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兴国,科普先行。科学普及工作,从小处说,可以让人民群众避免上当受骗,从大处说,可以给国家政策走向提供抉择判断,让国家发展少走弯路,事关民族兴旺之大局。然而,现实中科普工作且艰且难,还远远没有引起全民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科技兴国,科普先行。科学普及工作,从小处说,可以让人民群众避免上当受骗,从大处说,可以给国家政策走向提供抉择判断,让国家发展少走弯路,事关民族兴旺之大局。然而,现实中科普工作且艰且难,还远远没有引起全民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科幻作家、近年来致力于科普的郑军先生认为,自从科学诞生后,人类经过了三次反科学的大潮。第一次反科学大潮,以文化传统的名义,第二次反科学大潮,以贫富差距的名义,第三次反科学大潮,以生态环境的名义。现在,就是处于第三波当中。其实,诸如反转基因,反核。那些人,是见科学就反的。
郑军先生表示,对这些反科学的浪潮,是可以反驳的,因为种种原因,科学界放弃了在公众舆论场里面的话语权。以至于,对公众讲科学的很多文化人。譬如,某些所谓的专职研究传播科学的人,居然提出"不要迷信科学"。
他说,文化人虽然不懂科学,但是会洗脑。这样,必须组建科普的专业团队,像现在这样,仅仅把科普当成业余活动是不行的。必须有专业团队,必须有钱。科学界本来不缺钱,动辄上万亿的投入,但是用到宣传上就省了。这是大忌,早晚吃大亏!
以无神论价值观在国内的普及而论,在由科学公园发起的2016年无神论论坛上,多位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席间,无论是嘉宾报告还是观众发言,都掩藏不住对时局发展的担忧。极端宗教势力在全球各地步步进逼,宗教逆世俗化的倾向屡屡抬头,无神论者对短期前景实在是难以乐观。
事实上,国内的某些门户网站可以毫无顾忌的违反法律规定和道德操守,皇而堂之的开辟所谓的佛学版面,公开的宣传迷信和伪科学,拼命鼓吹宗教特权,恶意攻击和贬低科学和无神论思想;而无神论者缺乏自己的舆论阵地,往往批判宗教迷信,呼吁思想解放的文章,很快就被有关媒体监督部门删除,甚至会被封号。
本应在无神论宣传上高举大旗的官方无神论学会,从大众科普转型为学术研究,只有少数几个有职称的专家教授可以在官方期刊上发表影响力弱小的文章,由于面对的是小众,阅读量很少,科普和宣传的力度微乎其微。而广大的无神论者缺乏发表自己看法的安全的平台。反倒是宣传宗教思想的自媒体占据了各大网络平台,每天发表的反科学反社会的文章汗牛充栋,并且拥有上亿的读者粉丝;而中国大陆唯一的无神论研究期刊《科学与无神论》,迄今没有获得立项建立自己的公众号。
著名学者习五一教授的论文指出,在我们的高等学府,大学生党员信教的比例早就达到10%;朱清时这样的“中国大巫”可以顶着中科院院士的帽子在各种平台公开招摇撞骗、宣传神学,而不必担心受到任何的惩罚。无神论者已经沦落为弱势群体,迷信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甚至某些官方机构也错误的认为,宗教绝对不能被批判。就以科学公园为例,因为经常在科学公园的公众号推送批判宗教的文章,就被很多公众号解除了合作关系。
我曾经网购得一本《揭开伪科学的面纱》,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科普作品集,上面刊登了"水变油"大师王洪成的事迹。时隔20多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社会早就进入了21世纪,经济建设发展上去了,人的头脑建设却没有发展多少,居然还有陈一文这样的人继续为王洪成招魂续命。本来,"水变油"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事情,这样简单的常识早就应该人人皆知,即使是一个初中生也应该懂得这样的最基础的道理,然而依然有一批以"顾问"陈一文为首的"大师"在为伪科学叫屈。
在科学普及上,我们的工作还很不扎实,让很多年轻人投向伪科学的阵营,成为伪科学大师们的拥趸。伪科学大师可以在社会上散布不实的信息,呼风唤雨,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制裁。正所谓"伪科学进一步,科学退一步",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我们的社会风气会发生什么样质的癌变,真是细思极恐。
