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选秀节目,不都得是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又唱又跳还得会整活吗?” 小区广场舞队的李姐一边帮张桂兰整理裙摆,一边忍不住念叨。张桂兰今年整五十,头发特意染成了显年轻的栗棕色,身上穿的亮片上衣还是托闺女从网上买的,此刻正攥着皱巴巴的选秀报名表,在 “星光训练营”
“现在的选秀节目,不都得是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又唱又跳还得会整活吗?” 小区广场舞队的李姐一边帮张桂兰整理裙摆,一边忍不住念叨。张桂兰今年整五十,头发特意染成了显年轻的栗棕色,身上穿的亮片上衣还是托闺女从网上买的,此刻正攥着皱巴巴的选秀报名表,在 “星光训练营” 海选现场的人群里缩成一团。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海选了,前两次不是被评委打断演唱,就是因为 “风格不符合节目定位” 被直接请下台。可她就是不甘心,家里的冰箱贴都还贴着前两次海选的号码牌,这次揣着新打印的报名表,心里又揣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 谁说五十岁就不能追个梦了?
一、第三次海选:“您还是回家带孙子吧”
“下一位,38 号张桂兰!”
听到叫号声,张桂兰深吸一口气,提着裙摆快步走上台。舞台不大,就铺着一块蓝色的地毯,三个评委坐在桌子后面,脸上没什么表情。她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评委里还有个笑盈盈的小姑娘,这次换成了一个戴眼镜的男人,眉头从她上台就没松开过。
“阿姨,您要表演什么?” 中间的女评委先开口,声音还算温和。
“我唱首《映山红》,我自己练了好久的!” 张桂兰赶紧回答,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她为了这次表演,特意找小区里开 KTV 的老王借了设备,每天晚上在自家阳台上练到十点多,邻居敲门提意见都没停下。
伴奏响起来,张桂兰闭上眼睛,跟着节奏唱了起来。她的声音不算特别亮,但透着股韧劲儿,是那种在菜市场砍价、在医院陪床都练出来的实在嗓音。唱到高潮部分,她还特意加了个自己琢磨的转音,心里正有点得意,突然听到 “叮” 的一声 —— 是评委按了停止键。
戴眼镜的男评委先开口,语气里带着点不耐烦:“阿姨,您这歌唱得吧,没什么问题,但我们这是选秀节目,要的是年轻、有活力、能吸引观众的选手。您看台下,来的都是十八九、二十出头的孩子,您这年纪…… 要不还是回家带孙子吧?”
这话像根针,一下子扎进张桂兰心里。她脸瞬间红了,嘴张了张想反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上次也是这样,评委说她 “太接地气,没有明星相”,这次更直接,连 “带孙子” 都搬出来了。她看着台下,确实都是打扮得光鲜亮丽的年轻人,有的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有的穿着露脐装,跟自己这一身亮片上衣比起来,确实像两个世界的人。
“我…… 我还能再唱一段吗?我后面还有个高音没唱呢!” 张桂兰声音有点发颤,却还是没挪步。
女评委叹了口气,递过来一张淘汰通知书:“阿姨,真不是我们不留您,是节目有节目得定位。您这精神我们佩服,但真不合适。您拿着这个,下次要是有适合您的节目,我们再通知您?”
张桂兰接过通知书,纸有点薄,捏在手里轻飘飘的,可她觉得比菜市场买的十斤土豆还沉。她走下台的时候,听到后面有人小声议论:“这大妈怎么又来了?都淘汰三次了还不死心。”“估计是在家没事干,来这儿找乐子吧?”
那些话像小石子一样砸在她背上,她没回头,快步走出了海选现场。外面太阳正毒,晒得人头晕,她找了个树荫坐下,把淘汰通知书揉成一团塞进包里,然后掏出手机给闺女打了个电话。
“妈,怎么样啊?这次成了没?” 闺女的声音从电话里传过来,带着点期待。
张桂兰揉了揉眼睛,把声音放得轻快些:“嗨,还那样,评委说我唱得还行,就是年纪有点大。没事,妈下次再试试!”
