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上午,武汉市江夏区谭鑫培戏楼内掌声雷动,第四届“两岸学长迎萌新——典籍中的非遗”活动在此拉开帷幕。近百名华中师范大学2025级台港澳新生齐聚一堂,以典籍为舟、非遗为楫,开启了一场跨越海峡的文化寻根之旅。活动由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民革湖北省委员会指导,华中师范大学、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武汉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非遗项目《吴氏戏法》代表性传承人吴曌受邀在开营仪式上表演非遗古彩戏法,成为全场焦点。摘要:2025年9月10日上午,武汉市江夏区谭鑫培戏楼内掌声雷动,第四届“两岸学长迎萌新——典籍中的非遗”活动在此拉开帷幕。近百名华中师范大学2025级台港澳新生齐聚一堂,以典籍为舟、非遗为楫,开启了一场跨越海峡的文化寻根之旅。活动由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民革湖
典籍里的非遗:从文字到舞台的活化传承
活动以“典籍中的非遗”为核心,通过菖蒲文化、京剧、古彩戏法三大主题,串联起中华文化的千年脉络。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朱长虹以屈原诗词、余光中作品为引,解读菖蒲“辟邪纳福”的文化寓意,揭示其与楚地端午习俗的深厚渊源;武汉京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甘龙珠演绎《定军山》选段,一招一式间尽显武生英姿,更邀请新生登台体验京剧唱腔与身段。
非遗创新者的破圈实践:从守艺到造浪的探索
作为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湖北省杂技家协会理事、武汉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以及武汉市江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氏戏法》代表性传承人,吴曌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更是传统戏法的守护者与创新者。他曾多次受邀登上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幸福账单》《一笑一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环球综艺秀》等节目,以精湛的技艺向全国观众展示古彩戏法和魔术的魅力。在本次活动中,吴曌表示:“传统戏法不是独奏,而是与观众的合鸣。我希望通过互动,让两岸青年成为文化传承的‘共奏者’。”
文化润心的长效机制:从一场活动到一生情谊
据悉,“两岸学长迎萌新”系列活动自2022年创办以来,已服务台港澳学生超1000人次,通过学长陪同办卡、分享经验、组织走读武汉等务实举措,助力新生快速融入。后续活动中,新生将探访江夏文化馆、扬子江非遗馆,体验皮影、纸雕等技艺,并乘坐光谷空轨感受武汉现代魅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明指出:“非遗是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通过古彩戏法、京剧等载体,我们不仅让新生看到文化的‘形’,更让他们触摸到文化的‘魂’。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当吴曌手中的红球最终定格于碗中,当两岸学长的旗帜在戏楼飘扬,这场以典籍为媒、非遗为桥的文化盛宴,已然在青年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正如台生黄榆雯所言:“文化不必受地域限制,来大陆,正是为了追寻这份共同的热爱。”而这份热爱,正通过一场场活动、一次次互动,生根发芽,绵延不绝。
来源:灵度联创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