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钙化该如何治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09:10 1

摘要: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是冠状动脉壁中钙盐的异常沉积,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标志之一。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是冠状动脉壁中钙盐的异常沉积,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标志之一。

(1)活动后胸闷或气短

表现:快走、爬楼梯时胸部轻微压迫感,休息后缓解。机制:钙化斑块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血流受限(但未完全阻塞)。注意:易与普通疲劳混淆,若频繁出现需排查。

(2)不典型胸痛

特点: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位置模糊(非典型心绞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或下颌。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可能痛觉迟钝)。

(3)运动耐量下降

日常活动(如散步)较前更容易疲劳,可能提示心脏供血效率降低。

技术:非对比增强CT(平扫),Agatston评分量化钙化体积与密度。

临床意义

0分:极低风险(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

1-100分:轻度钙化,建议生活方式干预。

>400分:高风险,需强化药物治疗(如他汀+阿司匹林)。

适用人群
40岁以上中危人群(如Framingham评分中危)、糖尿病或慢性肾病(CKD)患者。

一、生活方式干预(基础治疗)

适用于所有冠状动脉钙化患者,无论病情轻重: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规律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 75 分钟高强度运动,同时结合力量训练。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需严格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25g,女性≤15g)。控制体重:BMI 维持在 18.5~24.0 kg/m²,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二、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治疗

适用人群: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尤其≥50%)或合并冠心病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药物选择:阿司匹林:每日 75~100mg,作为基础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 / 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

2. 调脂治疗(核心药物)

目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延缓斑块进展。无明显狭窄者:LDL-C 控制在<3.4 mmol/L。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者:LDL-C 需降至<1.8 mmol/L(极高危人群)。药物: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首选药物,需定期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依折麦布、PCSK9 抑制剂:用于他汀不耐受或 LDL-C 未达标的患者。

3.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目标血压<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130/80 mmHg),首选 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等。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0%,优先选择 GLP-1 受体激动剂或 SGLT2 抑制剂(兼具心血管保护作用)。

4. 其他药物

硝酸酯类: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

三、介入或手术治疗(针对严重病变)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适用情况:冠状动脉钙化导致血管严重狭窄(≥70%),伴心肌缺血证据(如活动后胸痛、心电图 ST-T 改变)。钙化病变影响支架置入,需先进行预处理(如旋磨术、冲击波球囊碎裂钙化)。流程:通过导管技术扩张狭窄血管,植入支架支撑病变部位,恢复血流。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搭桥手术)

适用情况:多支血管严重钙化狭窄(如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病变复杂,介入治疗难度大或风险高。原理:取自身血管(如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搭建新通道,绕过狭窄部位供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估:通过 CT 检查评估钙化程度,指导治疗决策(积分>400 分提示高危,需积极干预)。随访监测: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必要时行冠状动脉 CTA 或造影评估病变进展。避免过度治疗:单纯钙化无狭窄或症状者,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控制为主,无需过度用药或手术。个体化方案:治疗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合并症、病变范围制定,避免自行用药。关注钙化进展: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钙化风险更高,需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管理。

来源:院前男护士一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