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43岁了,一切都太晚了吗?给年轻人的18个财富建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6:54 1

摘要:真的,特别有感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过了35岁,整个人生就被按下了“停止键”。什么中年危机、职场天花板、家庭责任,一座座大山就这么压过来,压得人喘不过气。看着身边那些二十多岁,眼睛里还闪着光的年轻人,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场盛大派对的窗外,热闹是他们的

“哎,我今年43了,是不是一切都太晚了?”

前两天,我收到一条粉丝的私信,就这么短短一句话,我盯着屏幕看了很久。

真的,特别有感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过了35岁,整个人生就被按下了“停止键”。什么中年危机、职场天花板、家庭责任,一座座大山就这么压过来,压得人喘不过气。看着身边那些二十多岁,眼睛里还闪着光的年轻人,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场盛大派对的窗外,热闹是他们的,而你,连入场的资格都快要失去了。

所以今天这期视频,我想跟这位43岁的朋友,也跟所有可能感到焦虑的朋友,聊聊心里话。但更有意思的是,我想把这些话,说给那些现在正值二十多说、三十出头的你们听。

千万别觉得40岁离你很远,时间这个东西,跑得比谁都快。今天我跟你分享的这18个财富建议,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我,或者说是我们这些“过来人”,摔了无数个跟头之后,总结出来的“血泪史”。看完,你可能会比同龄人,早走十年的弯路。

1

我见过太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当年,总觉得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但我想告诉你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你的“时间”,比你银行卡里的任何数字都值钱。

二十多岁的时候,总觉得“搞钱”是第一位的。为了几千块的工资,可以天天加班到半夜,拿命换钱。觉得只要我拼命攒,总有一天能攒出一个未来。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用最黄金的十年,去换那些其实并不算多的钱,到底值不值?

这十年,你的身体在磨损,你的认知没有时间提升,你的圈子固定在小小的格子间里。十年后,你可能攒了二三十万,但你发现,这点钱,在飞涨的房价和生活成本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而你失去的,是再也回不去的、最有创造力和可能性的十年。

所以,第一个建议,把钱当成工具,而不是目的。用钱去买时间,而不是用时间去换钱。

听起来有点玄乎?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你每天下班花一个半小时挤地铁回家,累得半死,回家只想躺着刷手机。但如果你愿意每个月多花几百块,在公司附近租个小房子,每天能省下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小时,你可以用来干嘛?你可以看一本书,学一个新技能,甚至就是去健身房跑跑步。一年下来,三百多个小时,足够你把一个领域从入门到精通了。

你看,这几百块钱,买回来的是你成长的可能性。这才是对你未来最好的投资。别在最该投资自己的年纪,活成一个只会省钱的机器。

说到投资自己,这就引出了第二点:别信什么“消费主义”,但一定要舍得为“认知”买单。

现在网上铺天盖地都是“精致穷”,告诉你口红要买什么色号,包包要买哪个新款。好像拥有了这些,你就拥有了更好的生活。醒醒吧,那些都是商家给你画的饼。你真正需要投资的,是你的大脑。

我认识一个弟弟,刚毕业工资不高,五千块。但他每个月会固定拿出五百块,干嘛呢?买书,买付费课程,参加线上分享会。很多人不理解,说你都快吃不上饭了,还搞这些虚的。

两年后,他跳槽了,薪水翻了三倍。因为他在那些课程里,学到了当时最前沿的数据分析技能,认识了行业里的大牛。他为认知付的费,最后都加倍回馈到了他的收入上。

所以,少喝几杯奶茶,少买一件快时尚的衣服,把这些钱,花在那些能让你脑子“升级”的地方。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未来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能抓住什么样的机会。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才是最贵的。

那是不是说,我们就不用攒钱了?当然不是。第三个建议,特别实在:强制储蓄,越早开始越好,哪怕每个月只存500块。

别笑,我知道500块很少。很多人觉得,存钱是等我有钱了之后才干的事。大错特错!储蓄的意义,根本不在于那个数字,而在于帮你养成一个习惯,一个对抗人性“及时行乐”本能的习惯。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你月薪五千的时候,觉得月薪一万就能存下钱了。等你月薪一万了,你会发现你想换手机,想去旅游,花销更大了。等你月薪三万,你想换车,想买更好的房子,依然是月光。

所以,从你拿到第一笔工资开始,就立刻、马上,办一张独立的储蓄卡,每个月发工资的当天,雷打不动地转一笔钱进去。这笔钱,就当它消失了,从你的生活里蒸发了。10%,或者20%,根据你的情况来。

这个动作,像一个仪式,它会不断地给你心理暗示:我是一个有规划的人,我是一个有能力掌控自己财务的人。这种自信,比什么都重要。而且,当你看着那个账户里的数字,从三位数变成四位数,再到五位数,那种安全感,是任何一个名牌包包都给不了你的。这笔钱,就是你在生活这场硬仗里,最硬的底气。

