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这位河南肿瘤科名医的科普真接地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04:25 1

摘要: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有这么一位内科医生。很多患者都是“刷”到他的科普视频后慕名前来就医,患者在看病时也忍不住称赞他的科普“接地气”“非常受用”。他就是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

图为陈小兵作肿瘤防治科普示范演讲。 (作者供图)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有这么一位内科医生。很多患者都是“刷”到他的科普视频后慕名前来就医,患者在看病时也忍不住称赞他的科普“接地气”“非常受用”。他就是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

2024年,陈小兵被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他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在他之前的经历中,一些人难以将医生这个角色与科普工作联系起来。这项荣誉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使更多人认识到,医生同样肩负科普的重要使命。科普临床化、临床科普化”这一理念也因此在更广泛的医生群体中获得了认同。

将科普融合到临床工作中

长了肿瘤就要做手术吗?手术后为什么还要化疗?靶向治疗和化疗有什么区别?什么是肿瘤的免疫治疗……这些都是陈小兵在门诊经常听到的问题,也是癌症患者和其家属最想咨询的事情。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不仅挑战着医疗技术的极限,也考验着医生将复杂的医学概念清晰、透彻地传达给患者的能力。

“化疗就像炮弹,敌我混战时虽然可以消灭敌人,但也会造成己方伤亡;靶向治疗则像精确制导的导弹,能够专门瞄准肿瘤细胞发动攻击。”陈小兵擅长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在门诊,他还会根据患者的职业和生活背景,“因材施教”地打比方,“要是农民,我就用种地的方法去讲;要是建筑工人,我就用盖楼的道理来说。”

在陈小兵看来,科普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能力。科普能力贯穿于临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如做科研、写基金课题,以及向其他科室医生讲肿瘤治疗等,都需要科普能力。平时在查房时,如果遇到有意义的问题,或者有必要给患者和其家属阐述清楚的问题,他也是随时随地开讲,还会录一段小视频发给患者。

在抗癌路上,不少感觉迷茫和恐惧、无助的患者和其家属,在陈小兵的科普里寻得了一份内心的安定。“有些人也会求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有理有据,但做不到有情有爱,无法去鼓励和安抚病人。”陈小兵说。

就地取材做科普

“一个癌字三张口,胡吃海喝加瞎抽。一口一口又一口……”

“预防食管癌,吃饭就不能太烫,要吹一吹、放一放、凉一凉……”

这类陈小兵自编的防癌顺口溜,朗朗上口、简单易记,让他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点赞、评论。

27年来,陈小兵始终致力于肿瘤防治研究和临床一线工作。通过互联网做科普,他帮助更多人防癌于未然。然而,陈小兵日常要处理临床工作,还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整天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有专门的时间做科普。

“对我来说,时间来自通勤路上、休息时和上厕所时。”陈小兵说,“我从不吸烟,极少喝酒,把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就当是休息了。”为此,他常常利用在车上、饭桌上的时间,用手机查阅资料、发微博、更新微信公众号内容。

经过辛勤耕耘,他在抖音平台(@肿瘤博士陈小兵)上的粉丝量超过33万,微博平台(@肿瘤专家陈小兵)粉丝量近50万。用陈小兵的话说,“一不小心成了网络大V”。

他的科普很生活化,都是就地取材,并没有任何专业团队来支持。例如,在下班途中、高铁上、电梯口、讲座现场、公园里,他会伴着“魔性”的音乐,微笑着给大家表演一段“抖肩操”,呼吁大家一起“抖一抖,抖出健康”。在旅途中看到一棵长着如肿瘤般大疙瘩的树木时,他感叹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并用这棵树鼓励患者,要学会带病生存、与疾病共存。

工作之余,陈小兵还会走进企业、学校、工地,甚至田间地头,作癌症预防知识讲座。听过他做科普的人都说,“他长了一张接地气的嘴”。突出的科普能力让他获得了诸多荣誉,如“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河南省首批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首个获得科技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的选手。

陈小兵坦言,用科研的态度做科普,不仅传播了知识,还让他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和研究热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普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为更多人送去健康知识

自2017年起,陈小兵每年坚持返乡义诊,至2025年已是第九个年头。今年大年初一的午后,陈小兵像往常一样,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老乡答疑解惑,并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陈小兵将科普理念贯彻始终,不仅自己积极推广健康知识,还要求团队成员重视科普工作。他常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3月初,北方出现“倒春寒”。在科研项目汇报间隙,陈小兵突然想起之前布置给年轻医生的一篇命题科普文章《“倒春寒”来袭,老年人该如何防范慢性病发作》写得还不够到位。他立即掏出手机,现场“摇人”,催促对方修改文章,并强调“当天就要发布”。

为了传播最新的肿瘤防治理念,陈小兵主编了一系列科普著作,如《面对癌症:不恐慌不盲从》《全面说食管癌》《食管肿瘤整合康复患者指南2024版》等。其中,《面对癌症:不恐慌不盲从》入选科技部2020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并获得2023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科普奖)。在该书序言中,陈小兵写道,希望“能够帮助基层医院,尤其是广大县级医院的医生,提高他们的肿瘤防治水平”。

目前,陈小兵担任着多项重要职务,包括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副部长、科普委员会副主任、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医师分会会长等。“希望能在更多平台上,做更多的科普。”他说。

作者:张英贤 张毅力

编辑:王文洁

审核:王飞

终审:尹传红

来源:中国科普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