挂了电话,她靠在树上,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她不是没孙子可带,儿子家的孩子都上小学了,平时不用她操心;她也不是没事干,退休前她是纺织厂的女工,退休后在小区门口开了个小卖部,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可她就是喜欢唱歌,小时候在村里,她就是生产队的文艺骨干,过年过节都要上台唱两句,后来结婚生子、上班下班,这爱好就被埋在柴米油盐里了。直到去年刷短视频,看到这个选秀节目在招人,没限制年龄,她心里那点火苗又被点燃了 —— 她想再站在台上,好好唱首歌,不是为了当明星,就是想让别人听听,五十岁的人,也能有自己的声音。
二、小卖部里的 “歌迷” 与家人的不理解
张桂兰的小卖部开在小区门口,就一间十来平米的小房子,卖些零食、饮料、日用品,还有她自己腌的咸菜,生意不算红火,但也能挣点零花钱。她从海选现场回来,刚把东西放下,老主顾王大爷就来买烟了。
“桂兰,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不是去选秀了吗?成了没?” 王大爷一边掏钱,一边笑着问。小区里的人都知道张桂兰参加选秀的事,有的觉得她挺勇敢,有的觉得她瞎折腾。
张桂兰强挤出个笑:“没呢,评委说我年纪大了,不合适。”
“嗨,那些评委懂什么!” 王大爷把烟揣进兜里,嗓门一下子大了起来,“你上次在小区联欢会上唱的《洪湖水浪打浪》,比电视里那些小丫头唱得好听多了!他们就是看脸、看年纪,不看真本事!”
王大爷的话让张桂兰心里暖和了点。其实小卖部里还有不少 “歌迷”,比如放学来买辣条的小学生,总缠着她唱儿歌;还有隔壁单元的张阿姨,每次来买酱油都要跟她一起哼两句老歌。有一次,一个年轻姑娘来买矿泉水,听到她哼歌,还说:“阿姨,您这嗓子适合唱民谣,比那些网红唱得有味道。”
可家里人就没这么支持了。儿子第一次知道她参加选秀的时候,差点把手里的碗摔了:“妈,您都五十了,凑那热闹干嘛?人家都是小姑娘,您去了不是让人笑话吗?再说,您要是真选上了,还得去外地培训,家里小卖部谁看?”
老伴更是觉得她不可理喻:“年轻的时候没当明星,老了倒想起来了?踏踏实实过日子不好吗?别到时候让人骗了,选秀节目不都得花钱吗?”
张桂兰知道他们是为自己好,可她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她不是想当明星,也不是想花钱,就是想证明自己 —— 年纪大怎么了?没受过专业训练怎么了?喜欢唱歌,就不能站在台上吗?
这天晚上,张桂兰关了小卖部的门,回到家刚坐下,老伴就把一杯水放在她面前:“我跟你说个事,咱楼下李婶的闺女,在电视台上班,她说现在选秀节目都有剧本,那些选手要么是公司推的,要么是有关系的,咱普通人根本选不上。你就别折腾了,省得浪费时间。”
张桂兰端着水杯,没说话。她知道老伴说的可能是真的,前两次海选的时候,她就看到有选手跟评委打招呼,还有的带着助理来,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可她还是不想放弃,她总觉得,万一呢?万一有个评委能听出她歌声里的东西,万一这次就能有机会呢?
