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店跑路还挺会挑时候,春节后、暑假结束、双十一前,准是闭店高峰期,闭店前还不忘搞促销、办活动,卖卡的时候比谁都积极,开门营业倒没那么上心,说它们是“跑路高手”真没冤枉。
2025年7月底,威尔仕上海徐汇苑店说闭就闭了,要知道这牌子以前还号称“中国健身行业标杆”呢,现在倒好,直接跌下神坛。
说实话,这两年健身房跑路早不是新鲜事,从小门店到全国连锁,再到那些贵得要死的中高端会所,都在走“开店—圈钱—闭店”的老路,跟绕圈圈似的,没个尽头。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健身房一跑路,就拉群维权、扯横幅讨说法,可最后大多没啥用,好几千的年卡、上万的私教课钱,全打了水漂。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店跑路还挺会挑时候,春节后、暑假结束、双十一前,准是闭店高峰期,闭店前还不忘搞促销、办活动,卖卡的时候比谁都积极,开门营业倒没那么上心,说它们是“跑路高手”真没冤枉。
还有更坑的,现在冒出一群“职业闭店人”,专门接那些快没钱的健身房。表面上疯狂卖卡,背地里偷偷换法人、转股权,等钱卷够了就跑路,本来维权就难,这么一折腾,想把钱要回来更没指望了。
讲完这些跑路的套路,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维权的事。老实讲,这维权难度真不小。就说2025年吧,预付式消费纠纷里,健身类案件占了不少,想追回损失基本没戏。
之前有个朋友办了一兆韦德的卡,那可是高端健身房,会员费动不动就五位数,巅峰时候全国开了140多家店,结果现在照样闭店、跑路,连工资都欠着,创始人更绝,一夜之间把社交账号清空,人直接消失了,朋友那笔钱到现在都没影。
不光是一兆韦德,2023年之后,健身相关企业倒闭的数量就涨得厉害,过去五年倒了超3万家。2025年更夸张,一半的健身房都没撑住,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闭店的比例都超过两成,连头部品牌都躲不过。
有专业人士算过,八成多的健身房开不到一年就黄了,平均寿命也就16个月。以前还开玩笑说“十家健身房,九家在跑路”,现在看,这玩笑快成真了。
本来想健身是为了身体好,结果钱花了、罪受了,最后还被坑,换谁都闹心。我身边不少人现在都不敢随便办健身卡了,怕刚交完钱店就没了,这么一来,想健身的人犹豫了,健身房客流更少,简直是恶性循环。
讲完这些倒闭的情况和维权的难题,大家肯定想问,为啥好好的健身房说倒就倒?
毕竟以前健身房可是暴利行业,一张年卡几千块,私教课一季度上万,跟“贵族运动”似的,好多人咬牙都要买,开健身房也被觉得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核心商圈、社区一条街上恨不得开满,2021年那会全国健身房都超14.9万家了。
其实问题出在模式上。传统健身房太依赖“预收款+高负债”了,把用户交的年卡钱当当期利润,拿去开新店或者投资,根本不用来提升服务。可年卡能用12到24个月,要是新会员少了,钱就接不上,很快就会资金链断裂,最后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
更何况开健身房成本太高,租场地要花钱,还得选人流多的商圈或社区,租金占比能到营收的三四成;教练薪资、销售提成、奖金这些人力成本也不少,占比超四成,这么一算,利润没多少。
本来经济好的时候,靠规模和用户冲动消费还能撑,后来竞争激烈了,器械、课程都差不多,只能打价格战,打来打去大家都没钱赚。
还有,2023年后大家健身的习惯也变了,在家跟着帕梅拉、刘畊宏跳操,或者在Keep上上课多方便,还不用花钱,健身房自然不再是首选。
2024到2025年,Keep每个月活跃用户都有3500万以上,刘畊宏直播间每场都有200多万人看,线上健身的人比2023年多了四分之一,传统健身房更没人去了。
既然传统健身房这么难,那想健身的人咋办?别急,新路子已经出来了,而且还挺受年轻人喜欢。现在的Z世代跟以前不一样,更看重性价比,不喜欢一下子交几千块办年卡,反而爱选月卡、季卡、次卡,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心里踏实。
你看“健身界瑞幸”乐刻,开的店不大,还能月付,24小时营业,跟便利店似的方便,2025年全国门店都超5000家了,会员复购率能到65%;
超级猩猩更直接,不卖年卡只卖次卡,靠特色课程和教练IP吸引人,今年还搞了“教练个人IP孵化计划”,好的教练一个月能接到1000多人次的预约;Keep线上线下结合,还有AI教练和社群打卡,能把用户牢牢留住;甚至还有3元共享健身房,没人管、不推销,价格还低,在上海那些高端健身房中间也能赚到钱。
不光国内这样,国外也有例子。美国的PlanetFitness就是靠低价月费和标准化门店,疫情期间别的传统大店倒闭,它还能扩张,2025年把会员价涨到15美元,照样有人来。说实话,不是健身房不赚钱了,是传统健身房没跟上大家的需求。
艾瑞咨询有份报告说,Z世代选月付或次付健身的占比超八成,六成以上会因为搏击、普拉提这些特色课程选健身房。他们不看硬广,更信口碑和KOL推荐,也在意体验感,冷冰冰的器械可吸引不了他们。
现在有些城市也开始管这事了,试点“健身预付费资金监管账户”,让健身房把预收款按比例存进去,这样就算店倒了,消费者也能拿回点钱。如此看来,传统健身房要是还不改模式,继续靠预付费圈钱,早晚得被淘汰。
其实这场倒闭潮也不全是坏事,算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到成熟的必经之路。中国有4亿潜在健身人群,大多是年轻人,健身市场还是万亿级的,有很大空间。只是未来的健身房得改改路子,走轻资产、重体验的路线,多想想年轻人喜欢啥,少搞些圈钱的套路。
更重要的是得修复信任,敢承诺、敢退卡、经营透明,这样消费者才会再买单。不管是威尔仕还是一兆韦德,它们的倒下不只是一个品牌的消失,更是传统模式的退场。老实讲,消费者想要的不多,就图个真诚和放心,只要健身房能做到这两点,肯定能走得长远。
来源:云娱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