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劝中国不要再执迷不悟:若继续研发芯片,将直面经济危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9 06:36 1

摘要:毕业后,他在英特尔干过十几年,参与了Pentium系列处理器的研发,后来跳槽到应用材料公司,搞定了极紫外光刻(EUV)系统这种尖端设备。EUV可是现在做7纳米以下芯片的核心技术,全球没几家公司能玩得转。

最近几年,中美在科技领域的较量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半导体这个核心战场。

美国一位专家跳出来喊话,说中国如果继续砸钱研发芯片,可能会把自己搞进经济危机。这话听着挺刺耳,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半导体行业里有点分量的人物,名叫约翰·史密斯。他不是随便哪个路人甲,而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高级顾问。

这家伙的履历挺硬,从麻省理工学院(MIT)一路读到博士,专攻光刻技术——也就是芯片制造里怎么把电路刻到硅片上的关键步骤。

毕业后,他在英特尔干过十几年,参与了Pentium系列处理器的研发,后来跳槽到应用材料公司,搞定了极紫外光刻(EUV)系统这种尖端设备。EUV可是现在做7纳米以下芯片的核心技术,全球没几家公司能玩得转。

2015年,他转到SIA,开始掺和行业政策的事儿,经常代表美国半导体行业发声。他这人有个特点,特别强调全球合作,认为芯片这行不是哪个国家能一家独大的。

2023年10月,他在华盛顿一个科技峰会上放话,说中国现在拼命搞芯片研发是“一场豪赌”,搞不好会把经济拖下水。

他的警告有一定道理,毕竟他干这行几十年,从技术到产业都门儿清。但也有人说他偏心,毕竟他站在美国立场,天然对中国有点警惕。

不管咋样,他的背景和经验让这话有点分量,不能完全当耳旁风。

史密斯的警告核心就一句话:中国如果继续这么不计成本地搞芯片,最后可能会把自己经济搞崩。具体咋回事呢?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下了狠手,出台新规,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制程的芯片技术和设备,比如10纳米以下的制造工具。

这还不算完,2023年1月,荷兰和日本也加入了,荷兰的阿斯麦公司(ASML)停了中国的高端光刻机订单,日本的尼康也跟着限供。

尤其是ASML的EUV光刻机,那是做7纳米以下芯片的命根子,没这玩意儿,先进芯片基本没戏。这帮国家联手,摆明了想卡中国脖颈,逼你技术上慢下来。

中国咋办?不甘心啊!2022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掏出上千亿人民币,扶持中芯国际(SMIC)这些企业加紧研发。

SMIC是国内芯片制造的头牌,虽然技术跟台积电、英特尔比还有差距,但一直在憋大招,想把14纳米、7纳米这些制程搞定。

官方态度也很硬,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开说:“芯片是战略核心,短期吃点苦换长期安全,没啥好犹豫的。”这意思很明白,哪怕经济有点晃,也得咬牙把技术搞出来。

史密斯一看这架势,就急了。他在峰会上说,芯片这东西太复杂,投入巨多,周期巨长,还得靠全球供应链。比如ASML的光刻机牛吧?但它的零件得从美国、日本、德国凑齐,哪有一国能全包的道理?

他说中国现在这路子,像是要自己从头到尾干全产业链,太冒险。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设备上的投资占了全球三分之一,但产出效率不高,很多钱打了水漂。

他还拿韩国举例子,说三星这种内存芯片巨头都得靠进口逻辑芯片技术,中国想啥都自己干,可能费力不讨好。更狠的是,他预测中国这么玩下去,资金链早晚断裂。

芯片研发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砸进去,回报却没那么快。全球市场再一抵制,中国芯片卖不出去,钱收不回来,经济就得晃。

他还提到,中国现在经济本来就有点压力,GDP增速放缓,就业也不好搞,再这么烧钱,可能会雪上加霜。这话听着吓人,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国内确实有人担心资源分配问题,比如2023年春上海一个经济论坛上,就有学者说:“科技是重要,可老百姓吃饭就业更急。”不过官方没退缩,觉得这时候停下来才是真完蛋。

面对封锁,中国没坐以待毙,这几年硬是顶着压力往前冲。2024年,SMIC放出消息,说14纳米制程的芯片良率已经接近国际水平,7纳米也在试验了。这不算小进步,毕竟几年前SMIC还被嘲笑只能做28纳米的老技术。

2024年国家大基金又追加了2000亿投资,不光砸在制造上,连设计、封装这些环节都一块儿推。这说明中国不光想做芯片,还想把整个产业链补齐。

国际上,中国也在找缝隙。2024年夏天,有消息说中国跟一家欧洲设备供应商签了协议,买到了一些关键零部件。虽然没明说是谁,但估计是想绕过ASML的限制,曲线救国。

内存芯片这块,扬州的长江存储(YMTC)也在发力,3D NAND闪存产量上去了,慢慢能跟三星、SK海力士掰掰手腕。

这几年,中国芯片出口也挺猛,2024年前10个月出口额达到9311.7亿人民币,全年估计能破1万亿,比前一年涨了20%。这数据挺硬,说明市场没完全抛弃中国货。

但问题也不少。经济确实有点吃紧,2024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掉到5.2%,没达到预期。中小企业日子不好过,就业压力也大,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跟打仗似的。

芯片研发的钱多半是国资,民间资本跟不上,地方债务还高企,这都让经济有点喘不过气。不过政府反应快,减税、刺激消费的政策一堆堆往外扔,内循环慢慢稳住了。

技术上,差距还是实打实。EUV光刻机没戏,中国只能靠多重图案技术(一种替代方案),效率低,成本高。SMIC虽然成了全球第二大纯代工企业,但跟台积电比,先进制程还是差一截。

史密斯说的资金链风险也不是空话,大基金投了这么多,能不能回本还真不好说。

史密斯的警告有他的逻辑。芯片这行确实烧钱,全球供应链又复杂,中国想全干一遍,难度不是一般大。他担心的经济危机也不是瞎猜,资源分配失衡、投资回报慢,这些都是真风险。

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中国占了三分之一,但产出效率低,这点他没说错。韩国、日本这些国家都靠国际合作才站稳脚跟,中国单打独斗确实吃力。

但他也有看走眼的地方。中国这几年硬是憋出了点成果,14纳米、7纳米都迈出步子了,出口还涨得挺猛。史密斯可能低估了中国在压力下的韧性,国家意志这东西有时候真能顶一阵子。

加上全球市场不是铁板一块,ASML的CEO彼得·温宁克2023年就说过:“中国市场不能忽视,限制只能拖一阵。”这说明完全掐死中国没那么容易。

中国这边呢?决心是真硬,2024年计划再建18座芯片厂,主攻成熟制程(28纳米以上),这算是个务实调整,毕竟先进制程一时半会追不上。但经济压力也不是闹着玩的,芯片这盘棋得算好每一步。

这场博弈还没到头。史密斯还在SIA喊话,说全球合作才是正道,孤立没好处。中国则用行动回怼,芯片厂一个个建,投资一轮轮加码。

说白了,史密斯提醒的风险得当回事,但中国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几年证明了,外部越卡,中国越憋着劲干。

来源:裂谷长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