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周易》、《易传》、《老子》、《庄子》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周易》、《易传》、《老子》、《庄子》
三千年前,在中华文明的黎明时期,一部蕴含天地玄机的典籍悄然诞生。
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四卦,构成了东方智慧的密码—《周易》。
千百年来,多少贤哲穷尽一生,也难窥其堂奥。
可有一位隐居华山的大师,却用短短三句话,道破了这部天书的核心奥秘。
那么,这三句话究竟是什么?
又如何能解开这部三千年来令人困惑的宇宙密码?
《周易》源于远古时代,传说伏羲氏观天象、察地理,仰观俯察,创立了八卦,用以描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时,演绎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作《彖辞》,为每一爻作《爻辞》,留下了这部堪称“群经之首”的宝典。
春秋时期,孔子晚年潜心研究《周易》,为之作《十翼》,使这部古老的占筮之书升华为哲学巨著。
孔子曾叹:“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彻矣。”意指若能再活几年,他便能完全参透《易经》的奥妙。
这位至圣先师都难以穷尽的经典,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天机?
唐代有位名叫李淳风的天文学家,精通《周易》六十四卦的变化规律。他与袁天罡合著《推背图》,以《周易》为基础,推演历史兴衰。当时唐太宗问他:“《周易》六十四卦,卦卦不同,爻爻各异,如何能掌握其中精髓?”
李淳风答道:“陛下,《易》道广大,包罗万象。若要参透其中天机,需明白’三易’之理。”
“何为’三易’?”唐太宗好奇地问。
“所谓’三易’,指的是《周易》中的三层境界:不易、简易、变易。不易者,乃万物运行的恒常之道;简易者,乃大道至简的智慧;变易者,乃世间万象的千变万化。”李淳风解释道。
唐太宗听后若有所悟,却又觉似懂非懂。他随后下诏寻访天下懂得《周易》的奇人异士,希望能找到一位真正参透易道的大师。
此时,在华山深处的一个山洞中,住着一位已经隐居多年的道士。
他白发苍苍,眉长入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传说他已在此修行近七十年,从不下山,却能预知天下大事。
当地村民称他为“易真人”,说他能通过六十四卦预测风雨晴阴、人间祸福。
一天,一位书生翻山越岭,寻到了易真人的洞府。
“弟子拜见真人,”书生恭敬地行礼道,“弟子潜心研习《周易》十载,却总觉雾里看花。听闻真人已参透易理,特来求教。”
易真人笑了笑,问道:“你观《易》多年,可知《易》为何物?”
书生答道:“《易》者,变易也,讲的是天地万物的变化之理。”
“所言不差,却未得其要。”易真人点了点头,“你可知世间最难懂的是什么?”
书生思索片刻,答道:“弟子以为,最难懂的莫过于人心变化。”
“非也。”易真人摇头道,“最难懂的,是简单的道理。《周易》六十四卦,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天地万物,变化无穷,却都遵循着最简单的规律。”
在随后的日子里,易真人为书生讲解《周易》的奥秘。他不像其他学者那样从卦象、爻辞入手,而是从宇宙规律、人性本质处着眼,层层深入。
“《周易》的精髓,不在于能否预测吉凶祸福,而在于能否参透宇宙运行的规律。”易真人说道,“若只学占卜之术,便是舍本逐末。《易》之为道,本在于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如何顺应自然,与天地和谐共处。”
书生听得入神,问道:“那么,六十四卦究竟揭示了什么样的规律?”
易真人笑而不答,转而取出一盘围棋,摆出了一个布局。
“你看,这棋盘上黑白子的变化,何尝不是《周易》卦象的体现?黑白交错,阴阳相生。一着不慎,全局皆输。人生如棋,宇宙如局,参透了棋理,也就参透了易理。”
书生恍然大悟,随后又问:“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周易》的核心奥秘?”
