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深时景与人间俗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9 22:39 1

摘要:谷雨时节的田畴总带着股利落的劲头。南地水乡早见农人赤脚踩进泛着新绿的秧田,青秧在水镜里栽成齐整的诗行;北方麦海正翻着银绿波浪,麦穗灌浆时最怕锈病白粉侵扰,倒春寒与冰雹的阴影,总让人心头悬着半枚未落地的秤砣。

谷雨时节的田畴总带着股利落的劲头。南地水乡早见农人赤脚踩进泛着新绿的秧田,青秧在水镜里栽成齐整的诗行;北方麦海正翻着银绿波浪,麦穗灌浆时最怕锈病白粉侵扰,倒春寒与冰雹的阴影,总让人心头悬着半枚未落地的秤砣。

山坞里的茶园是另一番热闹。清明后采剩的茶蓬在谷雨前又攒了新力,叶片肥硕得能裹住晨露,采茶女的竹篓里盈着翠色,指间漏下的茶香能追着山风跑半里路。这时候的茶叫二春茶,经不得久炒,在竹匾里晾个半日,铁锅里翻两遭,便得了春雨的魂魄,泡出的茶汤绿中泛金,喝着竟有田野里奔跑的鲜爽气。

旧俗里的谷雨总与水相关。上古的祓禊礼到如今已淡成浅绿的影子——三月三河边洗濯,兰草水泼洒时泛起的细碎银光,原是先民借水洁身的祈愿。文人雅集的曲水流觞倒留了些趣味,酒杯顺渠漂流,停驻处必有即兴的诗句溅落,像王羲之在兰亭写下的墨痕,至今还在纸页间淌着酒香。姑娘们鬓边别着的荠菜花倒是实在,野地里随手采的白花,簪在青丝间竟比簪花还要灵动,说是能避虫明目,倒更像春天给人间别上的一枚草质勋章。

沿海的祭海仪式最是庄严。谷雨清晨,渔港里飘着新漆的木香,猪羊摆上祭台,渔民们的古铜色脸庞映着香烛,海神祠前的浪花都似在屏息。这仪式唤作“壮行节”,船出海时的号子声惊飞鸥鸟,载着满舱的祈愿驶向雾蓝的海平线。内陆的“走谷雨”则多了份轻盈,小媳妇们挎着竹篮串亲戚,或在田埂上走个来回,鞋尖沾的春泥都带着丰收的盼头,仿佛脚步能把地气踩进日子里。

洛阳人这时候正忙着赏牡丹。谷雨前后的牡丹开得泼辣,姚黄魏紫在枝头堆成锦绣,连风过处落的花瓣都有胭脂色,沾在衣襟上便成了应时的花笺。乡野间的“洗桃花水”更添浪漫,春水涨时夹着桃花瓣流淌,年轻人在浅滩涉水,任花瓣擦过脚踝,权当是春天给的温柔洗礼。

饮食上最见时节的妙处。竹叶粥要采新抽的淡竹叶,在陶罐里熬得青碧透亮,喝时拌点槐花蜜;绿豆汤必得用砂锅慢火,煮到豆衣半浮,澄出的汤水冷凉清甜。芹菜正是鲜嫩时候,粗梗掰断能听见“咔嗒”响,拌上海带丝,滴两滴芝麻油,是老辈人说的“清肝明目菜”。市集上卖菜的老汉总把芹菜码得像小塔,叶子上的露水颤巍巍的,让人见了就想称上两把。

农谚是刻在泥土里的智慧。“谷雨前后,安瓜点豆”,锄头下去的深浅都合着节气的节拍;“谷雨不下庄稼怕”,农人看天的眼神总带着与自然对话的默契。至于棉农说的“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那是播种时节特有的急切,仿佛晚一天下种,秋天的棉桃就会少结几个。

古诗里的谷雨总带着湿润的画意。张志和笔下的“桃花流水鳜鱼肥”,是西塞山前白鹭掠过水面的惊鸿;韦应物写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则是春潮带雨时渡口的寂静,连船舷上的水痕都凝着诗意。这些句子像谷雨的雨水,润物细无声地渗进人间烟火,让耕种与守望都有了美的韵脚。

雨脚渐收时,田垄上的新苗正顶着水珠生长。谷雨是春天的落款,却也是希望的起笔——农人埋下的种子在春泥里舒展,采茶女指尖的茶香飘向远方,连檐角滴落的雨水,都在青石板上敲出期待的节奏。这时候的人间,既有耕种的辛劳,也有习俗的温热,更有对收成的默默期许,像一坛新酿的米酒,在时光里等着酿成丰年的甜。

来源:颖宝创意历史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