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战,3000架歼-6无人机展开大规模突袭,美军航母无法阻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9 18:18 1

摘要:而在海战上,无人机集群作战也成为了颠覆传统海战规则的关键,尤其一则关于中国歼-6改造成无人机的推演报告更是让全世界震动!

军事科技加速的今天,很多武器的发展其实已经超过我们普通人的认知。

而从俄乌战场的经验上看,无人机集群在战争中的作用已经颠覆了传统战争的规则。

而在海战上,无人机集群作战也成为了颠覆传统海战规则的关键,尤其一则关于中国歼-6改造成无人机的推演报告更是让全世界震动!

如果中国的歼-6真的全部改装成无人机,台海或南海爆发冲突时,3000架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歼-6无人机组成“钢铁风暴”,在恐怖的饱和攻击模式下,必然彻底改写整个太平洋海战的力量对比。

那歼6何时改为无人机?这个无人机集群到底有多强?是否真的能改写整个战争走向?

一、歼-6

说起歼-6,可以说是中国战斗机的一代里程碑,为我国维护国家和平。

20世纪50年代,中国刚刚经历朝鲜战争。在战场上被美国的空军压制,导致了巨大伤亡。因此,复杂的国防安全形势,要求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空军。

当时中国的空军主力仍是米格-15亚音速战机,在面对美军U-2高空侦察机和国民党RF-101A侦察机的时候力不从心,当时美军的U-2侦察机飞行高度超过2万米,而RF-101A飞行时速则超过1800公里,米格-15的性能根本比不上。

1954年,苏联的米格-19超音速战斗机开始服役,中国也意识到了,未来空军的发展目标必然是超音速技术!

到了1957年,中苏签订协议,决定引进米格-19P截击型技术资料,并将其命名为“东风103”项目。

而沈阳飞机制造厂(现航空工业沈飞)和黎明发动机厂(现中国航发黎明)两个厂家,承担了整体的试制任务。

但由于“大跃进”时期的盲目追求速度,初期生产的歼-6甲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飞机出现进气道铆钉脱落、座舱漏气、平尾抖动等问题,甚至发生导管漏油导致发动机失火等严重故障。

更重要的是,空军夜间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不得不采用其他临时方案应对夜间入侵。

1960年,两个工厂积压了上百架不合格的飞机,甚至导致空军两年内都无法更新装备。周恩来总理于视察沈阳时,严厉批评生产乱象,要求全面整顿。

随后,工厂开始严格按照苏联图纸重新试制,制定了《十项开工标准》,并于1963年9月成功完成歼-6丙的首飞!

1964年后,歼-6开始了批量生产。其基础型号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1.36马赫,配备两门30毫米机炮,并能挂载霹雳-2空对空导弹,成为当时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

歼-6的研发也没有停止,为适应多样化作战需求,科研人员不断的改进衍生型号。

其中,歼教-6教练机更是整合了多种机型的优点,成为我国首款超音速教练机。

而歼侦-6侦察机加装了全新的先进照相设备,可以执行各种战役战术上的情报搜集工作。

歼-6乙和丙等修改型号,能应对不同气候与任务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西沙海战中,歼-6配合海军舰艇收复了西沙三岛,首次验证了空海协同作战能力。

歼-6的战绩本身也非常辉煌。1964年12月2日,中国空军飞行员驾驶歼-6战机,直接击落了一架美制RF-101侦察机,这是歼-6首次在实战中击落敌机!

1965年3月18日,高长吉驾驶歼-6在超音速条件下连续16次机动,于480米近距离击落台湾RF-101侦察机,创下世界空战史超音速击敌纪录。

1967年6月26日,王桂书与吕纪良双机编队以8.2G过载机动,在海南岛附近击落美军F-4C“鬼怪”战斗机,打破二代机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长达46年的服役生涯中,歼-6创造了辉煌战绩。

1964年至1971年间,中国空海军飞行员驾驶歼-6击落击伤各型敌机23架,自身无一战损!这种战绩,堪称辉煌,也堪称颠覆!

从仿制初期的质量危机到战场上的“空中铁拳”,歼-6见证了中国航空的真正发展!

而且歼-6的总产量高达5205架,至今仍保持中国军用飞机的生产纪录。其中大量的歼-6出口至埃及、巴基斯坦等十余国,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空中防御的中坚力量。

二、新传奇

2010年,歼-6退出了空军的现役,但是它的传奇却并没有因此而终结。

部分歼-机体被改造为歼-6W无人机,拆除了弹射座椅及航电系统,加装了自动驾驶仪与地形匹配导航,可挂载6枚250公斤炸弹,可以执行精确打击。

根据媒体的卫星图像显示,福建龙田机场曾部署至少55架歼-6W!配合三代机形成了“虚实结合”的战术体系。

可以说,这种低成本改装策略,不但延续了歼-6的军事价值,更使其在信息化战争中焕发新生。

通过加装国产涡扇-17发动机和数字化飞控系统,这些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可以提升到1800公里!作战半径直接覆盖整个第一岛链。

更重要的是,这些歼-6无人机所搭载的电子模块,可以实时共享整个战场的信息。也就是说直接把所有无人机变成一个整体,形成网络式覆盖式的打击。

也就是说科幻电影中那种。无数无人机进行饱和覆盖攻击的场景将成为现实,而且这种无人机网络即便有部分被击落,剩余单元依靠人工智能也能自动调整攻击路径,依然可以实行全覆盖的攻击!

