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将我全家灭门都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09:00 1

摘要:在洛阳城阴森的丽景门深处,推事院的铁门常年紧闭,门内不时传出凄厉的惨叫。贞观年间的市井无赖,为何会成为武周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 “刑讯狂魔”?正史中记载他 “性残忍,好杀戮”,民间传说更将其描绘成青面獠牙的恶鬼。

在洛阳城阴森的丽景门深处,推事院的铁门常年紧闭,门内不时传出凄厉的惨叫。贞观年间的市井无赖,为何会成为武周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 “刑讯狂魔”?正史中记载他 “性残忍,好杀戮”,民间传说更将其描绘成青面獠牙的恶鬼。

这个被《旧唐书》钉在耻辱柱上的酷吏,真的只是天生的杀人狂?还是权力棋局中身不由己的棋子?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探寻来俊臣被误解的真实人生。

贞观年间的同州街头,15 岁的来俊臣堪称当地一霸。他整日游荡在赌坊酒肆,坑蒙拐骗无所不为。有一次,他伪造地契骗取他人田产,被识破后遭到毒打,却仍不知悔改,反而恶狠狠地说:“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都跪在我脚下!” 谁能想到,这句狠话竟一语成谶。

垂拱二年(686 年),武则天为巩固政权发布《求访贤良诏》,这看似普通的诏令,却成为来俊臣命运的转折点。

他嗅到机会,越级诬告刺史王续贪腐。虽然事后被查明是诬告,但他胆大妄为的行事风格,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面试时,来俊臣在大殿上侃侃而谈:“陛下,小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擅长揪出心怀不轨之人。给我一个机会,定能为陛下扫清障碍!

这番豪言壮语,让武则天眼前一亮,当即决定将他收入麾下。从此,来俊臣开启了从街头混混到 “皇家打手” 的逆袭之路。

《旧唐书・来俊臣传》用 “性残忍,好杀戮” 六个字,概括了来俊臣的一生。但如果从职场角度看,他简直是 “业绩狂魔”。

他在丽景门设立推事院,制定了一套严苛的 “刑讯 KPI”:每月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冤案,每起案件至少牵连若干人,完不成绩效就会受到惩罚。

为了达标,来俊臣化身 “刑具发明家”,发明了 “凤凰晒翅”“仙人献果” 等酷刑,光是听名字就让人毛骨悚然。

更绝的是他编写的《罗织经》,堪称古代版 “暗黑职场指南”,书中详细记录了如何收集 “罪证”、设计审讯话术、进行心理操控等技巧。“事莫虚极,极则有变。人莫能测,测则危也!

这句话道出了他罗织罪名的精髓,也成为后世奸臣的 “葵花宝典”。靠着这些 “专业技能”,来俊臣在武则天手下平步青云,成为权倾朝野的 “酷吏头子”。

影视剧里的来俊臣,总是满脸横肉、手持皮鞭,像个变态狂一样在刑房里阴森大笑。但真实的他,更像是一个 “严谨” 的官僚。

他办公桌上永远摆着《唐律疏议》,审讯时还会引用法律条文,把非法刑讯包装得 “合法合规”。

民间流传的 “请君入瓮” 故事,其实是后人的演绎。真实历史中,他和周兴的竞争,更像是职场中的 “KPI 内卷”,两人为了在武则天面前争宠,疯狂比拼谁抓的人多、制造的冤案多。

来俊臣的恐怖统治,本质上是武则天 “重典治国” 理念的极端体现。垂拱四年(688 年),李唐宗室起兵反对武则天,虽然叛乱很快被平定,但也让武则天意识到,需要更严厉的手段震慑反对者。

来俊臣敏锐地抓住机会,开启了 “酷刑 2.0 时代”。

他首先建立 “告密驿站”,推出全民举报的 “有奖活动”:只要告密,不管真假,先赏五品官待遇。这一政策瞬间点燃了人们的 “告密热情”,全国上下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

邻里之间互相举报,朋友之间反目成仇,比现在职场中的打小报告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还发明了 “瓜蔓抄”,一人有罪,邻里连坐,把刑讯变成了 “传销式打击”,让恐怖氛围迅速蔓延。

