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夜里翻身上百次,数羊数到天亮;有人凌晨三四点醒来,再也睡不回去。白天精神恍惚,脾气变得暴躁,原本喜欢的事都提不起兴趣。
夜里一点半,窗外一丝风都没有。床头的钟滴答滴答地响,像是在提醒——又是一夜难眠。
这不是个例。失眠这件事,在许多人的生活里,已经不只是“睡不好”那么简单。
有人夜里翻身上百次,数羊数到天亮;有人凌晨三四点醒来,再也睡不回去。白天精神恍惚,脾气变得暴躁,原本喜欢的事都提不起兴趣。
更严重的是,睡不好,不只让人第二天无精打采。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失眠,真的会影响寿命。不是吓人,也不是夸张,而是身体一点点在抗议。
人这一生,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这个看似“静止”的过程,其实是身体最繁忙的时刻。白天积攒的毒素、炎症、情绪,很多都要靠睡眠来清理。
如果这段时间被偷走了,身体就像一台没法完全重启的机器,卡顿、出错、耗电快。而失眠——就是那只悄悄拔掉电源的手。
在一项追踪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相比,长期失眠的人,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明显上升。
尤其是中老年人,本就处于身体机能逐步下降的阶段,若再被失眠拖累,身体更吃不消。
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注意力变差、记忆减退、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倾向。这不是心理脆弱,而是大脑因睡眠不足,无法正常“修复”。
有研究显示,失眠者的大脑灰质密度会降低——灰质是处理信息的关键区域。一晚两晚没睡好还能撑,但一年两年呢?五年十年呢?
说到底,睡眠不是“休息”,而是一种主动的修复机制。它像一支医生团队,每晚悄悄工作,把细胞修好,把激素调整,把免疫系统调稳。
失眠,就是让这支团队罢工了。很多人知道失眠不好,却总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惜,失眠这件事,越拖越难好。
刚开始,只是晚上偶尔睡不着。一段时间后,变成长期依赖手机、电视、晚饭吃太晚、情绪起伏大……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加重失眠。
到了可能连“躺上床”这件事,都会让人紧张。明明困得不行,一闭眼就开始焦虑:“今天能睡着吗?”焦虑让人更睡不着,睡不着又更焦虑,变成了死循环。
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朋友,以前工作忙,熬夜成了习惯。退休以后,突然清闲下来,才发现睡眠出了问题。白天无所事事,晚上反而更精神。
而有些人,身体开始出现小毛病,上了年纪,夜尿频繁、骨关节疼痛、内分泌紊乱,也会影响睡眠。
再加上生活节奏变化、子女不在身边、孤独感加重、精神关注减少……睡不好就更常见了。
可失眠并不是无解的困局。方法不是没有,只是很多时候,被忽视了。
有人试过吃安眠药,短期可能有效,但长期依赖会带来副作用,甚至形成依赖,不停加量。反而让睡眠更被打乱。
在传统中医里,有一个方子,被不少老中医称作“安神第一方”——酸枣仁汤。
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能替代医生治疗,但在调理体质、改善睡眠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适用于那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后疲乏的人群。
酸枣仁,被称为“静心之药”。中医讲“心主神明”,心神安了,人才睡得沉。酸枣仁性味甘平,能养心安神、敛汗益肝。搭配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等药材,调和五脏、清热除烦,能让人慢慢地,从“睡不着”,变成“想睡觉”。
这个方子不是人人都适用,具体用法、剂量、禁忌,还是得根据个人体质判断。不能因为有“口碑”就盲目使用。
但它背后的理念却值得借鉴:睡眠,是调出来的,不是压出来的。
除了药方,生活中的小细节,常常才是真正决定睡眠质量的关键。
晚上别喝浓茶、咖啡。别在睡前讨论太激烈的话题,也别一边刷短视频一边想着明天的烦心事。
卧室灯光要柔和,温度不要太冷或太热。枕头高度合适,床垫不宜太软。穿宽松的睡衣,脚不要冰凉。
白天得“动起来”。哪怕只是每天散步半小时,也能帮身体建立“昼夜节律”。白天动得足,晚上才睡得香。
有人问:“都说睡得好寿命长,可要是天生就睡不好,怎么办?”
天生的睡眠特质确实存在。有的人对声音极敏感,有的人容易醒。但这并不代表就注定失眠。关键是如何与身体“和解”。
不要强迫自己“必须几点入睡”,也不要因为一晚没睡好就整天自责。睡眠,是件顺其自然的事。睡得着,是福气;睡不着,也不必焦虑。
有位退休教师,曾经被失眠折磨了5年。每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白天顶着黑眼圈去跳广场舞,别人还以为她“精神好”。后来,她开始写日记、练太极、晚饭吃得清淡、少用手机。慢慢地,睡眠竟然奇迹般地回来了。
她说:“我不再把晚上当成一场战斗,而是学着接受它。”
睡不好,不是失败,也不代表脆弱。它只是身体在说话。学会倾听,学会调整,慢慢地,睡眠会回来。
人到中年,睡一场好觉,比什么都珍贵。它不是奢侈品,而是生命的基本保障。
有时候,真正的长寿,不是吃多少保健品,而是每天晚上,都能安安稳稳地合上眼睛。
哪怕没有奇迹发生,只要稳稳地睡着,那就是最温柔的奇迹。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张洁.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4):1-4.
[2]王立平,陈佳.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3):221-225.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睡眠健康指南(2023版)[S].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
来源:专注瘦身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