三、第四次报名:“我再加个才艺”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桂兰没再提选秀的事,每天还是守着小卖部,只是晚上练歌的时间更长了。她不光练唱歌,还跟小区广场舞队的李姐学跳舞 —— 李姐年轻的时候是文工团的,会跳民族舞。张桂兰学得很认真,每天晚上在广场舞队散了之后,还留在广场上对着路灯练动作,有时候脚崴了,就贴块膏药接着练。
李姐看着她那股劲儿,又心疼又佩服:“桂兰,你说你这是图啥呢?要是真想唱歌,咱在小区联欢会上唱唱不也挺好吗?非得去跟那些小年轻较劲。”
张桂兰擦了擦汗,笑着说:“我就是想试试,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要是真不行,我也就死心了;要是行,我就想让更多人听听我唱歌。”
这天,张桂兰刷手机的时候,突然看到 “星光训练营” 又开始报名了 —— 这次是最后一次海选,在邻市的体育馆举行。她心里一下子又热了起来,赶紧给闺女打了个电话。
“妈,您不会又想报名吧?” 闺女的声音里带着点无奈。
“嗯,这次我准备得更充分了,我不光唱歌,还加个舞蹈才艺,李姐教我的民族舞,我练得差不多了!” 张桂兰兴奋地说。
闺女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妈,我不是不让您去,我就是怕您再受委屈。上次评委说的那些话,您回来哭了好几天,我看着都心疼。”
“这次不一样,我有准备!” 张桂兰语气很坚定,“闺女,你就支持妈一次,要是这次再不行,我就再也不报名了。”
闺女拗不过她,只好答应帮她网上报名。报名成功的那天,张桂兰特意关了小卖部的门,去商场买了件新的演出服 —— 一件天蓝色的连衣裙,上面绣着几朵小荷花,是李姐帮她挑的,说显得有气质。她还去理发店做了个发型,把头发烫成了小卷,显得更年轻了些。
出发去邻市的前一天晚上,老伴给她收拾行李,嘴里还在念叨:“路上注意安全,要是不行就早点回来,别在外面瞎逛。还有,别跟人家吵架,评委说什么你都听着,别跟人家顶嘴。”
张桂兰看着老伴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其实老伴嘴上不支持,心里还是疼她的。上次她海选回来心情不好,老伴还特意给她做了她最爱吃的红烧肉,没提一句选秀的事。
“知道了,你放心吧,我这次肯定不跟人家吵架。” 张桂兰笑着说。
四、邻市海选:意外的转机
邻市的体育馆比之前的海选现场大多了,人也更多,乌泱泱的全是选手和陪同的家人。张桂兰拿着号码牌,坐在角落里,看着身边的年轻人有的在背歌词,有的在练舞蹈,心里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
“阿姨,您也是来参加海选的吗?” 旁边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凑过来问,脸上带着甜甜的笑。
张桂兰点点头:“是啊,我都来第四次了。”
“哇,阿姨您好勇敢啊!” 小姑娘眼睛亮了起来,“我第一次来,特别紧张,总怕唱不好。”
“没事,就当是在自己家唱歌,别紧张。” 张桂兰安慰她,就像安慰自家闺女一样。
聊了一会儿,张桂兰知道小姑娘叫林晓,刚上大学,学的是音乐专业,这次是来试试运气的。林晓也知道了张桂兰的故事,特别佩服她:“阿姨,您这么喜欢唱歌,肯定能选上的!我觉得年纪大不是问题,有实力才最重要。”
林晓的话让张桂兰心里更有底了。轮到她上台的时候,她深吸一口气,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台。这次的评委有四个,其中一个是她在电视上见过的音乐人,姓刘,听说特别看重实力,不怎么看外表和年纪。
“这位阿姨,您要表演什么才艺?” 刘评委先开口,语气很平和。
“我先唱首《茉莉花》,然后跳一段民族舞,都是我自己练的。” 张桂兰回答,声音比上次稳多了。
伴奏响起来,张桂兰闭上眼睛,开始唱歌。这次她没加太多花哨的技巧,就用最朴实的嗓音唱,可反而更打动人。刘评委一边听,一边点头,还在纸上写着什么。唱完歌,张桂兰没等评委说话,就赶紧换上舞鞋,开始跳舞。她的动作不算特别标准,但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认真,尤其是旋转的时候,裙摆飘起来,像一朵盛开的荷花。
跳完舞,张桂兰站在台上,等着评委说话。台下静悄悄的,她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过了一会儿,刘评委先开口了:“阿姨,您唱得很好,很有感染力,跳舞也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说实话,前几次海选我也在,每次看到您来,我都挺佩服您的执着。”
张桂兰愣住了,她没想到刘评委居然记得她。
“但是,” 刘评委话锋一转,“我们节目确实有年龄限制,虽然没明说,但大部分选手都是 25 岁以下的。不过,我个人很欣赏您的才华,我有个朋友是做地方春晚的,他们正在找民间艺人,我觉得您很合适,我可以帮您推荐一下,您愿意去试试吗?”
这个反转让张桂兰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她本来以为这次还是会被淘汰,没想到居然能得到刘评委的推荐。她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赶紧点头:“愿意!我愿意!太谢谢您了,刘评委!”
其他评委也纷纷点头:“阿姨,您这精神真的很打动人,虽然不能进我们节目,但能有其他机会,也是很好的。”
张桂兰走下台的时候,脚步都是飘的。林晓赶紧跑过来,抱着她激动地说:“阿姨,您太厉害了!我就说您能行!”