最狠的是他的 “心理摧毁术”。审讯前,他会让狱卒当着犯人的面折磨其他囚徒,将恐怖氛围拉满。

很多犯人还没上刑,就被吓得主动认罪。有个官员被抓后,看到推事院里的惨状,腿一软就说:“不用审了,我招,我什么都招!” 这种心理战术,比单纯的肉体折磨更具杀伤力。

在官场上,他与官僚集团的矛盾更是白热化。宰相狄仁杰被他下狱时,深知反抗无用,只好主动认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这哪里是认罪,分明是为了保命的无奈之举。在来俊臣的淫威下,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官员们开会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被当成 “反动分子” 抓起来。

如果把来俊臣和周兴比作职场同事,周兴属于 “暴力执行派”,只会用简单粗暴的肉体折磨逼供;而来俊臣则是 “技术流卷王”,擅长心理战和制度性诬陷。

周兴就像只会靠加班硬肝的员工,而来俊臣则是善于钻空子、搞创新的 “职场达人”。

这种身心双重打击的手段,把刑讯玩出了 “艺术感”,也让他在酷吏圈里脱颖而出,成为武则天最得力的 “打手”。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称帝,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阻力。李唐旧臣和传统势力对她的统治极为不满,时刻威胁着政权的稳定。

为了巩固地位,她急需一批忠诚的 “打手”,来俊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

垂拱三年(687 年)的《告密奖励令》,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武则天通过鼓励告密,让全国上下陷入人人自危的局面,从而达到震慑反对者的目的。

来俊臣则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制造冤案,铲除异己,成为武则天手中最锋利的刀。

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武则天和来俊臣相互利用,一个为了巩固政权,一个为了获取权力,共同上演了一场血腥的闹剧。

万岁通天二年(697 年),来俊臣完成《罗织经》的编纂。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在官场引发了强烈震动,堪称 “恐怖主义操作手册”。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罗织罪名、如何审讯犯人、如何操控人心等技巧,成为酷吏们的 “葵花宝典”。

各地官员纷纷学习书中的手段,把刑讯变成了标准化流程。偏远州县的小吏学会 “揣骨听声”,仅凭犯人一个眼神就定罪。

京城的酷吏们更是把诬陷玩出了花,好好的司法体系被折腾得支离破碎。《罗织经》的扩散,让整个唐朝陷入 “白色恐怖”,无辜百姓和官员成了这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来俊臣临终前的如意元年(692 年),彻底迷失在权力的漩涡中。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竟然想诬陷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这就好比职场新人不知天高地厚,敢去招惹老板的亲戚,纯属 “作死” 行为。

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联合起来,反手就把来俊臣送进了监狱。

临刑前,他被押往洛阳闹市,愤怒的百姓纷纷向他扔菜叶、臭鸡蛋,有人大喊:“终于等到这一天,看你还怎么嚣张!”

随着刽子手的刀落下,来俊臣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但他留下的恐怖阴影,却长期笼罩着唐朝的司法体系,让后人对那段历史仍心有余悸。

来俊臣的出现,是皇权专制制度下的畸形产物。在封建社会,皇帝为了维护统治,可以不择手段。武则天需要快速清洗政敌,来俊臣需要获取权力,两者形成了病态的共生关系。

他的酷刑体系,就像是被扭曲的职场 KPI 考核,为了迎合上司,不惜突破人性底线。

这种制度性的恶,不仅毁掉了无数人的生命,也让整个社会陷入信任危机。官员们不敢直言进谏,百姓们不敢安居乐业,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来俊臣的例子告诉我们,当权力失去制约,人性就会被扭曲,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史载来俊臣 “性残忍,好杀”,早年的市井经历让他对权力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望。进入官场后,这种性格缺陷在权力的催化下被无限放大。

他把审讯当成炫耀权力的舞台,看着犯人在刑具下痛苦挣扎,不仅没有丝毫同情,反而觉得是 “业绩勋章”。

他就像被权力 PUA 的疯狂打工人,在追求 “业绩” 的路上越走越偏。

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他不惜伤害无辜,最终把自己也送上了绝路。来俊臣的悲剧人生,深刻地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摧残。

来俊臣的一生,是权力异化人性的典型案例。他既是武则天手中的利刃,也是被权力吞噬的可怜虫。

从正面看,他确实帮助武则天稳固了政权,维持了短暂的统治稳定;但从反面看,他的恐怖统治让无数人蒙冤,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司法公正。

放在现代职场,来俊臣就是为了升职加薪不择手段的 “极端利己主义者”。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追求什么,都不能突破底线;再诱人的权力蛋糕,也不能以牺牲良知为代价。

当权力受到制约,当制度保障公平,像来俊臣这样的悲剧,是否就能避免?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题,也是我们在现实中需要时刻警惕的问题。

来源:影娱先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