有了底气之后,我们再来聊聊第四点:关于“第一桶金”,别总想着靠工资。

我不是让你去投机倒把,更不是让你去冒巨大的风险。我想说的是,你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工资之外的收入可能性,我们把它叫做“Plan B”。

为什么?因为单一的工资收入结构,实在太脆弱了。公司效益不好,行业有变动,甚至就是跟老板不对付,你的收入来源就可能随时中断。那种感觉,就像是走在悬崖边上,脚下只有一根细细的绳子。

在你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时候,你精力最旺盛,学习能力最强,试错成本也最低。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利用你的业余时间,去发展一个副业。

这个副业,最好是和你兴趣相关的,或者是能放大你主业技能的。比如你喜欢画画,可以试试接一些设计的私活;你文笔好,可以去给公众号写稿;你声音好听,可以试试做个播客。

刚开始,可能一个月就几百块收入,但这个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钱本身。它会逼着你去了解市场,去跟客户打交道,去思考如何把你的技能“产品化”。这个过程,锻炼的是你的“商业思维”,这是在公司里当螺丝钉很难学到的。

慢慢地,当你的Plan B能给你带来稳定收入的时候,你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你不用再看老板的脸色行事,你敢于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因为你知道,你不是别无选择。这种从容和底气,会让你在主业上也表现得更好。

2

当然,搞副业不是让你“不务正业”。这就涉及到第五点了:在你的主业上,一定要做到“不可替代”,或者说,努力让你自己变得“很贵”。

怎么理解?就是你要在你所在的领域,挖得足够深。不要满足于完成每天的“任务”,你要思考,我做的这件事,核心价值是什么?我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我能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很多人工作三五年,经验只是把第一年的事情,重复了五年。这不叫工作经验,这叫“工龄”。真正值钱的经验,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你创造价值的能力。

你要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你所在岗位的一切养分。去研究行业报告,去分析竞争对手,去跟不同部门的同事请教。你要让自己成为你这个小领域里的“专家”。

当你成为专家的时候,你就有了议价权。你跳槽,会有无数猎头来找你;你在公司,老板会把最核心的项目交给你。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只有你能搞定。你的价值,就体... 不是体现在你加了多少班,而是体现在你解决了多大的问题。

所以,别抱怨公司给的钱少,先问问自己,你值不值那个钱?把抱怨的时间,拿去打磨你的专业技能。当你足够牛的时候,不是你找工作,是工作来找你。

聊完了工作和搞钱,我们来聊点更底层的逻辑。第六个建议:保护好你的“信用”,它比你的房产证更值钱。

这里的信用,不只是说征信报告上那个数字。它包含了你做人的方方面面:你答应别人的事,能不能做到?你借别人的钱,会不会按时还?你跟人合作,会不会耍小聪明?

年轻人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觉得世界很大,我骗一次没关系,换个地方没人认识我。但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你的任何一个“污点”,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我一个朋友,创业找投资。跟一个投资人聊得特别好,几乎都要签合同了。结果最后关头,投资人变卦了。他百思不得其地解。后来通过中间人去打听,才知道,那个投资人无意中跟他大学同学聊起他,他同学就随口说了一句:“哦,他啊,当年在学校借了我500块钱,到现在还没还。”

就因为这500块钱,一笔几百万的投资,黄了。

投资人想的是,一个连500块钱信用都不在乎的人,我怎么敢把几百万交给他?

所以,永远不要透支你的信用。小到准时赴约,大到履行合同。每一次你遵守承诺,都是在为你自己这张“信用名片”增值。这张名片,在你人生关键的时刻,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第七点,和信用同样重要的,是你的“健康”。这一点,我知道,几乎所有的长辈都会跟你说,但你可能真的听不进去。

因为二十多岁的你,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通宵唱K,第二天照样上班;顿顿外卖烧烤,体重也没什么变化。你觉得健康是你与生俱来的,根本不用操心。

让我这个43岁的人告诉你,不是的。所有你年轻时欠下的健康债,到了中年,都会加倍地向你讨回来。

你现在熬的每一个夜,都会变成日后爬不上楼的喘息,变成体检报告上那个吓人的箭头。你现在吃的每一顿垃圾食品,都会变成日后让你痛苦不堪的慢性病。

真的,别等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从现在开始,每周固定运动三次,哪怕只是快走半小时。学着自己做饭,少油少盐。保证每天七个小时的睡眠。

这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相信我,这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没有之一。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你享受一切财富和人生的前提。没有了“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任何意义。

好了,聊完了这些比较“硬核”的建议,我们来聊聊一些关于思维和心态的东西。第八个建议:学会“拒绝”,这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能力。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乐于助人”,要“与人为善”。这当然没错。但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了“有求必应”。

