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联邦法官一句话就否了特朗普对《纽约时报》的诽谤诉讼,理由不复杂,特朗普交的诉状又长又不合规矩,这事儿一下把他跟媒体缠了好几年的“法律拉锯战”拽到了台前。今天咱就用聊天的劲儿,把这官司里的门道说清楚。
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联邦法官一句话就否了特朗普对《纽约时报》的诽谤诉讼,理由不复杂,特朗普交的诉状又长又不合规矩,这事儿一下把他跟媒体缠了好几年的“法律拉锯战”拽到了台前。今天咱就用聊天的劲儿,把这官司里的门道说清楚。
负责这案子的是佛罗里达州法官史蒂文·梅里戴,他把诉状的问题扒得明明白白,本来就两项诽谤指控,结果一项藏在第80页,另一项更离谱,到第83页才露脸。里面还全是重复话,一会儿提特朗普“以历史性方式获胜”,一会儿又列他家资产、媒体露脸次数,读着都让人犯困。
法官说得也直接:“这诉状不是骂人的地方,更不是搞公关的喇叭。”还要求特朗普团队四周内重交,字数必须压在40页以内。说实话,我刚看到裁决内容时,还以为是律师粗心没改好。本来想觉得可能只是格式问题,但后来发现,诉状里满是帮特朗普“贴金”的内容,根本没把法律规则当回事儿,这哪像正经法律文件,倒像份竞选宣传稿。
双方的反应也挺有意思,特朗普团队说会重新提交,要追究《纽约时报》责任,口口声声说为了保“商业声誉”。《纽约时报》那边更不客气,发言人直言这诉状就是“政治文件”,压根不是来打官司的。企鹅兰登书屋也站出来挺作者,说这诉讼“没合法依据”。如此看来,这事儿打一开始就不只是法律纠纷,更像场借着官司名义的舆论对垒。
光知道诉状被驳回还不够,得说说特朗普为啥一张口就要150亿索赔,这数可不算小。
导火索是一本书和几篇文章,去年9月,《幸运的失败者》这书出版了,作者是《纽约时报》的拉斯·布特纳和苏珊娜·克雷格。书里提了件大事:特朗普继承父亲遗产时搞了巨额税务欺诈,还靠骗术搭业务框架逃税。另外,《纽约时报》还发了三篇文章,其中一篇是2024年大选前的社论,直接说特朗普不适合当总统。
特朗普这下不干了,直接索赔150亿,说这些内容是“诽谤”,目的是毁他名声、搅黄2024年总统竞选。老实讲,150亿看着吓人,但美国的诽谤法对公众人物特别严。有个“实际恶意”原则,简单说就是原告得证明媒体明知内容是假的,还故意发出来。特朗普要赢这官司,难度可不是一般大,更何况他后来还赢了2024年大选,陪审团咋会信他的声誉真受了损失呢?
《纽约时报》和企鹅兰登书屋也没怂,《纽约时报》说这诉讼是“想扼杀独立报道”,企鹅兰登书屋也支持作者,说这主张“毫无根据”。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特朗普这事儿更多是政治考量。大选前后媒体声音太重要,他想借着官司压一压对自己不利的报道,这点心思藏都藏不住。
知道了这次官司的来龙去脉,再回头看特朗普这些年的操作,会发现他跟媒体打官司早成了常态。
他第一任期的时候,就告过《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还有CNN,结果这些官司全被法院驳回了,理由都是那些文章属于“受保护的意见表达”。搞不清他为啥还不放弃,可能是觉得多告几次总能有效果?
2024年大选前,他又告了两家媒体,先是告CBS的母公司派拉蒙,说《60分钟》节目恶意剪辑采访哈里斯的片段,想“干涉选举”;后来又告ABC新闻和主持人乔治·斯蒂芬诺普洛斯,因为对方在节目里说他因“强奸”被定罪。这两起案子最后都和解了,CBS和ABC还掏了超千万,一部分给了律师费,另一部分捐给了特朗普的总统图书馆。说实话,这结果挺意外的,本来想觉得媒体不会轻易让步,没想到最后还是妥协了,估计是怕应诉太费时间和钱吧。
今年7月,他又把《华尔街日报》给告了,索赔100亿。原因是《华尔街日报》报道说,2003年他给已故富商爱泼斯坦发过生日祝福信,信里还有性暗示图案。特朗普说这是假的,《华尔街日报》后来登了信的复制品,他仍坚持说是伪造的。现在这案子还在审,不知道最后会咋样。
不少法律人士都批评他,说他老这么告媒体,会让媒体有“寒蝉效应”。毕竟应诉又费时间又费钱,还怕他利用总统权力报复,媒体可能就不敢随便发对他不利的报道了。毫无疑问,这对新闻自由可不是好事,美国一直说自己重视言论自由,可现在这情况,多少有点打折扣了。
这场围绕诽谤诉讼的拉扯,看着是特朗普和媒体的矛盾,其实背后是美国政治权力和媒体监督的博弈,还有司法规则和言论自由的纠结。特朗普的官司一次次被驳回,说明司法体系还在按规则办事,但他频繁提诉讼的行为,已经给媒体带来了压力。未来这种博弈还会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关系到美国社会深层规则的大事。
来源:喵喵大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