易真人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若要一句话道破天机,我只能说…”
就在这时,一阵山风吹来,吹动了洞口的竹帘,也吹散了易真人的话语。书生急忙追问,却见易真人闭目沉思,不再言语。
第二天,书生再次前来求教。易真人告诉他:“《周易》的奥秘,不在书中,而在天地之间。你且去山顶观星望月,看云卷云舒,听风声雨声,或许就能有所领悟。”
书生依言来到山顶,整整三天三夜,他观察天象变化,聆听自然声音,冥思苦想。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他身上时,他仿佛突然领悟到了什么,急匆匆地跑回易真人的洞府。
“真人,弟子好像明白了一些…”
易真人点点头,目光如炬:“那么,告诉我,你从天地之间领悟到了什么?”
书生激动地说:“我领悟到,《周易》六十四卦的变化,其实就是在描述…”
这时,易真人突然抬手示意他停下:“且慢,你已触及核心,但还未完全领悟。《周易》的真谛,不在于知道,而在于体会。让我告诉你贯穿六十四卦的三句话,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易真人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缓缓开口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革而四时成,圣人革而百姓宁。”
这三句话一出,仿佛天地为之震动,书生只觉得脑中一片清明,多年的困惑瞬间解开。易真人继续道来:
“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周易》的全部精髓。第一句出自《乾卦》,讲的是宇宙的运动规律和人生的进取之道。天体运行不停,君子也应当刚健有为,永不停息。这是《周易》对人生态度的第一重启示。”
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易真人接着解释:“第二句出自《坤卦》,讲的是大地的包容之德和为人处世的厚道之理。大地承载万物而不辞,君子也应当厚德载物,容纳包涵。这是《周易》对人性修养的第二重启示。”
“第三句则是对变化之道的精辟总结。天地变革,四季轮回;圣人革新,百姓安宁。变,是宇宙的永恒主题;不变的,恰恰是变化本身。这是《周易》对宇宙本质的第三重启示。”
易真人的声音虽然平静,却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书生沉浸其中。
“《周易》六十四卦,看似繁复,实则都在阐释这三个道理。乾元坤元,阴阳交替;损益进退,刚柔相济;否泰悔吝,得失转换。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不过是阴阳二气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形式。”
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们常说’易者,变易也’,却忽略了变中有常,一切变化都遵循着某种不变的规律。”
易真人点头微笑:“正是如此。
唐代大儒韩愈曾言:’人其能以无为有乎?
其能以有为无乎?
’意思是说,人能凭空创造出东西吗?
能让已经存在的东西消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就是《周易》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万物皆有其来处,万事皆有其去处,这个过程就是’变’,而’变’的规律,就是’常’。”
易真人继续深入解析:“六十四卦中蕴含的哲理,不仅适用于占卜预测,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比如《谦卦》告诉我们:‘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君子应当谦虚谨慎,约束自己;《临卦》则教导我们:‘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意思是只有行正道,才能得大亨通,这是天道使然。”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看似繁复,实则都在阐释一个道理:顺应自然,中道而行。或进或退,或损或益,无非是在特定情境下寻找平衡之道。这就是易道的核心。”
书生恍然大悟,多年学习《周易》的困惑一扫而空。他感叹道:“真人三句点破天机,弟子受益匪浅。”
易真人笑道:“悟道之人,贵在知行合一。你既已领悟《周易》精髓,接下来就看你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了。记住,《周易》不是用来算命的工具,而是指导人生的明灯。”
后来,这位书生将易真人的教诲记录下来,编写成《易道三言》一书,流传后世。
他在序言中写道:“《周易》之道,玄之又玄。
然易真人三言,如天光乍现,照破千年迷雾。
自此观之,六十四卦不过是这三句话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展现。”
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其一生研究《周易》,写下浩如烟海的注疏。真正能参透其中奥秘的人却寥寥无几。易真人的三句话,如同一把钥匙,为后人打开了理解《周易》的大门。
正如《易传》所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周易》的真谛,不在于其表面的复杂,而在于其本质的简单。天地运行,阴阳交替,万物生长,遵循的都是这最简单却又最深奥的规律。
人生如棋局,宇宙如大易。
若能领悟易道,顺应自然,刚健有为而又厚德载物,既能革故鼎新又能保持平和,何愁人生不能通达?
来源:净土莲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