同事让你帮忙做个PPT,你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完,你答应了。朋友喊你去参加一个你根本不感兴趣的聚会,你为了合群,你去了。亲戚让你帮忙办一件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你怕丢面子,你硬着头皮应下来了。

结果呢?你自己的时间被无限挤占,你的精力被无端消耗,你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你害怕拒绝别人,是怕别人生气,怕破坏关系。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真正尊重你的人,是不会逼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的。那些因为你的拒绝而离开你的人,早点离开,反而是好事。

学会说“不”,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必须把它用在最重要的人和事上。把那些无意义的社交、无效的请求,统统挡在门外。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清爽很多,你的效率也会高很多。

3

第九点,与“拒绝”相对应,是要主动去“链接”。

什么意思?就是不要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你要有意识地去认识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

别总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混在一起。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的认知边界。如果你身边都是抱怨工作的同事,你每天听到的就是各种负能量。如果你身边都是讨论如何创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朋友,你耳濡目染,也会变得积极向上。

怎么去链接?现在渠道太多了。参加行业论坛,加入线上社群,甚至就是去一个你感兴趣的读书会。主动去跟那些你欣赏的人交流,向他们请教。

记住,真诚是最好的通行证。不要抱着很强的功利心,说我认识这个人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你就抱着学习和交朋友的心态去,去听听他们的故事,去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

很多时候,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点醒你,给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你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机会,往往不是你规划出来的,而是你“链接”出来的。

第十点,我想聊聊“风险”。年轻人往往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极度厌恶风险,只敢把钱存银行;另一种是极度追求风险,梦想着一夜暴富。这两种,都不可取。

我的建议是,在年轻的时候,你要适度地“拥抱”风险,尤其是“认知范围内”的风险。

什么意思?在你二十多岁,没家没业,输得起的时候,你可以去尝试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比如,加入一个初创公司,而不是去一个稳定的国企。虽然初创公司可能明天就倒闭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学到的东西,是你在大公司当一颗螺丝钉十年都学不到的。

再比如投资。你可以拿出一小部分你亏得起的钱,去学习一下股票、基金。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你亲身去体验市场,去了解经济的周期。这种“亏钱”换来的经验,千金难买。

当然,我说的拥抱风险,不是让你去赌博。前提是“认知范围内”。在你做任何一个有风险的决定之前,你要去做足功课,去研究,去分析,而不是听别人说这个能赚钱,你就脑袋一热冲进去。

记住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就算靠运气赚到了,也一定会靠实力亏掉。

聊到投资,第十一点,我想给你一个最朴素、但可能也是最有效的建议:相信“复利”的力量,然后,把它交给时间。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很多人看不起一年百分之几的收益率,总想找那种一年能翻倍的机会。结果呢,追涨杀跌,最后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真正聪明的投资,是找到一个长期来看能够稳定增长的资产,然后,坚定地持有它。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条又长又湿的雪道。

比如,定投一个宽基指数基金。你不需要去研究复杂的K线图,也不需要去打听什么内幕消息。你就设定好,每个月固定的一天,投入一笔固定的钱。然后,忘了它。

五年,十年,二十年。当你回头看的时候,你会感谢今天这个傻傻坚持的自己。时间,是普通人最好的朋友。不要试图去赚快钱,慢,就是快。

4

第十二点,我们跳出“钱”的范畴,聊一聊你的“心态”。永远不要停止学习,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很多人离开大学之后,就再也不看书了。他们的知识体系,就停留在了毕业那一刻。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今天你赖以生存的技能,可能五年后,就会被AI取代。

保持学习,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学霸”,而是为了让你不被时代淘汰。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看书是最系统、成本最低的方式。每年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读50本书。历史、哲学、商业、心理学……什么都看。书读多了,你的思维就不会僵化,你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多元。

除了看书,你还可以去学一门新的语言,学一种新的乐器,学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领域的知识。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趣。它会让你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让你觉得生活充满了可能性。

记住,你最大的危机,不是35岁被裁员,而是你从25岁开始,就停止了成长。

接下来,第十三点,我想跟你聊聊“婚姻”和“伴侣”。这一点,无论男女,都非常重要。找一个好的伴侣,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一项投资。

一个好的伴侣,不是说他/她要多有钱,多漂亮,多帅。而是在你人生的低谷,他/她会拉你一把,而不是推你一下。在你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他/她是你的战友,而不是你的对手。

你们有共同的目标,有聊不完的话,你们彼此欣赏,也彼此成就。

千万不要因为年龄到了,或者家里催,就草率地走进一段婚姻。一个错误的伴侣,会耗尽你所有的能量,拉低你的人生下限,让你每天都活在内耗里。那样的生活,是毁灭性的。

所以,慢慢来,别着急。在你遇到那个对的人之前,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好的爱情,是两个独立而完整的灵魂,彼此吸引,而不是互相捆绑,互相消耗。

第十四点,学会跟自己独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太害怕安静了。我们每天刷着短视频,看着别人的生活,生怕自己错过什么。但你有没有发现,你看得越多,内心反而越空虚,越焦虑?

