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上市遇阻,罗永浩直播吐槽,后厨开放曝预制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0:32 1

摘要:这年头,要说哪家餐饮企业的运气衰到爆,不提西贝莜面村,都觉得对不起老板贾国龙亲自写的那副上市剧本。

这年头,要说哪家餐饮企业的运气衰到爆,不提西贝莜面村,都觉得对不起老板贾国龙亲自写的那副上市剧本。

明明蓝图画得明明白白,手下兄弟们各就各位,全中国370多家门店张灯结彩,等着大佬一声令下冲进资本市场,赚个盆盈钵满爽爽快。

哪想到人生最怕“计划赶不上变化”,偏偏半路就杀出来个罗永浩。

人家脑门子一热,随口这么一吐槽,把西贝推进“泥潭模式”,绝对是现实版的“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西贝本来想敲钟上市,下一秒就被这种操作拍成了泥饼。

是不是太离谱?

其实故事开头谁也不会想到,罗永浩只是在直播间说了一句“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发的还是那种“情绪直击灵魂”的牢骚。

这种事搁在餐饮圈,过去不算什么新闻。

但老贾——西贝那位“永不上市”后来变成“马上就上市”的掌舵人,一听就原地爆炸。

上来没两句嘴,直接脱口要干“法律武器”,说要告老罗。

紧接着又玩出后厨全国开放日,打算一波自证“咱家都是现炒的,真材实料!”

结果……哎哟妈,自家门一开,那曝光镜头啪地一下,照见锅里全是“袋装鸡汤”、冰箱里面卧着大块冷冻鱼,看着比家里速冻饺子还统一工业风。

关键是参观的吃瓜群众里头,还有没健康证的,居然就直愣愣溜进操作区,食品安全红线跟没画一样。

罗永浩这边又趁热打铁,立马在直播间悬赏征集铁证,怼得西贝连底裤都没地儿遮。

说出来都尴尬,这哪是危机公关,简直就是现场教学“怎么自己把自己放倒”。

大家都说,罗老师不过是像剧场路过小孩扫个地,西贝老板却自己把外衣裤子扯脱了,大喊一声:“被欺负啦!”

有那功夫,不如回去点根烟,仔细想想到底餐饮要的是啥。

这波操作,一夜之间客流掉了近半,营业额直接扑街,部分门店外卖订单可怜到一个班员工都养不起。

想到西贝原计划2026年上市拉一波,结果业务数据比过山车翻得还快,拥趸们那点发财美梦瞬间跟着碎得稀巴烂。

讲真,贾国龙那句“永不上市”翻车也不是头一回。

疫情三年,把多少餐企收拾得七零八落,西贝虽说抗住了最艰难时候,也学会了套路大补。

预制菜成了救命稻草,无论儿童餐还是空气馍,统统全上,甚至上线美食市集,实在走投无路什么都想蹭热度。

营收确实给力过,2023年眼看着冲到了62亿,妥妥一大步。

2024年呢,结果滑下来只剩58亿,今年上半年更只有29亿,平均一天收1600多万,好听点说挺能打。

但你要是真知道行业行情,会发现,其实投入产出压根不成正比。

都想着拼命做数字,活生生把消费者味蕾当测试小白鼠。

碰上监管层和批判性十级的消费者,假的都藏不住。

老贾在采访里回忆过去那股豪气,说“上市没啥意思”,可现在风头一紧,口风立刻变成“既不设目标,也不排除可能”了。

谁还信呢?

资本不是傻子。

投资人也不是瞎子。

老百姓的嘴巴最诚实。

你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更瞒不住火眼金睛的网络媒体。

说老实话,西贝如果还想冲上市,最关键的一点,不是门面做得有多大,也不是故事讲得有多会,而是真得守好食品安全那条线。

这些年咱们都差不多看腻了什么“资本逐利割韭菜”,谁还没上过餐饮上市割一波的车。

但西贝不一样,它曾经靠着“一碗莜面、朴实本味”站稳脚跟,结果这回生生作法自毙。

一场后厨开放,没人记得你的好,大家记住的只有你家锅里有多少袋装、冷冻和套路。

于是,舆论一边倒,三天损失近500万直接飞了,部分门店一天报亏2000元。

宝妈们超级团结,那点因为儿童餐逆势涨了415%的好势头,好家伙,网友一句话全部归零。

没想到吧,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儿童餐,直接被拉黑出局。

西贝紧急发声说要回归门店现炒。

这步棋现在再走,能有多大用?

怎么说呢,失去用户信任、砸坏品牌,重新修一遍比登天还难。

其实这场风波,让人想起一句经典:“咱啥都能接受,就是别当韭菜割了还要说‘你吃的是人参’。”

西贝这回明明白白把资本逐利和消费觉醒的大碰撞演给大家看了一遍。

以前餐饮可以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资本市场一听美丽数据就猛追,谁在意厨房背后会不会是流水线?

但消费者眼睛雪亮。

预制菜的话题从没淡过,谁敢明目张胆玩套路,谁就跑不了“翻车定律”。

互联网又让一切无处遁形。

吃瓜群众会扒皮,媒体会查卫生,罗老师带头砸场子,网友顺手推波助澜。

企业越遮遮掩掩,问题暴露得就越彻底。

本来一句牢骚,闹成全国大讨论,把西贝多年来的face直接薅没了。

有网友开玩笑:“上市就让你割韭菜,你还割到全网都喊疼,你怎么胆这么肥,底裤都赔没啦?”

危机公关教科书估计都记载不了老贾这波自损800的神级操作。

其实西贝的遭遇真不只是餐饮一家的问题。

背后故事,是整个餐饮行业急功近利和消费主权的正面硬刚。

时代变了,名气再大也不是一锤子买卖。

靠复购率和真实口碑吃饭的行业,不比PPT画大饼那一套。

你家锅里到底装的啥,是灵魂手作还是流水线产业,消费者不是傻的。

西贝这阵阵操作,全程都像表演“把信任一点点耗光的全过程”,最终还要弯腰认错,承诺改回门店现炒。

这么一波来回,上市的风头全无也就罢了,更糟糕的是企业多年积累的形象、老顾客的信赖,通通成了泡影。

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明白快。

等到自家底裤都曝了光,贾国龙也意识到,只有真正尊重行业底线、把消费者当上帝,才能少点翻车,大步向前。

也许这场危机的真相比一切公关道歉还直接:餐饮可玩不了“双面人”那套,想割韭菜又要牌坊?早晚得上热搜翻车。

这年头,谁还敢对消费者玩套路?

你啥时候真心实意做菜,啥时候市场就会回头看你一眼。

那么,如果你是老板,遭遇类似危机,会怎么做?

大家觉得预制菜和品牌信任,真能兼容吗?坐等留言区高见!

来源:萌宠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