由此可见,当今社会迷信思潮泛滥,科学的阵地被极大的压缩,无神论者和科学爱好者,迫切需要抱团取暖。我们当初创建科学公园,就是希望可以为中国的科普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科学公园是在2011年发起创建的公益科普网络社区。创建的目的是为了推广理性、质疑、探索、实证的科学精神;普及逻辑加实证的科学方法;介绍前沿、主流的科学信息及观点。我们与多个科普网站开展合作,至今已经常驻有数十位专业科普作者和高校科研人员,覆盖生物、医学、物理、数学、化学、历史等诸多领域,累计发表重量级科普文章多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对于科学公园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我有一个愿望,要将科学公园建设成为全面的综合性科普平台,除了营造专业的科普形象,同时也为普通科学爱好者打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读者既是被科普者,也有机会成为科普者。
科学公园普及科学知识只是一方面,更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读者更为透彻地了解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当面对现实中的困难问题时,能够从科学的角度,而非伪科学、非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从更宽广的范围来畅想科学公园的追求,那就是盼望中国民众的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科学知识早日成为社会主流,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淘汰乌烟瘴气,建设健康环境,传播正能量,为国家发展尽些绵薄之力。
国内介绍科学知识的网站、杂志、书籍并不少,生活中常用的科技产品也不落伍于世界潮流,但无论普通民众还是社会精英,甚至一些著名科学家,大多缺乏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以至于国民科学素养普遍偏低,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易于盲信盲从一些伪科学、迷信骗局,因此,在当前中国,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比普及科学知识更为重要。
科学公园还致力于传播科普文章的同时,还积极组织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如举办历届中国无神论论坛、转基因大米品尝、反击邪教等等。
在从事科普工作中,我对如何做好科普有过反思。我的朋友罗思扬说过一段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他说:
我们不是在搞科普的人之间竞争,我们更多的竞争是要跟做娱乐的、做体育的、做电影的,或者放美女图片的,我们是要跟他们去争取用户的时间。
科学公园的老朋友施展先生,这次打算为科学公园出版一部批判迷信和伪科学的科普文章合集,甚至打算未来背负亏损,我对施展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这部科普集,汇集了科学公园数年来众多科普文章精髓之所在,我可以保证,这是一部思想性在近20年来具有领先意义,甚至可以说是近年来科普著作中具有划时代成果的一部文集。很多科普作者为了这部科普集的出版,自愿放弃了版权,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无神论是劳动和人性自觉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和思考的成果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无神论。顾名思义,无神论就是实事求是,认为世界上没有神、鬼和天堂、地狱以及其他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实际存在;人的命运掌握在人自身的手里。这是事实,也是真理,不应该讲或不可以讲么?