因为你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外界,却唯独没有留给自己。

你要学会享受独处的时光。关掉手机,泡个热水澡,或者就是安静地坐着,听听音乐,发发呆。

在独处的时候,你可以跟自己的内心对话。问问自己,我最近过得开心吗?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的人生,要往哪里去?

这种向内探索,比向外寻求认可,要重要得多。一个人只有在跟自己相处好的时候,才能跟这个世界相处好。独处,不是孤单,而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第十五点,不要跟别人比,尤其不要在社交媒体上跟别人比。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精神内耗来源之一。

你打开朋友圈,看到A去了欧洲旅游,B买了新车,C今天又升职加薪了。再看看自己,挤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吃着十几块钱的外卖,瞬间就觉得人生一片灰暗。

但你看到的是真相吗?你只看到了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你没看到A为了攒旅费,吃了半年的泡面。你没看到B为了还车贷,每天要打两份工。你也没看到C为了那个职位,熬了多少个通宵,掉了多少头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都有自己的节奏。有的人22岁就大学毕业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有的人25岁就当上CEO了,但50岁就去世了。

你的人生,不是一场跟别人的百米赛跑,而是一场属于你自己的马拉松。你要做的,不是去看别人跑得多快,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节奏,确保自己一直在前进,一直在成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把刷朋友圈的时间,拿来提升自己。当你自己变得足够强大的时候,你自然就不会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了。

第十六点,我想说,一定要有自己的“热爱”。

它可以是任何事情,画画、跳舞、弹吉他、做木工、研究历史……什么都行。这件事,它可能不能帮你赚钱,但它能给你的生命,注入光和热。

工作和生活,难免会有很多琐碎和不如意。当你感到疲惫、沮丧、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你的这个“热爱”,就是你的避难所。

你可以在这个小世界里,暂时忘掉所有的烦恼,找回最纯粹的快乐和激情。它会给你充电,给你能量,让你在第二天,又能满血复活地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很多人觉得,我哪有时间搞这些没用的。但相信我,正是这些“无用之事”,才能让你在漫长而庸常的人生里,找到诗意和远方。它能对抗生活的无聊,能让你在任何年纪,眼睛里都还有光。

第十七点,学会“感恩”,并且把它表达出来。

我们很容易把身边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父母的关心,朋友的帮助,伴侣的包容……

你要学会去发现和感激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

每天睡觉前,花一分钟,想一想今天发生的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可能就是陌生人对你的一次微笑,或者就是今天的天气特别好。

当你开始用感恩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你会发现,你拥有的,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你也会变得更积极,更乐观。

同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和感谢。对给你帮助的同事说一声“谢谢你”,给你的父母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你爱他们。

这种正向的情感流动,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更温暖,也会让你自己,成为一个更温暖的人。

最后,第十八点,也是我想对那位43岁的朋友,和所有感到“为时已晚”的朋友说的话:

人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43岁怎么了?日本有个作家叫村上春树,他29岁才开始写他的第一本小说。肯德基的创始人,山德士上校,66岁才开始创业。中国有个老人叫王德顺,80岁才走上T台,火遍全国。

你看,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不敢开始的等待。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它不能定义你,更不能限制你。真正限制你的,是你自己内心的那堵墙。是你告诉自己“我不行了”,“我太老了”,“我没机会了”。

你过去的人生,无论精彩还是平淡,都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你从现在开始,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想改变,那就从今天开始。去学一个你一直想学的技能,去培养一个你一直想有的爱好,去见一个你一直想见的人。

只要你还在呼吸,只要你还有梦想,你的人生,就永远有翻盘的可能。别让年龄,成为你放弃自己的借口。

好了,今天不知不觉,跟大家聊了这么多。

这18个所谓的建议,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都是一些朴素的、甚至有点“老土”的话。

但我知道,很多道理,我们年轻的时候听不进去,总要自己摔得头破血流之后,才幡然醒悟。

我今天把它们说出来,就是希望能让你,能少走一点弯路,能更早一点看清生活的真相。

财富,从来不仅仅是银行卡里的数字。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聪明的头脑,一颗强大的内心,一个温暖的家庭,一群知心的朋友……这些,都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你今天20多岁,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就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地基。

如果你今天30多岁,我希望你抓住最好的十年,加速奔跑,活出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今天,像我的那位粉丝朋友一样,40岁,50岁,甚至60岁,我希望你记住,人生最好的年纪,就是现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你觉得今天的视频对你有一点点触动或者帮助,别忘了给我点个赞,或者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感悟。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来源:财富情报局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