最让人惊讶的地方在于,歼-6战斗机改装无人机的成本,低的让美军感到恐惧!改装一架歼-6无人机的成本仅为32万美元。

而美军航母群拦截无人机依靠的最新型“郊狼”反无人机系统,使用的是“标准-6”导弹,造价高达430万美元。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改造3000架歼-6无人机,所用的造价不到1亿美元。开战的时候3000架无人机以10波次、每波300架的多轴向突击模式袭向美军航母,而美军航母编队拦截这些无人机仅计算弹药消耗就得投入12.9亿美元!

这还未计入舰载近防系统持续作战导致的炮管过热、弹药补给中断等连锁反应。

这种感觉就相当于我们在观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电影电视剧时,眼前被秦国万箭齐发的场景所震撼一样!

当然,网上传播的直接改造3000架歼6无人机的传闻其实是假的,目前第1批的计划是300架。但是真的想改造出3000架歼六无人机,这也并非是梦想。

中国的军工体系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为这种战术构想提供了坚实后盾。目前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脉动生产线可实现每月120架歼-6无人机。

这意味着在战前三个月即可秘密储备超过4000架作战单元。而这些无人机完全可以提前分散部署在沿海地下机库、高速公路起降点甚至民用货轮内。

由于完全不需要飞行员,甚至都不需要每架无人机都人为操作,所以其隐藏能力变得更强,隐藏时间也变得更长。完全可在开战瞬间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发射矩阵

而美军为应对此类威胁,被迫将“福特”号航母战斗群的部署周期延长至18个月,舰员反无人机训练强度增加40%,直接导致年度运维成本暴涨至58亿美元。

三、无人机的威力

有人或许有疑问,无人机的威力真的有那么大吗?其战略价值真的值得我们如此去发展吗?

其实,俄乌战场就已经成了现在无人机技术的实战实验室。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不仅验证了无人机的战术价值,更揭示了未来战争形态的变化。

当俄罗斯的“见证者-136”无人机,只要一出动便如蝗虫过境一般,以3.2万美元的单价消耗着乌军价值百万美元的防空导弹。

而乌克兰方面。对于无人机的操纵和使用也让人叹为观止。乌克兰军队就依靠着价值500美元的商用无人机,击落了俄军米-28军用直升机!

这种“诱饵消耗+精确突防”的复合战术使传统防空体系陷入“拦截破产”困境。这使得传统的坦克装甲车陆军,必须要跟在无人机的背后行动!

正因为有了大规模的无人机集群,人工智能的深度介入也改写了作战规则,传统的人工遥控已经逐渐被智能算法所取代。

乌军的“荨麻”系统能在30秒内完成从目标识别到火力分配的完整杀伤链,这种算法驱动的决策速度是人类指挥官的60倍!

乌克兰军队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小型无人机,如果这种无人机集群是成百上千架歼-6呢?其作战威力只怕会以几何数字倍增!

更大的关键问题是,无人机集群的使用使得双方的作战成本差距更加巨大。

俄军每天发射300架自杀式无人机消耗乌军防空资源,而乌军使用大疆Mavic 3改装的反坦克装置,以2000美元成本摧毁价值400万美元的T-90M坦克。

在这场军事革命的浪潮中,无人机已从辅助工具升维为核心战力,无人机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关键则是背后国家的工业产能。

比如俄罗斯2024年无人机的采购量暴增10倍至140万架,其脉动生产线每22分钟就能下线1架新型攻击无人机,这种暴兵速度远超西方军工复合体的预期。

在这个“算法即弹药、数据即杀伤”的新战场上,传统军事强国倚仗的重型装备正面临“降维打击”。

也许未来中国统治世界战场的转折点,就是歼-6这个退役了十几年的老功臣,变身返回战场那一天!

参考资料:

1.中国歼6或被改攻击无人机 突破防空比制导武器更精准 2018年06月29日 新浪军事

2.我军3千架歼6改无人机攻台纯属谣传 其实只有300架 2016年12月09日 新浪军事

3.揭解放军三大特种用途“自杀”无人机 2015年06月15日 作者:任瑞燕编辑:任瑞燕

4.【揭秘】贵州大山深处的这家工厂,飞出了咱中国人自己生产的战斗机!:央视财经

5.歼6战机告别空军 专家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0年06月13日 来源:新京报

来源:元衡防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