需要被保人同意的。

如果“送”的意外险,被保人老爷子是知情的,那么保单还是有效的,平常也能见到一些平台送险,但也就送个十几天,没见过送五年还一直帮续着的。

如果老爷子不知情,那么这份保单就是无效的。

现实中,买保险一般只能给直系亲属购买,比如我给父母买,或者我给孩子买;少部分支持隔代投保,比如爷爷给孙子买。

而男方想给岳父岳母买、女方想给公公婆婆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行的。要是实在想买,就自己作为投保人,给各自父母买。

补充说一句,如果偷偷给父母买保险,但不了解他们身体情况,没有做好健康告知,后续可能也是不赔的。

四、写在最后

拍行业剧,往往会迎来从业者的争议,《蛮好的人生》也不例外。

尽管收获了不少吐槽,但它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至少在聚焦保险行业时,能够让大众逐渐看到“保险真不是骗人的”、“保险能够为人生兜底”。

那些不规范操作所导致的刻板印象,也终究会随着行业规范化,成为过去。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如果认为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给我点个【赞】,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

深蓝保1对1保险规划服务,理财规划师帮你定制财富方案。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开始规划。

如有疑问,欢迎留言~

来源:一只翼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