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零碳园区正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场景。当前我国已进入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时期,面临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高耗能行业降碳难度大等系列挑战,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零碳园区建设
编者按: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零碳园区正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场景。当前我国已进入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时期,面临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高耗能行业降碳难度大等系列挑战,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零碳园区建设成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其零碳转型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2025年10月22-24日,“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即将盛大开幕。在此期间举办的“市长论坛”,将聚焦 “零碳园区 —— 石油化工行业的绿色新征程”,旨在为各城市和园区在该领域的探索提供宝贵的解决方案与发展参考。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提前领略论坛将探讨的关键内容。
政策东风:国家战略下的零碳机遇
自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到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部署“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合力推动下,石油化工零碳园区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不仅是行业响应国家 “双碳” 战略的具体行动,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步。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更是拉开重点区域率先建设零碳园区的序幕。
未来图景:零碳园区的巨大潜力
目前全国已有超50家化工园区开展零碳试点。据预测,2030年中国零碳化工园区投资规模将超5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价值逾万亿元。论坛将邀请先锋园区分享实践经验,剖析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为参与者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案例。
(一)绿色贸易倒逼,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绿色贸易规则日益严苛,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壁垒的出现,石油化工产品的 “碳足迹” 成为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全球绿色贸易体系重塑的大背景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但零碳园区建设为行业突破困境提供了有力途径。零碳园区凭借可溯源能源供应系统和全流程碳足迹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定位高排放环节,有针对性地优化工艺、改良装备,大幅降低产品 “碳足迹”。
(二)能源转型加速,开辟行业发展新赛道
传统石油化工行业对化石能源依赖度高,在能源绿色转型的大趋势下,面临巨大挑战。而零碳园区建设促使石油化工园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探索氢电耦合等新型能源利用模式。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行业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将催生一系列新能源相关的新技术、新产业,如绿电制氢用于化工生产,为石油化工行业开辟全新的发展赛道,孕育无限发展潜力。
实践路径:技术创新与系统变革
01 技术创新驱动降碳增效
高标准能源体系:通过大规模应用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配套绿氢制备装置,实现以“风、光、氢、储”等多能互补为核心的新型能源系统。
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废物产生,实现高效废物废料利用。
数字化智慧管控: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调度和碳排放的实时优化。
02 模式创新突破
碳资产运营:园区可通过碳配额交易、CCER项目开发等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信贷、碳中和债券、ESG投资等金融工具将精准赋能园区建设。
循环经济增值:物料循环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变废为宝创造额外经济价值。
03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跨园区能源协同:区域级多园区能源互联网逐步形成,实现清洁能源互补互济。
产业链低碳耦合: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构建"原料-产品-再生"闭环产业链。
国际化标准对接:中国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将与国际接轨,助推企业参与全球碳中和竞争。
论坛亮点
政策深度解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及业内知名专家权威解读最新双碳政策与园区绿色转型要求。
先锋实践分享:邀请国内先进园区展示零碳建设成果与创新模式,分享在能源系统优化、工艺流程改造、循环经济构建、数字化管控等多元化路径的成功经验。
政企协同对话:本次论坛延续市长对话环节,让城市决策者与园区管理者、内外资企业领导者直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构建协同发展的零碳生态圈,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技术方案对接:来自巴斯夫、SABIC、埃克森美孚、陶氏、赢创等国际企业的高层领导和专家将分享全球领先实践,与国内园区代表交流零碳技术应用案例与系统解决方案。
零碳未来,由此启程!
2025年10月23日“市长论坛”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共同开创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新纪元!
来源: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