张桂兰笑着,眼泪却掉了下来。这不是委屈的眼泪,是高兴的眼泪。她知道,自己虽然没选上选秀节目,但得到了更珍贵的东西 —— 别人的认可,还有一个新的机会。
五、春晚彩排:不一样的舞台
刘评委说到做到,没过多久,张桂兰就接到了地方春晚节目组的电话,让她去参加彩排。她特意关了小卖部的门,跟老伴一起去了电视台。
春晚的舞台比选秀节目大多了,灯光也更亮,台下坐着好多工作人员,还有其他的表演者。张桂兰有点紧张,手心都出汗了。负责她的导演姓王,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特别有耐心,一遍遍地帮她调整站位和动作。
“阿姨,您唱歌的时候不用太紧张,就像在自家阳台上练歌一样,放松点,您的嗓音很有特点,要把那股劲儿唱出来。” 王导演笑着说。
张桂兰点点头,按照王导演的要求,一遍遍地练习。有时候练到中午,王导演还会给她买盒饭,跟她一起吃,听她讲年轻时候在纺织厂唱歌的故事。
彩排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张桂兰因为太紧张,唱错了歌词,还差点忘了舞蹈动作。她当时特别自责,觉得自己给大家添麻烦了,甚至想放弃。
王导演看出了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肩膀:“阿姨,没事的,谁彩排的时候没出过错啊?我第一次当导演的时候,还把台词念错了呢!您别着急,咱们慢慢来,多练几遍就好了。”
老伴也在旁边安慰她:“没事,你就当是给我一个人唱,别紧张。我还没看过你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表演呢,我还等着看呢!”
张桂兰听了他们的话,又重新鼓起了勇气。她每天都早早地去彩排现场,比年轻人练得还认真。有时候其他表演者都走了,她还留在舞台上,对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唱歌、跳舞,直到工作人员来催她。
离春晚播出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节目组进行了最后一次彩排。这次张桂兰发挥得特别好,唱歌没跑调,跳舞也没忘动作,台下的工作人员都为她鼓掌。王导演笑着说:“阿姨,您这次表现太完美了!播出的时候肯定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张桂兰看着舞台上的灯光,心里满是感慨。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五十岁了,还能站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虽然不是什么大明星,但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 让更多人听到她的歌声,看到她的舞蹈。
六、春晚播出:家人的骄傲
春晚播出那天,张桂兰的家里挤满了人。儿子、儿媳、孙子,还有小区里的邻居,都来她家看电视。小卖部也关了门,王大爷、李姐他们都搬着小板凳坐在客厅里,比张桂兰还紧张。
“快开始了!快开始了!” 孙子坐在沙发上,眼睛盯着电视屏幕,手里还拿着零食。
张桂兰坐在中间,手心有点出汗。老伴给她递了杯热水:“别紧张,你彩排的时候表现得很好,肯定没问题。”
终于,到了张桂兰的节目。电视里,她穿着天蓝色的连衣裙,站在舞台中央,随着伴奏唱起了《茉莉花》。她的声音透过电视传出来,比平时更动听,带着股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柔和坚韧。跳舞
的时候,她的裙摆随着动作轻轻摆动,虽然没有专业舞者那么轻盈,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看得台下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孙子突然站起来,指着电视大声喊:“快看!是奶奶!奶奶好厉害!” 声音里满是骄傲,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儿子坐在旁边,眼睛紧紧盯着电视,眼眶有点发红。他以前总觉得妈妈参加选秀是瞎折腾,可现在看着妈妈在那么大的舞台上自信地唱歌跳舞,他突然明白了妈妈的心思 —— 那不是瞎折腾,是妈妈对梦想的坚持。儿媳也拉着他的手,小声说:“妈真了不起,咱们以前都误会她了。”
老伴坐在张桂兰身边,手里拿着茶杯,却忘了喝。他看着电视里的妻子,突然觉得她年轻了好多,就像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她在纺织厂的文艺晚会上唱歌,也是这样耀眼。他悄悄碰了碰张桂兰的胳膊:“老婆子,你唱得真好听,比年轻时候还好听。”
张桂兰看着电视里的自己,又看看身边的家人和邻居,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这次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她知道,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节目播完后,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王大爷第一个鼓掌:“桂兰,你太牛了!咱小区终于出了个‘明星’!” 李姐也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行!下次广场舞队表演,你可得给我们当领唱!”