有学者说,无神论没有学问;只有没有学问的人才讲无神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无神论道出的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相反,有神论必须是“有学问”的,因为它要把本来没有的东西说成是有的,而且还要说成普通大众都应该归命的神圣,没有“学问”确实不成。譬如论证上帝的存在(本体论、宇宙论、目的论之类),写过多少文章,出版过多少图书? 描述神的性能(真善美、爱及全知全能之类)的又有多少论著? 进一步说明神与人的关系(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以及信神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狱之类),特别是神与社会,包括政治、科学、伦理以至价值观的出版物又有多少? 从西方到中国,从古至今,恐怕几个图书馆也装不下。然而大家也都清楚:这种学问叫做“神学”,为了避免大众对神的嫌弃,现在又美其名曰“宗教学”或称之为“学术神学”,而且据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界”中的“显学”了。
为什么讲,说无神论者没有学问也有道理? 现在好多学者争着说,宗教的诞生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同源,以此说明有神论的源远流长,是个宝,动不得。那无神论呢? 劳动创造人;人之所以脱离动物而成为人,始于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据此,一旦劳动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和动力,同时就意味对神造人和神造物的否定,也就意味着无神论的产生;生产劳动就成了无神论得以成立的第一个证明。至于男女相恋,交媾生子,人类由之得以延续,则成了无神论出自人的本性的另一个证明。“食色性也”,人性自身把无神论牢牢地系在生命的深处,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世界三大宗教都有禁欲主义的教义,因为正是“食色性也”制造了宗教信仰的原始障碍,而其结果,没有一种宗教实行得彻底。最近天主教教皇遇上大麻烦,他因为隐瞒和包庇神职人员娈童的丑闻,闹到英国的无神论者要以“反人类罪”公开起诉他,而娈童就是禁欲主义教义违反人性的恶果之一,这种情况读读《十日谈》这一名著,看看《巴黎圣母院》的电影,就会增加些形象化的印象。更直观一些,婴儿一出生,他(她)的小嘴就要找妈妈的奶吃,而不是去寻求神赐,这是日常最能感知的现象了。这样,不需要理论的论证,也不需要什么学问,只要神经正常,没有人会等着天上掉馅饼,也没有哪位处女不受精即能怀孕或求助观世音即能送子入怀。就此而言,大家都是无神论者,我们称这种无神论为自发的或本能的无神论——它存在于世俗的一切生活领域,而且贯穿于人的一生。
如此看来,宗教并不是人类的本然需求,有神论是被强加给人类头上的一种负担,一付枷锁。问题是,它的依据是否真实,它的存在是否合理,这种没有客观依据而又不合理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强加给人们而人们又自愿或不得不接受?这类问题需要回答,于是就有了自觉的无神论——即针对有神论、与有神论对立的无神论产生了。自觉的无神论担负的使命,是揭露和批判有神论的荒诞,驳斥神学的谬误,说明宗教鬼神论的根源以及战胜有神论的途径。可以说,它从宗教的诞生那天起就产生了。自觉的无神论的历史与宗教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同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神论又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要驳倒一切鬼神论,并揭示其诸多组织形态的历史与功能,与此同时,还要阐明无神论的科学与哲学以及人类实践的依据,甚至要表明无神论和非宗教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特征,因此论及的范围远比神学广泛,而思想更有深度。《大不列颠百科辞书》对“无神论”的解释是:无神论是人类“文明和思考的成果”,——这应该是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准确判断,是客观公正的:在无神论那里,体现着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由盲目到思考,从不完全的知向完全的知之无限发展的主要过程,以及人之作为人的基本精神,要把它的所有“成果”表达出来,没有足够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就此而言,有神论和无神论涉及的仅是事实的真相问题,是孰更接近真理与孰更趋向谬误的问题,而与人的道德资质和政治趋向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有些学者高调宣扬宗教的道德属性,认为信教都是行善的,以至提倡用宗教维护社会治安,协调人际关系,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的事实,逻辑上不通;同样,说无神论就是邪恶,无法无天,或一定表现为政治进步,同样不符合事实,逻辑不通——因为政治、道德与有无鬼神信仰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一旦有神论被组织化,包括思想体系的构建和教会组织的确立,情况就有了根本性变化,它被进一步赋予了意识形态的意义,具有了社会的性能。单纯的有神论属于宗教观念,只限于精神层面;作为组织化了的宗教,具有了社会教化的功能,形成社会团体,精神力量转化成了物质力量。
有神论之被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组织化,促使无神论应对的内涵也复杂起来,大大超出了是谁道出了事实,是谁拥有真理的范围,而进一步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以及道德、政治和社会、法律等几乎现实生活中所有领域。这种无神论,西方从文艺复兴起始,经启蒙运动而至青年黑格尔派,随着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神权政治和近代科学的大发展,达到了高潮。由于这个时期的无神论具有鲜明的反封建主义和批判神学的性质,人们一般称之为“战斗无神论”;又由于它充分采用了当时的科学成果,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为武器,对科学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又被称作“科学无神论”。
来源:怀疑探索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