没过多久,张桂兰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有亲戚打来电话祝贺她,有小区的邻居发来微信说看到她上电视了,还有以前纺织厂的老同事,特意加了她的微信,说要向她学习,退休了也去追求自己的爱好。
第二天,张桂兰像往常一样去开小卖部,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好多邻居在门口等着她。有的给她送了水果,有的给她送了鲜花,还有的小朋友拿着画,上面画着她在舞台上唱歌的样子,稚嫩地说:“张奶奶,您昨天好漂亮,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勇敢!”
张桂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暖暖的。她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梦想,居然能给这么多人带来力量。从那以后,她的小卖部变得更热闹了,不光有人来买东西,还有人来跟她学唱歌,她都耐心地教他们。有时候,她还会组织小区里的老人一起唱歌、跳舞,成立了一个 “夕阳红文艺队”,每周都在小区的广场上表演,吸引了好多人来看。
七、意外的邀约:梦想不止步
春晚播出后的一个月,张桂兰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看到了她在春晚上的表演,觉得她很有才华,想邀请她加入市文化馆的民间艺术团,以后可以跟着艺术团去各个地方演出,给更多人唱歌。
张桂兰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问:“您说的是真的吗?我都五十岁了,还能加入艺术团?”
工作人员笑着说:“阿姨,您别担心年纪的问题。我们民间艺术团就需要像您这样有实力、有热情的人。您的歌声里有生活的味道,能打动人心,这是最珍贵的。”
挂了电话,张桂兰激动得在小卖部里转了好几圈。她赶紧给老伴和儿子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老伴在电话里笑着说:“老婆子,你可真行!以后要成‘大艺术家’了!” 儿子也说:“妈,您想去就去,小卖部我帮您看着,您放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加入民间艺术团后,张桂兰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了。她每周都要去文化馆排练,有时候还要跟着艺术团去乡下、去养老院演出。每次演出,看到台下观众的笑脸,听到他们的掌声,她就觉得特别幸福。
有一次,艺术团去一个偏远的山村演出。村里的老人很少能看到文艺表演,看到张桂兰唱歌,都特别高兴。演出结束后,一个老奶奶拉着她的手说:“闺女,你唱得真好,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候的日子。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唱歌,可后来家里穷,要照顾孩子,就把这个爱好放下了。现在听你唱歌,我也想重新拾起来了。”
张桂兰听了老奶奶的话,心里特别感动。她知道,自己的歌声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还能点燃别人追求梦想的勇气。从那以后,她每次演出都会跟观众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他们不管多大年纪,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和梦想。
八、回望过去:坚持就是胜利
有一天,张桂兰跟着艺术团去邻市演出,正好路过之前参加 “星光训练营” 海选的体育馆。她特意让司机停了下车,站在体育馆门口,看着里面,心里感慨万千。
她想起自己第一次来这里海选,紧张得连歌词都差点忘了;想起第三次海选被评委说 “回家带孙子”,委屈得在树荫下哭;想起第四次海选,虽然没选上,却得到了刘评委的推荐,才有了后来上春晚、加入艺术团的机会。
如果当初她因为被淘汰三次就放弃了,现在可能还在小卖部里守着,过着平淡的日子。可她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收获了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演出结束后,张桂兰在后台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女孩告诉她,自己也是来参加选秀的,已经被淘汰了两次,有点想放弃了。张桂兰看着女孩,就像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她拉着女孩的手,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她,然后说:“孩子,别放弃。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再尝试。只要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女孩听了张桂兰的话,眼里重新有了光。她点点头:“阿姨,谢谢您。我会像您一样,坚持下去的。”
张桂兰看着女孩离开的背影,笑了。她知道,自己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她也会一直唱下去,跳下去,用自己的歌声和舞蹈,给更多人带来快乐和勇气。
九、总结
张桂兰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她用三次被淘汰的经历,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用第四次的坚持,告诉我们梦想需要勇气去追求。最终,她没有成为选秀节目里的 “明星”,却成为了生活中的 “赢家”,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点亮了别人的希望。其实,梦想从来不分年龄,只要你敢坚持,敢尝试,总有一天,你会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来源:嗨玩圈